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大学岁月

难以忘怀的大学岁月

 

我1966年高中毕业后,因“文革”废止高考号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得不于1968年返乡当农民,种地、结婚、生儿育女。1977年秋冬恢复高考时,虽年届而立、拖家带口,但心犹不甘硬着头皮考入山西大学生物系,开始了四年舍家庭、别子女的大学生活。

1978年3月20日,是山西大学规定报到的最后一天。我到达学校时,已是晚上9多,办完入学报到手续入住宿舍,一个同学说,我是班里最后一个报到,大家还以为我不上了。我仔细询问,才知道班里总共31个同学,只有3个是66届高中毕业生,其余都是未婚的姑娘小伙子。大家早在18号就都争先恐后地报到了,最后一天傍晚还不见我的身影,就猜测我一定是家庭拖累来不了。听了舍友的话,我不由得暗自心酸。当年上高中因为家里贫穷,现在上大学因为儿女拖累,我都是在最后期限里姗姗来迟。人有几多无奈啊!因为“文革”,本该间隔3年的高中与大学入学报到,却悲伤无奈地间隔了14年半;本该在花季年龄无忧无虑地上大学,却要到拖儿带女时才有了重返校园的机会。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国家结束十年动乱的新形势下,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我,从一个农民、从11年前被剥夺了高考权利的66届高中毕业生,荣幸地成了77级大学生,幸运、幸福、喜悦和激动之情还是油然而生、溢于言表。

一周的入学教育,使同学们相互认识并有了粗略了解。班里的年龄跨度为14岁,我们仨“老”的出生在1949年前,班里最小的一个同学出生在1960年,大部分同学是1950年代后期生人。14个女生中,10个是太原市的,还有一个是从外省回原藉插队的,真正从农村来的就三个。17个男生有城市背景的只有三、四个人,其余都是从农村来的。同学之间年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差别很大。大家的共同之处是,除去两三个应届生外,都有在社会上闯荡的经历,或下乡插队,或在家务农,或在厂矿机关等单位工作。无论是谁,经过不足40天的复习能考上大学,都是不容易的,都是牛人”;无论是谁,在前途未卜之际抓住天赐良机考取了大学,异常兴奋,都沐浴在无比的喜悦和激动之中。我们系昆虫班的一个同学在新生入学典礼上发言时说:“我们骄傲而不自满,得意而忘形!”赢得了全校新生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从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到新生入学,只有短短5个月时间,中间还有寒假,各个大学的准备都很仓促,很充分。首先是没有教材,我们的教材都是刻印的。随后有一些统编教材发下来了,但也不成熟。好在这些不足很快就淹没在老师们的教学热情和学生们的迫切求知欲之中了。老师们把“文革”后第一批考上的学生当作至宝,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学识都教给学生;学生们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个个求知若渴,哪在乎条件条件,就知道一股脑儿学。加之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某门科目大部分同学的成绩不够理想,更是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大家原来在高中时,个个都是班里、学校的尖子生,一群“尖子”聚到一起,考试成绩免不了有先后之分。居后者无论如何不服气,于是加倍用功;处前者更是扬鞭催马、愈加努力。一时间,班里的同学们都学“疯”了。这种气氛和环境也激励了老师们,使得他们情绪高涨、干劲倍增。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同学互助,相得益彰。我这个大半辈子不是读书就是教书的人,也只在这一阶段见过这种全体师生都成了“拼命三郎”的阵势。

我当时虽已30岁出头,但记忆力不减当年,加上老高三的扎实基础和理解能力,学习起来并不很吃力。就是从ABC开始学起的英语,我也进步很快,到后来都能借助字典看一点儿专业书籍了。每一门课程学完,我都像在高中时一样,把它的内容归纳为一棵“知识树”来记忆。如有疑问,我就去听老师给同学们的答疑。常常是自己有的疑问解决了,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也注意到并解决了。那时,我们宿舍还有一个良好风气,就是每学完一段内容或一门课,大家都要“吵一吵”。谁有什么疑难问题,谁有什么心得体会,谁有什么独到见解,都可以说出来。通过相互释疑、诘问、肯定,既解惑,又巩固了所学知识。那时的情形,至今还常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每当大家都回到宿舍时,不知谁提议说“咱们吵一吵哇”,于是就七嘴八舌开始了。有一个人提出问题,就有人自告奋勇说“这个我来说”。说得不妥或不全,又有人补充。一直到大家嘴里开始说“这个我明白了”、“这个我可没想到”时, “吵”才告一段落,大家的脸上不由得写满了“收获”和“满足”。这种情形,在我的学生和教师生涯中仅此一例,再未遇见。因为有底子、劲头足、氛围好,所以,我的各门功课成绩都比较满意。到大四时,同学们开始准备复习考研,而我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研的打算。很多同学不仅当时力劝过我,就是在我退休后,人生旅途已经基本上尘埃落定之时,还在为我惋惜。

四年的大学生活,给我留下了数不尽的美好记忆。

宁静肃穆的图书馆阅览室里,自居一隅,旁若无人、神情专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荡漾,真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美得多精神享受。实验室里,每一个实验“做到位”,都会感到无比惬意。听那些大师级老师授课,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学期末,每考完一门课,看一场电影,把复习考试的辛劳淹没在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再开始复习一门考试课程,自我感觉是一种潇洒和智慧。

