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 “富养”?

 

穷养”? “富养”?

 

     朋友是很尽心的妈妈,提到上学年结束时请她6年级儿子童子军团到家作客,其中一个男生看到他们华丽的家居,立刻问她儿子:们家这么有钱,借点儿给我吧!朋友诧异地说:们家的孩子,是无论如何都问不出这种问题的。你看,这是不是穷养富养出来的孩子的差别呢?

  

    这几年常听到“要穷不能穷孩子”,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 ,但对这问题从未好好研究,最主要是因自己天生”“富”很迟钝了百度网站后先出了一身皮疙瘩:“富养女: 生活精致、无越的生活就像一剂强劲的免疫,使她日后会惑,明辨真,成知情雅美的女子。”“从小要女儿出入各种合,开她的野,等她花一的年龄时,因为见多了,就不易被各种浮世的虚荣和糖衣炮所捕。”“穷养男,即男孩要吃苦受罪,历尽沧桑,日后方能有作为有担当

  

    道没在“越的生活”中大的女孩子,就不能成“知情雅美的女子”?就一定会“被各种浮世的虚荣和糖衣炮所捕”?没吃苦受罪,没桑的男孩子,日后就永无“有作有担当”之日了?孟子是早就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头悬梁,锥刺骨适合当今的社会吗?Bill Gates 等很多当代的成功者不也是小时候家境优越吗

  

     生活在70年代的中国,父母和放眼能看到的亲戚朋友等在物质上都是一样的“穷”,所以大家谁也不觉得“穷”有什么大不了。吃得清淡,新衣服罕见,过年拿到两块压岁钱已经很满足了。二十岁时到北京读硕士,开始课外做翻译和英语老师,自食其力。当时给台湾的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公司教幼儿英语一小时20块人民币,那叫一个骄傲!花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踏实,以至到现在还不能接受多米的投资账户上加有我的名字,总觉得不是工作来的都不属于自己。当年申请留学时在表格上“个人收入”一栏认真地填了“100美金一月”,也没觉得有什么丢人。没见过“富人”,更没听说过“富养”。没有小时候“优越生活的免疫针”,并没有让“金钱”对我或者周围的朋友更有吸引力。相反,心里特踏实,对“经济危机”等并无恐惧,因为本来就“一无所有”长大的,大不了给人家当保姆,家教或打扫卫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生存,天塌下来地接着。每次回国时在街头啃烤红薯,,和2003年度蜜月时坐游轮穿晚礼服吃大餐一样开心。所以一直感觉,“穷”“富”都是一种心态。满足于自己的所有就是“富”,不满足就永远都会觉得“穷”。

  

   “穷养”的弊端我亲身体会的就一个,不会管钱,用时髦的话是“钱商低”。刚到美国时室友认真地教我怎样记录支票的出入,核算每月的结余,这对数字不敏感的我是折磨,很快就放弃了,仅能凭责任感保证不会入不敷出。要说嫁个数学好的先生好处真多啊,每月帐单收入等一应事理婚后忙不迭地全部交给多米。“送鲜花和捡垃圾”一文中讲到如果我理财我们家早破产了,一点不夸张。所以虽然我是朋友圈里唯一一个在家里没财权的,爸妈也以此推断我“没地位”,但我还是毫不动摇。”谁叫我从小没钱可管呢?”只能这样反驳。(后来发现我周围的理财高手朋友小时候也没零用钱,敢情“钱商低”不是“穷养”而是自己懒惰的个性造成的。)

 

