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孩子

 

种子,孩子

 

       今年10月4号拜读林导图文并茂的《葫芦疯了》,看得我热血沸腾。首先声明,我很喜欢观赏花草,闻到花香树香心情愉快,但基本处于叶公好龙的水平。英文里把善养花种草的人称为“green thumb - 绿拇指,而我的拇指一定是血红的被多米称为植物杀手Dating 时多米交到我手上的美丽 flower plants,无一成活,均在3周内丧生长几次教训后就再也不送活的花了。我一般是尽量远离植物,怕害了它们。可看林导写道那葫芦两周内长得这么蓬勃,一天以半米的速度前进,我忍不住蠢蠢欲动。两个孩子今生还没见过葫芦,如果真的成功养活,让他们见识一下葫芦的生命力,可能在我们家能起到推广中华文化的妙用。于是斗胆求籽,还保证:如果我能把葫芦也种死,发誓从此再不碰任何植物。

 

      导二话不说,10月9号就把种子寄到了:11颗葫芦种子,还有很多秋葵。这两个月和种子的交道,让我常常看到和养孩子的相通之处。

  

(一)时机不对,欲速不达

 

      林导的信任让我鼓足干劲,收到种子后立马和孩子一起全部分别种到花盆和小杯子里,连照片也没来得及拍一张。种下后,俩儿子一个小时内查了好几回,还责问我:“你不说的一天长半米吗?”心急的! 遭到我嘲笑。

 

   头一周我们小心伺候着,花盆和小杯子白天晒太阳,晚上拿屋里。到10月15号,我实在沉不住气了,冒着被嘲笑的危险,给林导发信询问:怎么还没发芽?林导发话:别着急,得十天八天地,现在温度低,稍微慢点,浇水,保持湿度,它的皮较厚。我的葫芦差不多两个星期才出苗。于是长出一口气。

 

       又过了一周,还是没动静,我又沉不住气了,但没敢惊动林导,开始自我怀疑:您说这植物和我真没缘分啊!天天浇水晒太阳的也没反应。孩子们的兴趣也减弱了,不再天天放学回家就盯着看。到第三周,我居然有两天晚上忘记把装那些花盆和杯子的箱子忘在了后院。加州的日夜温差大,十月底的晚上还是很冷的。发现后我彻底绝望了,没死也得给冻死了!

 

       好不容易在第四周时有两颗芽破土而出,之后又陆续出来几棵,让我们全家欣喜若狂。可惜生不逢时,我们再把它们养在屋里,开着暖气,晒着窗台上的阳光,小苗到现在也只长到2到5寸间,和林导文中描述的茂盛有天壤之别。

 

      我这后悔啊:您说我下种怎么不抬头看看这是秋末呢?沉着的西伶同学一眼看出问题。人家和我差不多时间接到的种子,都留着呢,等明年开春再种。别看比我们晚种5个月,春暖花开之时,保证几天就可以超过我们几个月的成果,保不准还能赶得上林导家的速度。

 

      养孩子何尝不是如此,不顾时机,年龄去过早”学习”,只会欲速不达。威廉5岁半去学游泳,三周内就可以在初级池里游个来回。坐我旁边一起等孩子的妈妈知道他是新来的后,一脸郁闷,一问才知道她的孩子和威廉按水平被分在同一个班,但他可是从六个月就开始就上游泳课的。按学的时间来说应该比威廉高几级才说得过去。那位妈妈嘀咕着:难道那几年的时间和学费全白交了?

 

      学习的进度很多都是水到渠成,象那些种子,有阳光水分土壤,到时候自然会发芽。有些孩子对文字数字等感兴趣早,初入学时已经读写流利,看着好像比同龄人快一大截,得到很多同学家长的羡慕。可大多数孩子两年后,也就是一年级末时,基本都能流利地读写,差距远不如当初明显。所以那些家长的羡慕或担心大可不必。

 

 (二)未成年时,环境决定成长

 

       从第四周开始陆续有十棵左右的芽破土而出,但大多数种子永无见天日的机会,和我曾两次把它们忘在寒冷的院子里过夜不无关系。如果不是发现出芽后马上把所有花盆杯子移到室内窗台上,那出来的苗一定也会在几天内被冻死。

 

        在孩子自我概念的根还没有扎牢之前,冷酷的成长环境对他/她们的影响力与此无异。最近拜读一位八年级学生 Sherry 写的 A Parental Guide: To Families that Have Teen Girls,其中第一章就明确指出,父母能为孩子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她们找到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好学校。Sherry 五岁时随父母海归北京,先就读清华附小四年。前三位老师虽然严格孩子还可以承受,但四年级的老师常当众羞辱学生,让敏感的 Sherry 产生厌学情绪,以至第二学期退学。虽然那位老师被多位家长联名举报后遭停职,但他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已无法弥补。转入一所国际学校后,Sherry 很高兴地发现老师和蔼多了,可同学之间霸凌严重,加上学校疏于管理,上学依然是很痛苦的经历。随父母在今年夏天回到加州后,Sherry 在一所以爱心著称的基督教中学就读。这里不但老师和蔼,同学间也友好互助。Sherry 如鱼得水,学习的目标明确,动力大增,同时还在繁忙的学业之余开始整理心路历程,写下自己的体会去帮助更多的家长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道。

