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 - 被我叫了奶奶的阿姨

 

 “文革”中期,我们全家从曲阜搬回济南,重新住进爸妈工作学校里的“筒子”楼。

 

我家住在顶层的四楼,除了几家也是老师的邻居,还有光学系的学生。

 

我们右手的邻居是中文系的李叔叔一家。

 

家搬过去没多久,我还不怎么认识邻居呢,就有个机会跟着个大姐姐去福建旅行。出乎我的意料,对我去玩的提议,爸妈竟然同意!他们给我在学校请了假,买了火车票,我就这样坐了40多小时的火车千里迢迢跑到妈妈的老家玩了一趟,算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旅游,逃学成行的旅游。

 

一个月后,旅行回来,有个下午,我放学后,跑着、跳着,气喘吁吁地快到四楼了,看到一个穿着很旧的铁灰罩衫的老太太慢慢地扶着楼梯的扶手,也往上走。我第一次见到这个人,很好奇地慢下来,看她去哪个门。

 

老太太去了正对着楼梯的那个门,就是我家隔壁的李叔叔家。我确定了她是我们的邻居后,在她进门前,赶着叫了她一声“奶奶”。听我这样称呼她,老太太几乎没有什么表情,蜡黄的脸迟疑地转向我,眼神温和,有一丝惶惑,完全没有牙齿,瘪进去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我听到她微弱、含混的答应声。

 

这老太太形容枯槁的样子让我有些害怕,本来跑得满头大汗的身子顿觉丝丝凉意。

 

进了我家的门,我向妈妈汇报,说我看见邻家的奶奶了,叫了她。妈妈听了,赶紧说:“你弄错了,是阿姨,以后你可千万不能叫'奶奶'啊!”

 

我顿时愣了,怎么会是阿姨?肯定是奶奶!妈妈看我固执起来,赶忙解释:“阿姨身体不好,牙又全掉了,看着老些,其实和妈妈差不多年纪。你以后可得记着叫阿姨!”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再见到李叔叔家的阿姨,看着她苍老的脸、稀疏没有光泽的头发,尤其是因为牙齿都掉光了,瘪进去的脸颊,我都必须牢牢记住妈妈的话,硬着舌头叫她阿姨。几次以后,倒也习惯了,从此没有再叫过她奶奶。

 

李家阿姨身体真是不好。从她家的门走到公用水池,几步的距离,她无声地走得有气无力。就是这样,她还是要经常站站,好像站住一下能帮助她喘口气。我很少看到她下楼,买菜、买煤的体力活儿都是她和李叔叔唯一的儿子,那个叫小文的大哥哥去做的。

 

李家阿姨很和善的,但她从不和邻居聊天,永远在不声不响地做着家务。我有时觉得她很有可能没有多余的力气说话了。

 

“文革”的日子,物质很贫乏,家家大人们都在为如何用有限的票卷(粮票、肉票、糖票、布票、工业品票、煤票)尽力地给孩子一个还算温饱的生活而劳心竭力。而李叔叔家因为阿姨是农民户口、李叔叔有严重的心脏病而过的格外拮据。看得出,李叔叔和阿姨竭尽全力地给正在成长的小文哥哥提供营养,但是他们实在是力不从心。我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受深刻,就是看着李叔叔一家在生活中的挣扎。

 

住“筒子”楼的人家,都是在走廊里用碎砖和泥盘个炉灶做饭的。谁家做什么、吃什么,大家都看见。

 

李家阿姨常包饺子。我虽然没吃过她家的饺子,但是经常看到李家阿姨在走廊的炉灶那儿和馅,然后一家三口人不声不响地一起包饺子。那饺子,我再喜欢饺子也不会觉得好吃。她家总是用最便宜的蔫不啦叽的小萝卜樱仔细地切碎,放盐,没有油。再用很瘦的一根油条,也小心仔细地切碎了拌进去,就算有点儿油腥了。这样的馅,别说吃啦,看着都让我直咽苦水。

 