      赶到孩子慢慢对数字有概念了,发现这对待“钱”的态度,和穷养还是富养 没有简单的直线相关,个性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小时候我们很少给威廉买新衣服,过生日时都是通知朋友: 家里孩子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玩具,看过的书,是最好的礼物,又环保。大卫更是习惯穿哥哥的二手/三手衣服,还引以为荣,大有“穿了哥哥的衣服就变成了他崇拜的哥哥”的感觉。哥俩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就是基本温饱的水平,但对“钱”区别就大了。威廉很会攒钱,还积极创造挣钱的机会。时常谈判,让我们为他做的额外家务事付钱,挣的零钱全都放进一个包里,满了就整理好,一卷一卷地按面值分好,昂首挺胸地和爸爸去银行,存到自己的账户里。每当他想要什么东西,我们建议用自己的钱买时,他都会很认真地说:“我的钱是上大学的时候用的,不能浪费。”二年级时老师每周五开放班级商店(classroom store),学生用平时按时交作业,打扫卫生,参与课堂活动等挣来的“班钱”(classroom dollar)可以买文具,书等。威廉心仪的都是比较贵的书,自己挣的不够,就动手做各种纸飞机,课间课后兜售给同学,还经常采取不同促销手段,“买二送一”或“周四甩卖, 五折清仓”等,销路不错,每周五都能买回家一本大书。

  

    但对数字太敏感,太谨慎的孩子也有弱点,那就是不会花钱。比如周六去攀岩游戏屋,玩得热火朝天的威廉在回家的路上偶尔听到一晚游戏门票15块,立刻沮丧地说他以后再也不去了。所以对他, 我们就多灌输“钱是为人服务的!Money is a good servant but bad master! 用它可以买到方便,买到快乐,还可以帮助别人,那就实现了钱的价值。感恩节时给 homeless shelter 买的全套火鸡餐,你去送时接受义工的感谢不是很高兴吗?不然钱就只是空洞的数字。”

 

     大卫就截然不同了,虽然也学着哥哥的样子建了钱包,把找到得到的零钱都放进去,但经常忘记钱包放哪儿了。找到了钱包也好像和钱有仇,留着是个累赘,到哪家商店买菜买生活用品时他都会要求给自己买点儿东西,所以钱包里永远不多于两块钱。对他,我们就经常解释“钱不是树上长的!你没看见爸爸早出晚归地上班吗?家里已经有N辆小汽车了,这个和德国亲戚送的不是差不多样式吗?没必要再买。那盒铅笔可以,早晚会用得到。”

 

     6月29号,我开车时听到电话铃,刚把手机放到耳边就被警察抓个正着。老老实实等罚单的时候,就看后座上两个孩子表情天壤之别。威廉愁眉苦脸,埋怨我怎么这么愚蠢,多浪费钱;大卫则兴奋得眼睛放光,差点儿就笑出声儿来了:他一直企盼着有一天能跟警官近距离接触,一直羡慕时常看到的被警察抓住的人,今天终于有警车闪着警示灯把我们押到路边了,简直是圆了他一个梦啊!看到哥哥的担心,他乐观地安慰:实妈给我们省了不少钱,她以前还车里打过两次电话呢!怎么早没被抓过?给我们家省多少钱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是穷养的威廉富养的大卫呢?

 

     对威廉我就得安慰:实我很感谢这位警官,这张罚单给我很及时的提醒。开车讲电话多危险!提醒我以后多注意安全,兴许是救了我们三个的命。再说,我一直尊敬警察,一直想给他们捐款。可爸爸总是说圣诞节时打电话到家里募捐的都是骗人的。这次罚款肯定是交到警察局和法院手上,我就当给警察叔叔买圣诞礼物了。

  

    对大卫就得放严肃:你不是一直要求暑假去 Six Flags 乐场吗?160块钱都可以买我们三个的季票了。这下好了,去不成了。真想去的话, 等天热的时候去对门网球场卖柠檬水吧。一杯50分,去掉成本大概卖掉400杯就可以买票了。

  

    “穷养富养还是看孩子养吧。既不想培养他们拜金,也没必要培养他视金钱如粪土,不然以后怎么在尘世生存呢?我能想到给孩子的最大财富是心理的踏实满足,还有走自己道路的信心,足以抵抗外界的诱惑。有财力为孩子的教育等多投资无可厚非,打肿脸充胖子就甘苦自知了。

 

 

 (很喜欢叶子欧游的文章<<如何在孩子的身上花钱>>,跟帖谈谈我观察。

 

 

 

 

 

 

 






老来天真 (2013-08-22 09:30:56)

你这篇文章好有道理呀!

