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四合院和胡同故事

一生之中,渐渐明白,风景在一个人心里,我们走遍千山万水,是为了寻得心灵的安静和回归,多年以后,走过许多地方,心宁静了,一切都美。

在这世界,人不是因为美丽风景而感动,而是因为心中始终有一片风景,于是,风景始终在一个人心里。

 
一、绿皮火车
八月,和三个少年进京,订了绿皮火车的硬卧,那晚拖着行李,我们出发了。
三位少年难得一起出远门,距离合肥而言,北京也算遥远的地方,在没有高铁的年代,绿皮硬卧是首选。
于我,记忆里的绿皮火车是生活纪念,那时候,父亲的军营,在我记忆中,开始在河南鲁山,后来在贵州,每一次都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从这一列火车转乘另一列火车。
孩子的世界不知疲倦,我和弟弟拉着妈妈的手,或者拉着妈妈的衣襟,反正坐了许多次火车,也没有走失过。
命运有时还是偏愛我们,即便我们穿梭几天几夜的绿皮火车,总是能顺利到达父亲的军营。
那时,绿皮火车不慌不忙,载着不急不躁的我们,常常,母亲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穿梭在人流中,更多时候,也能提前通过绿色通道进入车站,然后提前上车。
绿皮火车的时代,似乎没有太多纷争,列车员叔叔都能体谅拖儿带女的母亲,常常让我们先行。
我们翻山越岭,在每一个暑假坐着绿皮火车和父亲相聚,然后,在暑期快结束时,再回到我们上学的地方,继续我们的学习。
如今,当岁月荡到今天,我们格外想念那时无忧无虑坐着绿皮火车的日子,有时,日子是用来怀念的,这样日子才有意义。
时光里的绿皮火车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那时,少年的我,中年的母亲,老年的外婆,在记忆的长河里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慢慢地,堆积心头的岁月推开许多天真,生命里有了许多的不堪重负,在该努力的时候,人不能选择蹉跎,那样岁月会让人翻倍付出。
在如此夜晚,和少年享受绿皮火车的时光,也是岁月的馈赠了,如此体会渐渐物以稀为贵了,回程的绿皮火车改为高铁,少年不知昨日事,昨日风情今不在。
高铁飞快地代替了绿皮火车的记忆,在少年的心中,未来科技脚步希望慢一点,让少年们还能体会原生活的味道。
坐着绿皮火车,在八月星光灿烂的夜晚,一路到了京城,却不是昨日模样,那时是小小少年,如今是人到中年。
每一个日子都是用来怀旧的,今天,我们在怀旧里看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二、四合院
最小的侄子今年也上大学了,选择到哪里去玩,只有我能安排几天时间,正好和几位少年一起到北京。
也是我一年前的计划,等侄子高考结束,带几位少年到京城去,预定了两次北京紫阙四合院,第一次取消了,第二次又提前预定了,在预定时间,和三位少年坐着久远时代的绿皮火车,在一夜咣当咣当的摇晃声中,于次日早晨到达京城。
预计到长城去,所以,在北京紫阙四合院预定了三晚,夏日依旧赤日炎炎,知了在绿树枝头此起彼伏地唱着歌,用一生的生命为一个季节唱赞歌,所以,我们也只有欣赏了。
有四合院的地方,会有胡同,这一次在四合院和胡同里走走逛逛,体会到老北京胡同的情调。
走出四合院,在北京街头,有许多绿树繁茂,高楼不会疯长,高大的树木随处可见,垂柳随风摇曳,绿荫也格外喜人。
许多高高大大的绿叶树,叫不出名目,不似垂柳那样低垂,却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浓密叶绿素也阻挡了赤日炎炎,走在树下,多了绿意盎然的快意。
每一种绿树枝叶层层叠叠,一眼望去,遮挡住了蓝天和太阳,于是,少了太阳光芒的直射,心头多了愉快的凉意,心情自然而然舒畅许多。
我们经过几条小巷,到了紫阙四合院,门头并不起眼,打开门,映入眼帘是庭院深深,越过前面庭院,穿过厅堂,又进入深深庭院,然后,就到了我们居住的房间。
走廊高高大大,抬头望去,雕栏玉砌瓦楞间,红门绿画影中人,木雕门框窗月明,悠然遇见四合院。
进入四合院,有了亲密无间的感觉,走出四合院,欣然遇胡同,那几日,在四合院和胡同间穿梭,真实体会了四合院古雅和胡同美妙。
少年都有思想,所以,每行一处,需要和少年沟通好,住在四合院,北京的自由行让三位少年成熟许多,虽都是独生子女,那几日也还能融洽相处,偶有一点小摩擦,也能很快化解。
自由行,却是比较自由自在,只是,有时需要做足功课,有目标,可能更能体现自由行特点。
只是四合院,下次还可以尽心住,一方面,像家一样很安逸,一方面,风景这边优美。
 
