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一抹嫩芽上绽放

 

春天在一抹嫩芽上绽放

 

 

 

羊狼

 

 

 

靠近春天从那一抹嫩芽开始。

 

刚从野茶林回来的夏隆飞满头大汗从外边闯进来,边说对不起来晚了,边端起桌上的一杯茶一饮而尽,然后舒服地坐在木墩上,满面舒爽。天峨大山里的老农也是这样,无论是满腿泥巴,还是一身大汗,进屋的第一件事就是倒上一大碗红里透亮的茶,仰脖子咕嘟咕嘟地饮下,然后发出一声长长的“咳”声,像卸下了肩上的千金重担。

 

稍作休息,夏隆飞开始烧茶以示道歉。

 

当水烧开至八十度,茶杯一律清洗干净,把茶叶放入盖碗中,上下翻腾几下,只听得茶叶在盖碗中发出沙沙的细声,被盖碗中遗留的水珠打湿后的茶叶由炒干后的褐色开始变成嫩绿。八十度的水适宜泡茶,当水慢慢灌满盖碗,夏隆飞立即箅掉碗中水,此时茶叶已如含苞的花蕾,在蒸腾的热气中悠然舒展。他又快速将水冲进盖碗,约摸两三秒钟后,开始斟茶。整个过程严谨,对水温控制严格,对浸泡时间掌握到位,绝不允许多出一些杂乱动作,影响冲泡过程。

 

看他泡茶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期待。当茶杯靠近嘴边,茶的幽香弥漫,挑逗味蕾,顿时口生津来。入口后,茶香便不听使唤,用一双轻柔的手,把你的眼皮拉下,也把你的神思牵入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尝到了阳光、晨雾、清露的味道以及野茶林的静谧,我看到秀美的姑娘,在这样的清晨,采撷一枚精致的茶叶,扔进春天的背篓,揉制成一颗颗精致的爱情,等待有情人来冲泡。

 

窗外,小溪潺潺,曲曲弯弯,在崇山峻岭间爬向远方。半山腰上,云雾缭绕的地方便是原始森林,郁郁苍苍,在这样的地方品茗,遐思也像这满眼的绿一样,疯狂生长。我的遐思长出了翅膀,飞翔在这苍茫的大山之巅凤凰山余脉,这是遗落人间的净土,这里没有工业的烟尘,只有大山、河流、森林和野兽,2008年的一场大雪,人们在森林中发现了冻死的狗熊。这些山脉里延绵起伏的森林海洋,被称为地球的肺叶,就在地球呼吸的地方,生长着明清时期上万亩的野生茶林!而我所喝的茶,便是这野生茶林里采摘的清明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尧山茶!

 

尧山茶以坡结乡尧山村命名,这是一个传承古代制茶工艺的地方。现代人喝茶讲究泡着喝,不断摸索冲泡的技巧和奥妙,力图品尝到春天的清新、鲜嫩,然而往往遗憾,机械化批量生产的茶叶没有生命,为追求味蕾上的清香,人工添加了众多的添加剂,让我们对茶的认识变得畸形。但是尧山村却不一样,清明临近,采茶的姑娘们把竹筐、背篓、竹篮清洗晾干,准备着采摘清明茶、明前茶和谷雨茶,这三道茶是一年中长得最好也最为诱人的茶叶,被称为头道茶。姑娘们把采回的茶叶用干净的大铁锅烧热杀青,然后在竹编的簸箕里进行人工揉制,发酵之后,或晒干或烘干或炒干,将春天的魅力封存在每一片小小的茶叶中,在劳累的时候驱逐困乏,在休闲的时候滋养容颜。尧山茶泡着喝清香甘醇,但在尧山,人们还保存着另一种奇特的饮茶习惯:人们常年在火塘边放一沙罐,把茶叶放入罐中,取山泉水浸泡,依靠塘火煨煮。茶水消了,添水,茶水淡了,也不必把沙罐里的茶叶倒掉,再取一些茶叶来添进去,继续煨煮。

 

茶水永远都是热的,夏天,茶水解渴,冬天,热茶暖身,春天暖茶排湿,秋天茶香怡情。茶水成为大山里人们不可或缺的滋味。如果你留心,你会发现,尧山在地球上属于北纬2530度之间,是地球上生命力最旺盛的地带,上天赐予它大山葱茏,泉水清澈,森林茂密,也赐予它一道天然健康食品——尧山茶,滋养着山里的子民。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惊奇的发现,这里的长寿老人的比例约为千分之3.5,远远高于世界长寿之乡的指标要求。