外星孤儿 (2013-08-22 11:21:06)

你家这俩宝宝真有意思,同一个环境养大的孩子也会大不相同。40后50后60后中国的孩子都是穷养出来的,长大了千差万别,“知情雅美的女子”也有不少呢。

周小哭 (2013-08-22 13:32:24)

有个朋友一直说女儿要富养,因为她生的是个儿子:)虽然很想反对,可是从来未理清过思路!你家两个宝贝真是生动的案例,你这善于观察总结的妈,把这个道理说得真好!叶子的文章被你给升华了哈:)

海云 (2013-08-22 13:46:59)

这是个很好话题,记得雨林曾建议我谈谈这个问题,现在心桥提出来,大家若能讨论讨论到时挺好的切入点。

融融 (2013-08-22 17:02:48)

因为穷养,没有钱的观念,我很赞同。不过,有的赚钱之后会改变,有的不会,不知道什么原因?

像我自己看到钱多了就害怕,因为忘性重,有了钱赶快交给老公,否则丢了也不知道。

叶子欧游 (2013-08-22 18:27:25)

看见题目钻了进来,学习了很多,没想到话题还是由我引起的,荣幸荣幸。这个话题常常绕在我心头,不过因为孩子小自己经验也不多,还不能深入地发表读多少观点,真感谢心桥呢

天婴 (2013-08-22 19:22:08)

还还是"爱养"吧,虽然我没养孩子的经验,但是从我自己的成长体会到还是爱最重要。在爱里,什么都不是问题。

心桥 (2013-08-22 20:11:30)

感谢天真的鼓励。我也从您的文章中学到很多关于德国教育的知识,感谢您的辛勤分享。

心桥 (2013-08-22 20:14:24)

您说的极是:俩孩子一个是90%象爸爸,另一个90%象妈妈。


我周围就有很多40后50后60后长大的“知情识趣优雅美丽的女子”,所以才不敢苟同“富养”理论。

心桥 (2013-08-22 20:17:27)

谢谢小哭的鼓励。希望将来威廉找到一位帮他合理花钱享受生活的妻子,而大卫有一位帮他合理管钱的妻子。

心桥 (2013-08-22 20:24:45)

再次感谢叶子的好文。不光这一篇,您写的育儿文章我都很爱读。我也钟爱 Zumba,只是没您的勇气和能力去选择它做事业。您和学生跳得真漂亮,有朝气!如果在旧金山附近一定去上您的课。

心桥 (2013-08-22 20:27:13)

天婴说的极是:有一本很好的书《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健康的“爱”养大的孩子,自信,踏实,是最富有的。

心桥 (2013-08-22 20:29:56)

感谢海云, 雨林对这个题目的兴趣。期待多学习大家的见解。

西山 (2013-08-23 01:07:23)

心桥,我们真是“人以群分”- 赶紧在这儿和专家套个近乎,我写过《穷养、富养,不如放养》。

很多相信“穷养”、“富养”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简单到金钱和物资的多少上,其实,孩子的成长,德、智、体哪有这么简单?一个人的境界、修养、品德是多方面培养出来的,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也有很大关系呢。

外星孤儿 (2013-08-23 01:30:36)

由女孩“富养”我又想到,“富养”的女孩儿除了“知情雅美丽”之外,也可能是”四体不勤“、”上得厅堂”但下不了厨房,也可能大小姐脾气,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还可能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骄纵奢侈,这样的女孩儿我“穷养”的儿子不敢娶呀。所以无论穷富,家长对孩子的品德、行为、修养教育最重要。

林玫phoenix (2013-08-23 04:55:05)

不管富养还是穷养,反正不能娇生惯养,不能不劳而获,更不能暴殄天物,这是价值观的问题。至于孩子们理财的能力,跟天赋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管理高手,像你家威廉,将来以金融和管理为职业就是发挥了特长,至于大卫,也许将来从事的就是不需要自己操心钱的工作,何必为他担忧?两个孩子对金钱概念不同,大概也跟家庭发展有关,老大小的时候家境肯定不如现在好,客观现实的差异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家的情况也类似,大女儿非常会理财,外出买东西会货比三家;二女儿就不太在意价格,总结下来是因为家境的改变带来的不同。

