说说央视的“你幸福吗?”


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说:“央视逮着一个人就问‘你幸福吗?’太过鲁莽。幸福没有那么简单,可以随问随答。”

幸福是得到满足后的感觉。可感觉这东东,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绕开“什么是”,回答“怎么着”才会幸福,大概要简单一些。

幸福首先要满足。码四楼(Maslow)说,人有五个层次的诉求需要得到满足,

一楼  活下去,

二楼  安全,

三楼  快乐、美满、

四楼  体面,

五楼  精致、极致 

幸福是经过时间筛选的软化了的正激情和长久的满足的回味。但这只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要体味幸福、沉浸在幸福之中还要些充分条件。

 


a    每一层楼都有让人幸福的可能,要懂得珍惜

码四楼说,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更高层次的满足。但并不一定非要上四楼之后才会得到幸福。不论在哪个层次上,只要会享受,易知足就会幸福。比如喝上一杯清水,增添了一点存款,碰到了朋友,听到表扬,都应当感激命运,感到幸福。(曾经有人为了体味幸福,成心不喝水,就为了享受干渴难耐时,一杯水的滋味。) 


忍受干渴只为享受喝水的痛快,说明了另一个问题,越是得之不易,就越幸福。网球大满贯夺冠的选手喜极而泣,那是多少日夜苦练的结果,一路走来多不容易啊。


稀有未必珍贵,珍贵多半稀有。花季、蜜月、高潮、激情,团聚大都稀有短暂,像盛开的昙花。惟稀有短暂才会让人弥久怀念。

 

除了要喝水,还有很多其他的诉求,一些很平常的诉求。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下了功夫,尽管微乎其微,积累起来就会美满。码四楼这个名字大有讲究:码四楼就是起码四楼,只有在五楼上认真读书码字,在审美和创造中追求自我实现,才会创造另一层次的幸福。

 


b     逐步提高幸福的门限

有人满足温饱,有人必须轻裘缓带、精馔美肴;有人满足贫贱夫妻,有人一定要小三、小N。有人满足父慈子孝、亲朋满堂;有人却要功成名就,富可敌国。每个人的幸福门限不同。


不同时期追求的也不一样。有的人能上大学就幸福,大学毕业想出国,出国想着有份工作,有了工作想着如何挣大钱……。


有限度的,起点低的、逐步提升门限的容易感到幸福。

 


c     能吃苦受累

心浮气躁的人难有成就,无法获得他所期待的尊重。坐不下来,下不起功夫,又好面子,经不起批评,没有自信心。一旦走进这个死循环,就会从四楼掉下来,连起码的尊严也得不到。 

 


d     幸福在少年,在当下

走在斯坦福的校园里,我问,假如现在来这儿读书,你会开心吗?朋友说,当然会开心,但已经没有少年时代的激情了。


口袋里终于有了几个可以挥霍的大子儿了,跟一个劝我吸毒的同事说,哥们儿,我想尝尝你说得让人欲仙欲死的吗啡白面。他看了我一眼说,晚啦,你的神经跟戳不动的老牛皮一样,再也感受不到可卡因的魔力了。 


应当回忆少年幸福,更应当品味创造当下的快乐,这样才能让幸福之树常青。

 


e     来自趋利避害

幸福眷顾遇事不惊、举重若轻、大题小做的人。生活给每个人的难题和困境都不少,在艰难险境面前冷静泰然、就事论事、不扩大事端、尽量减小损害、或把坏事变成好事,这样,他就少了些烦恼,多了些幸福。刻骨仇恨、义愤填膺,都于事无补。林则徐的老爸为他写下“制怒”两个大字,就是让他克制负激情。

幸福的充分条件还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有人说:这样的文字太大学本科了,有关幸福的专业文献,上网一搜一大把。干吗还要老费常谈呢?说得不错,本不该涉及没有明确定义,没有统一标准的“幸福”,就是让央视记者问的“你幸福吗?”给搅和糊涂了。凑出这一篇正本清源,见笑。






若敏 (2013-11-02 14:10:22)

费明真是厉害,小说,评论,各有不同,但是一如既往的好!分析的透彻。幸福是感觉,是体会,个人有个人的不同,每个阶段的幸福值也不同,这个问题实在有些鲁莽,有多少人愿意把幸福说出来。我曾在亚城笔会的讲座和随后的笔会聚会上见过李银河,远没有文章里的锋利,非常温和,彬彬有礼的一个人。谢谢分享!

费明 (2013-11-02 16:49:05)

看到你的评论,我就设想,见到王小波的妻子,国内首屈一指的性学大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以文会友,很高兴能与你交流。你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很难得的文缘,让我觉得很“幸福”。

司马冰 (2013-11-03 01:01:00)

好!老费常谈,谈得好。“码四楼”太形象了,我在码一楼时幸福过,码二楼时幸福过,码三楼时幸福过,码到四楼也很幸福。每个人幸福的阈值不一样,知足的人容易产生幸福感,停下来,“看看风景”,享受当下;不知足的人永远在在追求,在路上,无暇思考和体味幸福。

央视很多记者主持人很浅薄,这些浅薄的记者主持人还要摆出一副师爷、先知先觉的样子教育人民,懒得看他们。

雨林 (2013-11-03 14:27:32)

五个楼层的中文翻译很精妙。楼里的英文内容,归纳得真好。细细想想人生的追求还真是这样子的痕迹,只是平日里,多是在无意识中糊涂地就算活着了。

所以珍惜这样可以阅读和写作的时刻。

费明 (2013-11-03 15:43:09)

Maslow是个著名心理学家,住在纽约的犹太人。和纽约比邻的长岛更有30%犹太人,其中有不少之知名的心理学家。我的房东就是这样一个有名望的心理学家,她告诉我,从小学到博士后她念了37年书。每隔一个周末,就有几十个学者到家里来聚谈。

费明 (2013-11-03 15:48:30)

这样翻译的名字好记。

很多人到老才知道享受文学的读写,艺术的审美。

如果一本书、一部电影让人感叹,让人大笑,让人痛哭,那就激发了人的激情,那就是审美的愉悦和幸福。

费明 (2013-11-04 12:44:36)

把《激情》和《幸福》捏到一起太费劲,还是拆开好。这样大的改动,很对不起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