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虒亭历史钩沉》再版前言

二十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推介虒亭的文字。大意是说,虒亭是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镇,又依托着一个烟波浩渺的大水库。倘若把水库周边山上种植青松翠柏,沿岸修筑亭台楼阁,把流传于民间及文献记载的虒亭传说发掘出来,把被毁坏的历史遗址重新修缮,虒亭就会变为一个旅游胜地。一个同事看了,戏谑道:“你是虒亭书记?还是镇长?”我向同事解释说,我是土生土长的虒亭人,那片土地养育了我,那里的小学、初中培养了我,那里的父老乡亲帮助过我,为家乡建设发展鼓与呼,为家乡出点绵薄之力,一直是我的愿望。记不得什么原因,那篇短文终究没有投寄出去,但向世人展示虒亭风采一直是我的愿望。基于这个原因,当初中学长刘太行约我为其所著《虒亭历史钩沉》(以下简称“钩沉)写再版前言时,我就欣然应允了。

刘太行初中就读于虒亭中学,1962年考入襄垣中学上高中。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年半就辍学回家务农,后来被选拔到公社(现在的镇)当了农业科学技术员。他的叔祖父是个木匠,走乡串户做木工活,收集了不少虒亭古今传说,他是听着叔祖父讲的家乡故事长大的。受此熏陶,他也喜欢上了民间口口相传的传说与故事。他当农科员,经常到各村下乡,也为收集更多传说故事提供了便利。

脑子里的故事多了,慢慢产生了分享给大家的念头。可要写下来谈何容易,尤其是涉及一些古代史实,必须有据可依。因此,刘太行开始关注一些相关史料,并到处查阅。自感比较有把握之后,他开始写一些专题文章刊发到上党晚报、长治方志、襄垣小报等地方报刊上。历经数载,有十数篇文章大约十多万字面世。有同学和朋友建议其结集出版,其时,刘太行也到了古稀本命年,顿生紧迫感,就又抓紧把一些拟写的专题写了出来,把一些与其切磋的友人文章也归拢起来,这样,“钩沉”就诞生了。

“钩沉”一书阐述了虒亭地名的由来与沿革,尤其是考证了春秋时期虒亭曾是晋国的陪都,是晋国离宫铜鞮宫与虒祁宫之所在地,还是铜鞮县城旧址。虒亭是交通枢纽,也是军事要塞;曾是“亭”,亦是古”驿站”;有佛教胜地宝峰寺,还有培养出隋唐治国安邦之臣的铜鞮书院。“钩沉”向世人展示了虒亭3000年的文明史,勾勒出了虒亭旧城的原貌,是对虒亭历史的抢救性发掘。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知情者越来越少,许多史实越来越难以考证了。

“钩沉”出版发行后,许多虒亭当地人读了有“恍然大悟”之感。虒亭地区的许多地名,如“皇城滩”、“东城营”,还有口口相传的虒亭城隍庙是“京城隍”,比县、府城隍庙级别都高。大家之前不知缘由,从书中才知道,原来虒亭历史底蕴如此深厚,真的作过“皇城”。

“钩沉”记载的史实,为虒亭镇各行政村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线索和依据。比如,赤壁村建了羊舌广场,塑了羊舌大夫像;虎口村把省级非遗《崔生遇虎记》全文喷塑展出,还在“皇城滩遗址设置了标识。这样一来,村民们不仅为生活在碧波荡漾、美丽如画的宝峰湖(后湾水库)畔感到愉悦和幸福,还对虒亭悠久丰厚的历史积淀产生了兴趣,自豪感油然而生。可以说,“钩沉”一书的广泛传播和虒亭各村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增强了虒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预示着虒亭旅游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借此次再版之机,“钩沉”在有些篇章里增加了不少图片,这不仅有图文并茂的效果,还可以凭借图片印证文章的内容,给读者以更直观、更真实之感。抗战时期,为了更有力地抗击日寇,边区政府曾组建了襄漳县抗日政府,虒亭的部分村庄曾划归襄漳县所辖。有抗日老干部提供了这段史实的一些相关资料,“钩沉”专门将其收了进来,并特别增加了“襄漳篇”,以使这些珍贵史料得以保存。此外,再版还对原目录进行了部分修正,阅读起来更醒目了。

由于本书由相对独立的篇章组成,整体感稍嫌欠缺,容易给人松散零乱之感,内容叙述也有几处重复。作者并非科班出身,只是个高中肄业生,常年与土地和庄稼为伍,遣词造句、著书立说不是其长项,故而本书一些篇章的资料性长于可读性。由于作者主要是依托听来的传说故事写文章,文物鉴定和史料辩证不够充分,这也是本书明显存在的不足之处。

刘太行谦称“钩沉”是“半成品”,有待以后”再加工”。我作为他的同乡、同学,也期望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使作者今后能将本书再加工得更充实、更严谨、更优美。

 






梅子 (2018-12-17 03:57:22)
谢谢虒亭乡亲看到后转发!谢谢!
若慧 (2018-12-23 01:27:01)
挺好听的地名。虒亭就相当于以前的公社所在地吧?你家离那儿有多远?有照片吗?
杏子花开 (2018-12-14 23:03:59)
搜集资料不容易。有心人!!
不好意思地说:虒亭的虒,我还是网查后才知其读音的。
梅子 (2018-12-11 02:31:33)
严格说起来,本文并不适合发表于此,可基于要配合新网站的测试,也顾不得许多了,还请诸文友海涵。
木桐白云 (2018-12-11 02:44:56)
有志于记录地方文化值得称道,也是为以后再发展留下基础。
司马冰 (2018-12-11 04:56:39)
梅子姐好1好文章,挺适合这里发表的。同时我也试试新网站的留言功能。
梅子 (2018-12-11 06:33:15)
谢谢木桐白云与司马冰,我也是急需于要测试一下新网站!谢谢百草园与海云等一段时间以来的呕心沥血!
杭州阿立 (2018-12-11 12:00:06)
又见梅姐,不亦乐乎!
文章严重适合文轩啊!期待更多。。。
梅子 (2018-12-14 23:47:20)
杏子,这个字只有这一个用法,虒亭,地名,好多人读不来,很正常。
许多地名是冷僻字,但如果是大地方,就容易慢慢普及。虒亭是个小地方,知道的人少。电影《亮剑》,就把虒亭写成《虎亭》了,有点遗憾。
谢谢杏子!
梅子 (2018-12-14 23:50:21)
谢谢阿立!你是个多产作家!诗歌信手拈来,严重崇拜!
梅子 (2018-12-23 23:17:18)
若慧,我就是虒亭镇虒亭村人。谢谢你提醒,发几幅照片给你,也可以发文轩。
岩子 (2018-12-23 23:37:47)
还记得梅子姐写过一篇回乡记,名字记不得了,也是这个地方吗?
梅子 (2018-12-24 09:40:52)
岩子!是这个地方!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