李家在同是老师的邻居里生活最艰难。李家也是最有自尊的一家,多苦、多难,一家人共同担当,对邻居从来都是笑脸相迎,绝无张口借钱求援。 

 

我家后来要搬到北京了,爸妈走前,把我家剩下的蜂窝煤留给李家叔叔和阿姨,再三解释实在是无法把煤也搬到北京,麻烦他们帮忙用了。李家叔叔和阿姨却执意不肯,一再说让我们带走。爸妈很小心地反复解释,总算他们同意接受了。却在我们临走的前天晚上,李家阿姨第一次敲我家门,手里拿着一块厚实的绿格子、咖啡细条的布料,坚持要送给我做件新衣服。

 

爸妈大吃一惊,知道这块质量很好的布料会是她家不小的一笔开销,为了不伤李家阿姨的自尊,爸妈替我收下布料,感谢李家叔叔和阿姨这些年对我的爱护。

 

事后,爸妈很后悔,本是好意,最后却让这个多年的好邻居为难花了不该花的钱!

 

我再也没见过李家阿姨、李家叔叔和小文哥哥。听说李家阿姨在我们搬走后没多久病逝,李家叔叔很快也跟了去。但小文哥哥成家立业,没有辜负李家叔叔和阿姨培养他的艰辛。

 

至今,我看不得浪费粮食。每次,都让我想起才三十几岁被我叫成奶奶的李家阿姨。他们不算生活苦到要饿死的程度,却永远是在饥饿的悬崖边走得战战兢兢,这是“文革”中一个普通大学老师的家庭。

 

往事不堪,因为李家阿姨。

 

 






予微 (2014-05-01 04:57:57)

让心滴血的往事!

木桐白云 (2014-05-01 05:49:47)

艰难的生活,艰难的时代。

梅子 (2014-05-01 08:40:02)

扭曲的时代,艰难的人生。

天地一弘 (2014-05-01 14:55:37)

一段坎坷岁月。

西山 (2014-05-02 01:25:43)

无论什么世道,撑起那段历史的永远是这些最普通的人。

西山 (2014-05-02 01:26:35)

唯愿中国永远不要回到那个时代!

西山 (2014-05-02 01:27:58)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可惜,李家叔叔和阿姨没有捱到生活改善的那一天。

西山 (2014-05-02 01:28:41)

才短短的几十年,恍若隔世!

渺渺 (2014-05-02 08:22:10)

问好西山!看着李家叔叔阿姨的故事,心里一阵阵的心酸!这就是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一代知识分子生活的真实写照啊!你所说的这一切我们都亲身经历过并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所以我也和你一样,永远都看不得浪费,铺张的人,而且我也是愿意像父辈那样,宁可自己节省点也要去帮那些需要帮忙的人,我们省下一顿豪华的午餐或者晚餐,那或许是有需要的人一周或半个月的饭钱呢!或许我们是经历过了苦日子,有了好日子反而不习惯了吧!哈哈!

莫那鲁道 (2014-05-02 13:41:51)

身体不好到掉牙齿,呜呜,好可怕。

Amoy (2014-05-04 03:50:43)

一声叹息,为那个时代,为那些受苦人们!

春山如笑 (2014-05-05 17:49:04)

谢谢分享李家阿姨凄惨感人的故事, 那个年代这种人很多, 有时真的很怀念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朴实真执的感情.....

西山 (2014-05-06 01:37:06)

渺渺,好久不见,问一声好!

西山 (2014-05-06 01:39:39)

这个,在当时农村,可能不算什么。你年纪小,没有见过。30多岁,还是少妇的年纪啊!那样悲苦的岁月现在竟然有人怀念,让人警觉历史的重演。

西山 (2014-05-06 01:40:15)

我们的父母,就是一步步走过的。

西山 (2014-05-06 01:42:12)

是啊,李家还不算是最凄苦的。我爸爸妈妈大学同学被打成右派,遣送农村,全家一床被子,十几年没有吃过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