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不再神秘(十五):特立尼达 (2)

文/贝楠 2019年1月25日

来到老城中心马约尔广场,雨过天晴。

导游告诉我们,特立尼达的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时有13家来自西班牙和欧洲的有钱人,在这里开发甘蔗种植园和糖业工厂。

他们从非洲贩卖来大批奴隶为他们在种植园或糖厂做苦力。奴隶们住在种植园里,每天要有一百多人因恶劣的生存条件而死亡。

这13家富人相继在广场周围盖起了豪宅,使这里成为小镇的中心。现在,这些昔日的豪宅大部分成了国家博物馆。

瓜亚维拉考古博物馆(Museode Arqueologia Guamuhaya)。

布鲁纳宫(Palacio Brunet),现在是罗曼蒂克博物馆(Museo Romantico)。

屋顶上的装饰和广场上的装饰遥遥呼应。

 

这栋楼是这里最富有的西班牙人的住宅。导游说,这栋楼早已快要倒塌。政府将它围起来修复,这一修就是25年。

导游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栋楼的女主人和城里的医生相好。不久,男主人就去世了。医生检验是自然死亡。可是他是城里唯一的医生,他说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什么。

我傻乎乎地问,那后人怀疑是医生害死了男主人啦?

就是一个传说。导游答。

是啊,有传说的小镇才会更神秘,更吸引游客。

 

破楼对面的大房子,也有故事。

房子的主人住进房子没几年就死了。这里的人认为死过人的房子不吉利。所以这所大房闲置了11年,没人敢买。

现在这里是城市历史博物馆(Museo de Historia Municipal)。

广场另一边,还有一个奴隶主们建造的圣三一大教堂(Iglesia Parroquial de la Santisima Trinidad)。

夜幕下的大教堂。

我一直搞不明白,奴隶主们信仰的上帝和奴隶们信仰的上帝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他们都信仰同一个上帝,为什么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

 

这是警察吗?我问导游。回答是肯定的。赶紧抓拍了下来。

我们在古巴很少看见警察。不知是因为古巴社会治安比较好,还是因为警察人数少。导游告诉过我们,警察是政府部门里工资较高的一族,是好工作。

 

马约尔广场是游客必来的地方。街上也都是游客。

天色放晴,蓝天白云下,广场上的颜色分外鲜亮。

 

音乐广场。每天晚上,这里都有音乐会。我们也计划晚上来听古巴音乐。

白天也有乐队助兴。

 

小巷子里,有不少这样的市场。

我们在古巴的几个导游,从来没有领我们去购物。他们也许还没有学到拿回扣的导游经。

倒是两位男士,见了市场就兴奋,一进去就出不来。终于如愿以偿,捞到古巴自产的真皮皮包和皮凉鞋。

古巴的礼品店卖的东西都是古巴人手工制作的。不像世界上许多国家,礼品市场上的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

 

这位老爹似曾相识。哦,他早就是网红了。几乎所有的特立尼达的游记都有他的大照。又一个靠脸赚钱的。给了他一个库克,以实际行动支援古巴人民。

 

老城游览完毕,导游说,我领你们去看看老城以外普通人住的地方。

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鹅卵石的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破旧的满是尘土的柏油路。

街上都是水。导游说,不知什么地方的水管子坏了。这意味着有些家庭要断水了。这种事儿都由政府管,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好。

导游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单亲妈妈,有一个4岁的女儿。

说来也巧,我们在哈瓦那Casa的女主人是她的堂姐,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好。

列宁同志问她,你不想到哈瓦那去生活吗?不想,我喜欢这里。她回答。

对此,列宁同志很不理解,唠叨了一路。就在那个破地方待一辈子,她是怎么想的啊!