 

        Sherry 是幸运的。她的父母从当初传统的“盲目信任老师”到真心观察体会到孩子的痛,认识到环境对孩子求知欲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家里营造一个宽容,接纳,温暖的环境,减轻她的压力。同时,父母更是尽全力帮她找到同样温暖的新学校环境,Sherry 才会有今天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上进的动力。还有多少孩子在冷酷和羞辱中枯萎,被扼杀了求知的欲望? 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王老师,教语文是没得说,但对班里差生不能容忍。印象最深的是曾有一位女同学成绩不好但每天都穿得很漂亮。一天,老师让她站起来,发动全班同学找出她的缺点。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位同学的眼睛,充满了恐惧和仇恨。其实我们同学间都知道,她的父母离异,妈妈生活在外地,唯一的补偿就是经常给她寄新衣服。如果王老师稍微多些体谅和安慰,她对学习的兴趣一定会提高,怎么会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呢?

 

       在公立学校工作这14年,偶尔听到个别老师在学校议论,“XX是天生去监狱的料儿”,我都会不寒而栗。如果他/她把这种态度带到课堂上,怎么可能教育好孩子呢?看到任何学生,包括开会时讨论的所谓“问题”学生,我都忍不住去憧憬:他/她将来,会有什么成就呢?年轻,就是希望; 象种子,充满了任何可能性。而学校老师,父母,教练等成人对她/他们的每一条评语,每一个脸色,态度,都象阳光,水和土壤,可以用温暖去鼓励成长,也可以用冷酷去冻僵。

 

(三)攀比无意义

 

       这同一个葫芦里出来的种子,同样的土壤,阳光和水,同样的时间内,怎么最大的一棵苗出了四个饱满的叶子,而同一个花盆里的另一棵虽然细长,但两片叶子还没长全呢?肩并肩的,想不比都难哪!

 

        这跟同父同母同一个家里养出来却成长进度各异的兄弟姐妹如出一辙。威廉从小对自己要求高,一入学开始写字起就整整齐齐,从不用我们过问。大卫可好,大笔一挥,用心的时候象书上印的,不用心的时候象虫子爬的,而且极厌恶我们要求他重写,还善于往下比:“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没看过 Shelton 写的字,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不认识! ”学中文也一样,在课后辅导班大家一起上课他还念得很起劲,(因为极要面子),回到家写作业就懒散了。我得咬着嘴唇别让自己喊出来:哥哥象你这么大的时候写起中文来废寝忘食的,一年学完人家三年的教材! 可在公共/社交场合就反过来了。上周日半夜我们从夏威夷度假回来,等行李的时候每人都已经精疲力尽了。威廉二话不说就坐在多米脚下,伸直了腿,要不是我把他揪起来可能就直接躺下了,完全看不到那里是过道,人来人往忙得很。大卫则规规矩矩地站在我身旁,像模像样地等行李(还是那句话,他极爱面子)。忍了半天我还是没忍住,提醒威廉看看弟弟,得多观察周围环境来决定该做该说什么。

 

        还有四棵苗,一直蔫蔫的,两周也不见出新叶,成长速度和上面一盆没法比。后来一琢磨,可能是秋葵。真应了当代著名教育家 Sir Ken Robinson 的话:“园丁不能决定花草能长成什么,花草自有自己的品种,园丁只是提供适合的环境来让他们顺利长出来。老师和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不是工程师,更象园丁。我们的任务是给孩子提供最适合他们成长发育的条件,而不能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感谢这几棵苗,让我更直观地看到,孩子和种子一样,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特质,将来的高矮,长相,喜好,特长都会大相径庭。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让秋葵接出葫芦。可以鼓励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学习,但攀比,只能给父母平添烦恼。

 

(四)享受成长的过程

 

        刚接到这些种子时,我可是雄心壮志要把它们养得象林导后院的一样茂盛,两个月之内结又好看又好吃的葫芦的!可我下种的季节不对,幸存的几株苗长得非常慢。如果结葫芦是唯一的目标,我收获的只会是满心失望。所幸随着时间的迁移,每一片新叶都为孩子和我带来欣喜。看着它们不同程度地成长,感受生命的力量,本身就是享受。我们已经忘了当初是为了葫芦才种的。

 

        养孩子如出一辙,如果只把眼光盯在结果上,一是会因期望过高而失望,还失去了享受过程的乐趣。威廉在我期盼了多年后终于降生时,我怎么抱他都象拿着奖杯。婴儿期他长得快,五个月时抱出去常被路人以为是十个月的,让我沾沾自喜,可以拿来做为向别的家长炫耀的证据。可下三年就痛苦了,因为他社交能力的发展和同龄人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当我把目光只盯在他“应该”取得的成就上时,他学习的过程就毫无乐趣可言,而任何的缺点也更是不可接受。好在自己迷途知返,近五年尽享他成长的每一天。