 

上万亩老茶林,必定见证着互市的繁荣吧?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走访。果然,我们发现,明清时期以来,尧山村岩口屯自然形成一个茶叶交易市场,这里生产的岩口茶,源源不断输送到贵州以及西南沿海和内陆各地。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还生产绿茶、红茶、黑茶约五十吨,通过供销系统销往全国各地,其中红茶还销往了前苏联。

 

尧山岩口茶,来头不小!在岩口屯,我们发现了一条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上通贵州、云南,下连红水河,通宜州、南宁、玉林等地,这在当时属于千里南方丝绸之路戕柯道中的支路。在坡结乡,我们找到了明清时期作为中国瓷都榆林州(今玉林市)生产的大量民窑瓷器碎片,这不得不让我们猜想:马帮,将大宗尧山茶驮往榆林州进行交易,然后将榆林的瓷器运回坡结,或是榆林等地的商人,将瓷器、食盐、布匹等运往坡结,与尧山茶进行互市。此外,我们还从当地的民谣、习俗中发现,贵州罗甸、独山、平塘、都匀、客度以及南丹的月里、六寨一带的百姓能够准确分辨出尧山茶,可见自古以来,尧山茶的名头不小。

 

其实,作为一种茶叶,备受追捧自有它的道理。有人喜欢它清神醒脑,去浊扬清;有人喜欢它清新自然,浪漫温馨。老百姓却没那么多讲究,但他们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逐渐发现尧山茶能解痧气,能消口臭,用隔夜茶能治疗口腔溃疡。他们还知道,尧山茶可治香港脚、沙虫脚,能治疗风泪眼等等。

 

有传说认为,清乾隆帝下江南时,口渴难耐,路过岩口屯时,喝了一碗尧山岩口茶,顿时疲惫全消,精气神大振,对尧山茶赞不绝口,从此指定为贡茶。这个传说多少有些杜撰,因为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原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浙江省以及江西省部分。乾隆帝曾六下江南,分别是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他是乘船顺大运河南下,在济宁、无锡、扬州、苏州、杭州、镇江、南京等许多风光秀丽的城市停游而当时的尧山隶属南丹那地州管辖,属岭南地区,是个烟瘴之地,中原人到此顶多捡得半条命,想必乾隆是不会冒死到此一游的。不过, 作为一个茶叶生产基地生产的尧山茶,以其清香宜人、汤色金黄,入口回甘,还具有中药功效的独特魅力,受到地方官府青睐,并把它作为地方特产进攻朝廷是不足为奇的,这不得不让我们遥想,在某个风清月明的晚上,乾隆帝夜读或躬耕国家大事时,泡一杯尧山来的贡茶,清神醒脑,也不愧入了“江山万里遥,清茶半盏知”的境界。

 

知兴替,必以史为鉴。清时期,茶叶生产鼎盛一时,也逐渐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清朝末年,清廷对茶叶施以重税,给茶叶生产带来重创,作为茶叶生产基地的尧山,不能幸免,想必这也是历史上尧山茶产业衰落的开始。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受我国茶叶出口锐减的影响,又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特别是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我国茶产业一度停滞,相对于江浙规模化生产的茶产业,茶叶市场的被摧毁,成为尧山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但是,喝过尧山茶的人却记住了它独具特色的风味,使它在民间仍具有较大的市场。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鼓励大力发展茶产业,尧山茶一度复苏过,并通过供销系统走出广西,走向世界,茶叶远销前苏联。八十年代,全国茶叶生产远超出口,大量滞销,再加上经济发展重点的转移,尧山茶产业逐渐荒废,人员散了,茶厂消失了,只留下了这上万亩的古茶林,尧山茶便销声匿迹,不现江湖。但是,九十年代末,还有部分贵州和南丹月里的尧山岩口茶迷们用干辣椒等换取尧山茶。

 

虽然,尧山茶产业一度沉寂,但是它的韵味迷香一直在人们心中流传。尧山人传承了传统的茶叶生产工艺,小锅炒茶,手工烘培,杜绝添加剂,生产纯天然的绿色茶叶,喝过它的人都赞不绝口,路过尧山的人有事没事都要在尧山停留一会儿,休息是借口,想着买些尧山茶自己喝或者送亲朋好友才是真,于是尧山村便像百年前那样,渐渐声名鹊起。

 

哦,喝茶,就来广西天峨县坡结乡的尧山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