其实,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导游带我们一路走来,一路不停地和人打招呼,说笑。这就是她的享受。这是她的家乡,这里有熟悉的乡亲,熟悉的街道,还有她的家人。

我问她,你常去哈瓦那看你堂姐吗?不常去。去一次不容易。我没有车,出租车很贵的。她说。

这是古巴人能坐得起的出租车,即便如此,对许多人来说,也是奢侈消费。

我们的全程导游奥斯卡早就告诉我们,古巴境内只有一条火车线。每天只有一趟火车。坐火车旅行几乎不可能。

汽车票也不好买,导游说。我突然想起,古巴网络不发达,汽车售票还没上网。即便可以网上买票,一般家庭也用不起网络。

出去一次要跑好几次汽车站,有时候到那儿,没买到车票,就得回来,第二天再去碰运气。她接着说。

在哈瓦那时,看到公共汽车,老L曾说,咱也坐坐公共汽车呗。导游说,不行!古巴人能坐,你们不行。

为什么?我们问。他们不收库克,你们没有古巴比索。导游说。一车能挤上200人,什么味儿都有,你们敢坐嘛。

不禁又想起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我们经历过的日子,那拥挤的公共汽车,一票难求的火车。。。

 

路过一条街,导游说,那就是我家。我把雨伞放回家去。我们就跟着她到了她家。

她带着孩子和奶奶住在一起。正好她的父母也在,加上我们几个人,屋里就转不开身了。

赶紧出来,列宁同志一眼看见门口有一箱香蕉,就问,这是卖的吗?导游说,妈妈在种植园,香蕉拿回来卖给邻居。

列宁同志拿了4个香蕉,给了她一个1库克。她说什么也不要,家里人也直喊不要。还是硬将钱塞到小女儿手里了。

香蕉不大,但是皮很薄。甜甜的还带有一丝酸意。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香蕉了。

 

居民区的住房和街道。

和旅游区不同,这里的街上几乎没有人。

有钱粉刷一下,还是很漂亮的。

古巴的住房问题一直是我们考察的重点(哈哈!)。以前导游告诉我们,古巴人的住房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都是好几代人住在一起。政府和单位都不提供公房。

房屋买卖也控制的很严。不过近几年也放松了许多。他刚刚花6000库克买了一个一居室的公寓。

我们也问过导游女,她住的房子是谁的。她说是她奶奶的。

这好像和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时一样嘛。

突然想起哈瓦那的豪华的墓地。不禁感叹,这就是古巴,死人住宫殿,活人住旧房的古巴!

 

嘿,这不是红领巾嘛!着实激动了一下。

后来又看到了戴蓝领巾的小朋友。这是怎么回事?

导游告诉我们,红领巾蓝领巾都是校服的装饰。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校服是蓝领巾,四到六年级是红领巾。原来如此,和少年先锋队没有半分钱关系啊。

 

街角的私营小卖店。这里的罐装饮料都是古巴产的。我们在古巴吃了几天饭,对饮料已经很熟悉了。有趣的是,我们要按美国牌子点,如可口可乐,雪碧,拿上来的都是古巴山寨货。

肉店。

医院。

儿童医院。

导游告诉我们,古巴实行免费医疗。看病不花钱。每个社区都有街道诊所。一般的病不用到这样的大医院看。

 

最后,导游带我们来到这家古巴鼎鼎有名的私人陶器企业。

老板为我们演示怎样做陶器。

老人在古巴很有名气。墙上挂着各种奖状证书,还有和古巴领导人的合影。

导游说,这些陶器还只是在古巴有名,游客也买一些。还没有出口到别的国家。

我们对这些陶器都不感兴趣,当然也没有掏银子支持古巴人民。用列宁同志的话说,在美国,这些东西白给都没人要。

是啊,被闭关锁国在这个小岛上半个多世纪的古巴人民,根本不知道外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本不知道艺术品的工艺发生了什么样的改革,更不知道消费者对艺术品的需求发生了哪些转变。

看来,这位老爹的陶器走向世界的道路可能会很漫长。

 

<< 古巴不再神秘(十四):特立尼达 (1) 
古巴不再神秘(十六):特立尼达 (3)>>
<< 所有游记目录 >>





杭州阿立 (2019-01-25 20:30:16)
家里换电脑,拉下了好几集的赶脚。先点赞,慢慢往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