 

        做任何事都是如此。比如对小学生美术学习的研究显示,如果拿物质奖励去要求孩子作画,那上交的作品最没想象力。威廉学象棋的经历更是让我们深有体会,如果提醒他下得好有如何的奖赏,他一定发挥失常。现在比赛前我们只会告诉他,不论输赢,你是来通过比赛学习的,have a good time!  这样他下得高兴,我们也没有任何压力。

 

 *                                  *                                  *

 

          两个月来虽然葫芦没种好,也许一个也结不出来,但真心感谢林导的种子,给我上了宝贵的几课,更提醒我要有自知之明。以后我还是应该少对植物下手,保持距离,远远地欣赏。

 






雨林 (2013-12-10 13:22:43)

心桥的每一篇文章, 我都会转给国内的两个妹妹。她们也都十分欣赏。

阿朵 (2013-12-10 14:05:37)

这些都是用心的思考和体会,很宝贵。

我也喊了一嗓子要种子,然后就忘了这茬了,看到你这么一说,才想起来了,西伶也有种子?回头我问问她,省得麻烦林导给我寄了。不过,弱弱的说,我也不太会捣鼓植物。

司马冰 (2013-12-10 14:41:15)

以培育种子喻培养孩子,观察、体味和思考,读后很受启发。

海云 (2013-12-10 17:52:00)

林导的影响力可真大!心桥的悟性也真高!种子和孩子的联想非常妥贴。

春阳 (2013-12-10 23:46:43)

由此及彼,很好的联想与思考。谢谢。

Sujuan (2013-12-11 03:20:50)

心桥了得!种子真是孩子,育种如育儿,拔苗助长真是得不偿失!咱们湾区精神有问题的父母总希望孩子跳级并以此为荣,其实对孩子身心健康并无益处,很多这样的父母希望跳级的孩子早日成功,出类拔萃。可跳级的孩子因为年龄比同伴小,生理心理发育也比较迟,造成孤单不合群。曾经有一个跳级的男孩告诉我他绝不告诉同学他的岁数,不希望别人知道他岁数小,怕被人欺负。他的父母以此为荣,认为他们儿子十分成熟,因为与大孩子在一起,学习得更多更好!

 

谢谢心桥哲理深刻的种子经!

 

西伶 (2013-12-11 07:29:51)

哈哈。。。我当时收到种子,想想还是和林导确认了一把,说我们这边秋天后气温开始低了,比她们凤凰城要低。林导一思索,那你就明年种吧!!还有就是我妈也在,她也是还弄花弄草的人,略懂一些时候节令该种什么。

明年3月,我就撒种。。等着看我家种子的进度啊。。你们家的苗,也别抛弃,既然放在屋里过暖冬,估计明年春天也能开始蔓延开花结果呢。。当然,林导可能比我更有判断力。。

西伶 (2013-12-11 07:31:47)

阿朵,我应该收到了~10个葫芦种子。等明年我先种下去,看发出多少棵苗。要是能长出些好苗的话,然后给你和心桥分点苗?

鐡手 (2013-12-11 13:11:49)

不愧是心桥博士,从种葫芦联想到教孩子,有事实有联想,有理有据,丝丝入扣,条理清爽,说服力超强!赞!

 

“种下后,俩儿子一个小时内查了好几回,还责问我:“你不说的一天长半米吗?””——看到这里,差点笑喷,小家伙太可爱了!哈哈!

阿朵 (2013-12-12 00:11:04)

谢谢西伶妹妹体贴,我这不是不劳而获吗?不过,愉快同意,我就等着你开春的成果了啊!

若敏 (2013-12-12 03:38:29)

谢谢心桥,非常好的文章!

拔苗助长,应该是教育的大忌,看到过有一个男学生,就是父母让他跳级,虽然,功课没有太大问题,但社交上有很大的问题,他的心智年龄,还太小,与同学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他的成长。我知道有些美国家长,如果孩子是8月或9月出生,会让他等一年,而中国家长会想方设法,让孩子跳级。曾问过一个跳级的孩子,他告诉我,为这件事特别恨父母,因为,6年级跳级以后让他失去了自信和朋友。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当年他15岁考上大学,我们都把他当弟弟,后来,他说,大学最痛苦的事,是喜欢的女孩,都不会理他,因为他年龄太小。他发誓,绝不让他的孩子早上学。

也许是当年少年班的误导,其实,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该拔苗助长。其实,回头再看,早一年又有多大差别。而年龄略大的孩子,更有领导才能。

再谢谢心桥的好文章!

心桥 (2013-12-12 17:19:38)

感谢雨林,阿朵,海云,春阳,司马大姐,铁手,Sujuan 和若敏的鼓励。养孩子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希望自己的错误能让更多的父母少走弯路。

盼着西伶明年春天的苗,好给自己机会再圆那个葫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