曾和大家围着录音机痴迷地听邓丽君的歌,曾聆听学学妹们心中的隐秘并与之结为忘年之交,曾被物色为最佳的“月老”人选而为有情人搭起鹊桥;忘不了宿舍里“歌篓子”的“每周一歌”,忘不了临近毕业时女同学的“绣花工厂”,忘不了啊忘不了,忘不了的美好情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四年的大学生活,也伴随着许多艰难与苦涩。

我入学时,女儿五岁、儿子两岁。刚进入学时,只要听到孩子的哭声,我就会竖起耳朵,下意识地去寻找声音来源。等回过神来,一方面觉得自己可笑,同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孩子,想他们是不是真的在家里哭。年龄小的同学有时放寒暑假也不回家,我则每学期中间都要请一次假回家看孩子。幸好开头三年每次离家孩子都没哭,使我稍微得到些许安慰。谁知最后学年春节过后,我买好车票上车了,儿子却哭得震天动地不让我走,谁也哄不住。司机征得我同意开车后,同车的乘客都向我投来不解的目光。有的干脆责问,有什么要紧事忍心这样抛下孩子?待了解事情原委后,他们的心情也和我一样复杂起来,毕竟二者难以兼顾,那种酸楚之感,至今想起来鼻子里也很难受。

我上学时,两个孩子由我婆婆来带。公公、婆婆都是农民,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我丈夫工资30多元,自己省吃俭用,要供女儿上学,还得补贴公婆的家用。我虽然有十几元钱的助学金,除吃饭外也所剩无几,生活之拮据有时到了很寒酸的地步。偶尔被太原市的同学问道:“你的钱哪里去了?”我只能无言以对。她们没在农村生活过,更没有在农村养家糊口、拖儿带女的经历,很难想象我极为艰难的处境

我上学前后那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全家人陆续成了结核病肆虐的对象。1980年婆婆患结核性胸膜炎,我请假服侍了她半个多月。1981年,我竟被查出患了肺结核。尽管医生说我那种状况不传染,但我不愿意影响其他同学,主动申请了自我隔离”。幸得专科医院及时治愈,没有耽误学业,但自己的感受真是苦涩酸楚、难以言表。

除了这些大家都看得见的窘迫,还有许多不便言说尴尬境遇,这也是我们那个年龄上学者尤其是女同学的共性。中滋味,局外人是无论如何难以体察到的。

1982年元月,我们领取了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怀揣学校发的派遣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习和生活了四年的山西大学,告别老师同学,去向四面八方,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

我们所学的专业是植物生理,是研究和探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的科学,它的研究涵盖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是一个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前沿性学科。我们班毕业时就有三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后来又陆续考上了好几个,先后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到国外去求学与施展才华。留在国内或学成回国的同学,大都成了单位的科研或教学骨干,有一个同学还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被耽搁11年多才上了大学,又在那样温馨和谐、拼搏上进的环境与氛围里学习了四年,尤其是与一群比我小十来岁的三晋英才成为同窗学友,这段大学岁月非常美好,也饱含酸楚,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以忘怀。

 

 







梅子 (2015-11-15 15:57:28)

有两个大学同窗分别从英、美回来探亲与公干,希望与同学们见一见,其中一个毕业三十多年从未谋面。在准备赴省城与同学会面之际,脑子里一直萦绕着当年学生生活的酸甜苦辣,特码出这篇短文,献给同窗学友。

杭州阿立 (2015-11-15 20:26:07)

阿立也赶上了上山下乡,幸好只是末尾了 。农村只呆了两年。

司马冰 (2015-11-16 04:20:19)

梅子姐不容易,同为66届,理解你说的一切。若非我幸运上了“工农兵”,也一定会当77届。

李荷 (2015-11-16 06:47:09)

梅子. 看了你的文章,真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啊!我们高三66届,受了多少不白之难啊:热情似火的要冲入高考試㘯了,一盆冰水浇了个透心凉;农村闯荡十年,十年啊,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况且是人生中最美的十年!还好,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回忆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我们的经历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願我们因这丰满的经历而感谢我们的人生。谢谢你的好文章!

春阳 (2015-11-17 02:32:27)

梅姐的回忆也勾起了我的高考与入学的回忆。呵呵。

予微 (2015-11-18 05:55:44)

感叹,敬佩!梅子姐,记得你写的经历,记得你的婆婆支持你,感慨良多!

海云 (2015-11-18 21:56:59)

回头看,值得骄傲。

若敏 (2015-11-19 03:49:54)

梅子姐,为你骄傲啊!苦尽甘来!

梅子 (2015-11-19 06:49:39)

你们也是文革与停止高考的受害者。

梅子 (2015-11-19 06:52:58)

我相信你会的!我们的遭遇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切感受到。

梅子 (2015-11-19 07:01:00)

遭遇,遭遇,我常常想这两个字。何况这不是我们个人的遭遇,而是国家之难,祸国殃民。现在有许多人想把那段历史抹去,我们必须尽可能把真相写出来。

梅子 (2015-11-19 07:02:37)

呵呵,不仅仅是我们,这次我们聚会,你们这个年龄的同学也是感慨万千呢!

梅子 (2015-11-19 07:06:44)

有些经历不经意间就要在脑子里萦绕,码出来,就放下了,婆婆是我,我们一家的大功臣,没齿难忘。

梅子 (2015-11-19 12:10:08)

那时大家都是神采飞扬,只是我们这些大年龄有孩子的人感受比较复杂。

梅子 (2015-11-19 12:10:54)

谢谢若敏!谢谢!

夕阳亿万年 (2015-12-01 08:07:08)

一样的大学,不一样的情怀;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但殊途同归,且回忆且珍惜。Laughing

梅子 (2015-12-01 10:16:34)

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