我家是两个女儿,我们对她们宠爱但不娇惯,从小到大,买的衣服少,多半都是拣朋友们孩子穿小的衣服穿,平时要帮忙家务,打扫卫生,吸尘地毯,擦地,整理房间,叠衣服,周末要到地里拔草,清理猫沙子盆,有时我们大人外出,老大还要负责照看老二。

我们家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衣食住行尽量朴实无华,她们没有手机,IPAD,电子游戏之类的奢侈品,但是,她们有全套绘画工具,色彩,钢琴和乐器,各种图书,手提电脑,运动器材,我们经常带她们观看各种演出和展览,外出旅游-----养孩子,我的看法:该花钱的一分不省,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

心桥 (2013-08-23 05:32:50)

感谢融融的分享。赶快握手:终于找到另一位在家不管钱的中国妻子了!

关于为什么有人有钱后会变,有人不会,因素可能很多. 自己有限的观察是:和选择的生活环境有关。我犹太好友的儿媳和我年纪相仿,四川普通家庭长大,现在全家住上海,每个手提包都上千美金;朋友总结,是受她周围的朋友影响:每周聚会,没别的事儿,就是看谁又添了什么牌子的包,互相攀比。在美国,没人在乎这个。(也许人以群分,至少我没接触过在乎名牌的人。)久而久之,对物质及钱的要求都极低。

心桥 (2013-08-23 05:38:18)

非得握手不可。去年我就拜读了您的“放养”文章,讲得非常透彻。那时对“穷”“富”感慨还不深,这次被罚款时两个孩子天壤之别的反应让我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用健康的“爱”去“放养”的孩子心理最富有。

心桥 (2013-08-23 05:40:24)

我就见过一位这样“富养”起来的女儿。结婚时她谦虚地说:“只要有保姆,我住哪儿都行。”

心桥 (2013-08-23 05:50:32)

要求和林导握手:终于找到志同道合捡朋友孩子二手衣服并拒绝买 iPad 的妈妈了。(周围很多朋友对我生日时要旧衣旧书旧玩具做孩子礼物很不解。)感谢您分享育儿的经验。您的女儿们才是被真正的“人生财富”养起来的,见多识广,还踏实负责。学习了。

叶子欧游 (2013-08-23 06:45:13)

尽管文章写得很透彻,心桥还是很谦虚的哦。我觉得这个话题很多人可能都在考虑,却难得想得这么透彻,更重要的是,一文引来文轩众多观点相同的妈妈们纷纷发言。看有这么多育儿观点一致的妈妈们,感觉真是痛快Smile

叶子欧游 (2013-08-23 06:54:12)

回心桥:尊巴人人都可以跳,每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也是一边教一边学。跳惯了中国舞,再从头改跳拉丁舞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舞蹈是不分国界的,只要有兴趣在,努力努力再努力就是了。作为教练别人可能对我的要求高些,而如果只是自己开心怎么都行Smile

我选择Zumba作为事业,是兴趣所然也是在家庭孩子和工作中作了一个平衡的选择:人到中年,明白了事业其实就那么回事,离开你这个世界还是一样转。但是家庭和自己身体的健康就不一样了,所以在没有人能帮忙照顾孩子而自己的健康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我选择了放弃公司的工作而去搞锻炼,Zumba就这样有心无心开花了Cool

心桥 (2013-08-25 16:05:57)

您对“事业,家庭和健康”的总结是真理啊; 我是后知后觉,最近四年才开始锻炼的。妈妈身体和精神状态好,才能带好孩子,照顾好家庭。

我先生的妈妈是德国人,他受德国文化影响比美国多;去德国探亲时多少了解一些,很佩服您,老来天真和刘瑛在那里如鱼得水的适应。

予微 (2013-08-25 21:53:28)

赶快来这里跟心桥,林导握个手!我俩孩子的衣服,都是“恩典牌”,就是亲戚朋友送的二手货;前段时间我说要买个iPad,被女儿当场否决,说没什么实用价值,还怕我玩起来没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