三、北京胡同
起初,从四合院出来,在胡同里穿梭,和少年们一起,少年识路比我强。
我一个人出去时,常常迷路,从这个胡同出去,会从那个胡同进来,可能就不是出去的胡同。
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在胡同里,胡同里有许多四合院,你不知道胡同里的四合院有多深远,拐弯抹角,一眼望不到边。
探头进去,也只看到胡同里的小巷,有朴实的平民人家,可能也有过往的达官贵人,只是不知巷中有几家。
后来,我一个人出门,如果希望原路返回,就需要记住胡同的名目,然后,在记忆中回到四合院。
然后,开始记住了有趣的胡同,北京城灰色砖墙也特别符合四合院的情调,胡同的两边墙壁上会有设计精美的图案,这可能是胡同在后期改建中设计的,和胡同自成一体。
我们住的紫阙四合院位于大安澜营胡同,周围显示有八大胡同,可能还不止,我随处看到另外五大胡同:大耳胡同、三井胡同、笤帚胡同、桐梓胡同、佘家胡同。
开始特别在意的是大耳胡同,于是查证:胡同因形似人耳朵外延而得名,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大耳胡同和五斗斋:“五斗斋,斋或作面”两条胡同的名称沿用至解放后,后将五斗斋并入,称为大耳胡同。三井胡同: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有三眼井,巷内原有井,井盖上的石头上有三个孔,可以同时打水,所以叫三眼井,又叫三眼井胡同。桐梓胡同: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有称“桶子胡同”,清末又名桐梓胡同,沿用至今。桐梓胡同名称有两种传说:一则为该胡同西侧的大安澜营合同6号院内有桐梓树,早晚发出清香,因而得名;另一则是此地住过贵州桐梓县的秀才,故将桶子胡同改为桐梓胡同。老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胡同,或许都有一个故事。在街头巷尾中浏览,就会愛上胡同和胡同里的故事,此时一个人穿梭在胡同里,也并不寂寞。
回来前一日,当晚四合院客满,无法预订,于是,从四合院移至东城区近王府井一处公寓,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带着三个少年出门吃了早饭,阴天似乎有雨,少年于是回房间,我看到了一个演乐胡同,于是,和少年们说,我一个人到胡同里走走。
老北京的胡同,常常不是独一无二,可能是接二连三,甚而出现更多胡同。从这个胡同穿越到另一个胡同,然后,又会豁然开朗见到另一个胡同,每一个胡同口都有一处关于胡同名称的介绍,我不得不被北京胡同折服了,也欣喜若狂地愛上了北京胡同。
从演乐胡同开始往里走,因有教坊司所属乐队演习场所得名,顾名思义,我也如此理解,演乐胡同充满喜悦和快乐。然后,一抬头,又遇见了灯草胡同,据传,因地近灯市,售卖灯草(灯芯)者多而得名,见到一个铜制牌子,上面写乾隆时灯草胡同,牌子上还有更奇特的胡同名儿:下洼儿胡同与驴市胡同口,后来得知,驴市胡同就是我后来经过的礼士胡同。
礼士胡同,明朝称驴市胡同,亦称骡市,因驴骡市场设在此处而得名,宣统时驴市废,以其谐音称礼士胡同。原来礼士胡同的前身是驴子和骡子胡同,不由得哈哈一笑。
此行遇见最宽的胡同是金鱼胡同,金鱼胡同比一般胡同宽,长540米,可算是条马路,著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
胡同故事,也是一种胡同文化,看一看,乐一乐,有时间,再到老北京逛胡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