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犬子获得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奖

正在布朗大学埃尔潘特医学院就读三年级的儿子,雀跃万分地告知我们他成为了2020-2021年苏世民学者奖的获得者,明年夏天将去中国的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留学一年。

我们也很为他高兴,因为真的不容易。

但是,说实在的,在刚开始听他说要去中国学习一年,我和先生并不如儿子对这件事那么积极,爸爸觉得美国的医学院课业和实习那么重,这三年来看见大孩子每三四个星期考一次试,医院科室轮转更是起早贪黑,曾经有一次连续工作二十六个小时在医院里,何苦再给自己找点额外的辛苦呢,不如读完医学院,做完更辛苦的住院医生再说其他吧!

我也是发现,大孩子对中国的一切都表现出及其浓郁的兴趣,他甚至比我们看中国还有更多的彩色光圈,我近年来常回国,参加文学会议,去中国助学等等,每次去回来与他分享一些见闻,他都表现出非常愿意的倾听,尤其是我参与一些助学和去中国为一些学生颁发鼓励学文学的奖项,他听了就会说他以后也要那么做,他要去中国偏远的地区,为那里缺医少药的人治病送药,开始我也就听了一笑,并没有太当真。渐渐的,他在说他和他医学院的好友一毕业就会组织一个非盈利机构,专门为中国偏远地区运送美国的药品;我们觉得孩子有理想和热情是好的,但是他对真正的中国并不了解。有时就会泼点冷水,说他虽说从小就常常利用寒暑假回中国,但是局限在江南一带中国的富裕地区,加上上海的祖父母和南京的外祖父母家也都挺舒适的,中国很多贫穷的地方他其实并没看过,真的去看中国,会看到一些失望的地方。

我还半开玩笑地说我一直想去中国偏远的地区为孩子们上课,我不怕吃菜咽糠,但我有点洁癖,千不怕万不怕,就怕厕所脏,所以至今都是只打雷没下雨呢。儿子说他不怕脏!他很小就敢满手血腥地去解剖牛眼睛,哈,他以为那就是最脏的了。我们确实没认为他会短时间里真正行动起来。

前年听他说他要申请去中国的学者奖,在那里学习生活一年,了解真正的中国。自从他进了医学院后,每每有点假期,就会去中国看外祖父母,听两个退休的老医生抱怨中国的医改失败,他便雄心万丈地认为他将来可以为改变中国的医疗制度做出一定的贡献。

开始是他爸爸为他在复旦医学院找以前的师长,也确实找到了一个去做研究的机会,可大孩子觉得他去中国不光是搞研究的,他不愿意只待在研究室里,他说有个项目叫Schwartzman Scholarship, 若能申请到可以去中国的清华读一年,不仅能拿一个硕士学位,还能在中国参加社会调研……听他说这个奖学金是由纽约华尔街大亨黑石集团的Schwartzman开启的,每年招一百多位学者,申请者首先拥有本科学历,年龄不得超过二十九岁,录取者百分之四十左右来自美国各大名校,百分之二十来自中国顶尖高等学府,还有百分之四十来自全球的顶尖名校。录取率在百分之二左右。这么低的录取率是需要一定的运气的,所以,我们也就更加没当一回事儿了。 大孩子运气一向不错,当年申请美国藤校的本医连读,也是百分之二三的录取率,侥幸进了,可好运气也不会总落在他头上啊。

四年本科他读的实在轻松,基本上像是在读舞蹈学校,就只见他不断地参加舞蹈表演,还自己组织舞蹈队,自己学舞教舞,我笑他不务正业,他也嘻嘻一笑说跳不了几年了。

一下子从松弛的大学阶段进入了紧张的医学院学习,第一学期他有点灰头土脸地告诉我们一向是尖子生的他处在中游的医学院生里了,实在是医学院学霸太多了,他自叹不够天才。

我们从来也没希望他成为天才,反而从小我就看到他不如别的孩子的地方,他自己也意识到他没有医学院同学中的那种复印机般的记忆,没有同宿舍学友那般多面手的全才,好在他够努力,第二学期便开始一点点赶上来了,等到医学院二年级结束,他已是全力以赴在学业上了,那年的Step One考试拿下了全美顶尖百分之十的好成绩,接着, 三年级的医院轮转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实习间,有一个几天的假期,他回家休息,在家里跟我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他说他接到苏世民奖学金面试的通知了,不过,那也不代表就能被录取,实在是录取率很低,不过,能有面试,也是一种肯定,因为只有百分之十以内的申请者能接到面试的通知。

那几天就听他在家里给他的同学电话不断,那个同学是戏剧专业毕业的,如今在好莱坞打拼,他让人家电话里提问他面试可能的问题,也是从那时起,他养成了每天看新闻的习惯,他说既然是去学Global Leadership 就应该知道世界每天发生的事情。

我去中国开会的当口,他去了纽约曼哈顿去面试,完了告诉我说感觉希望渺茫,因为他碰到好几位面试者,人家真是太优秀了。结果,两周后,他欣喜若狂地告诉我们他被录取了!

这下,我也觉得该好好了解一下这苏世民奖学金到底是怎么回事!

网上摘来的:“ 美国黑石集团主席苏世民在2013年向清华大学捐赠了1亿美元,苏世民的目标是建立起总额高达4亿5000万美元的项目永久基金。

作为一项意在培养未来世界领袖的全球顶尖学习项目,清华大学苏世民项目自从启动以来,就受到全球瞩目。清华大学在苏世民项目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苏世民书院,该书院由国际建筑大师,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罗伯特·斯特恩设计亲自操刀设计。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是专门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持续提升全球领导力而精心设计的一年制硕士学位项目,也是自1902年罗德奖学金设立以来最重要的领导力培养项目。项目面向全球选拔学业优秀、诚实 正直、视野开阔、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领导潜质的世界顶尖大学本科毕业生,到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生学习,以此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优秀的综合 素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并了解中 国社会、理解中国文化,有志于为 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聪明才智的未来领袖,努力为崛起中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苏世民书院的院长由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教授担任,苏世民项目配备了全球顶尖的师资力量,除了清华的顶尖名师外,包括哈佛大学前校长、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耶鲁大学教授黛博拉·戴维斯等已经正式签约成为书院的老师,签约的长期和短期来访教师全部为国际顶尖大咖,如此师资配备堪称恐怖。

清华大学苏世民项目的第一批学生,申请超过了12000份,但是最终只有111名优秀学生成功通过,录取比例连1%都不到。首批录取学生111名,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生源质量非常高,其中往届生55人、应届生56人。按本科院校统计,首届苏世民学者中哈佛6人、普林斯顿5人、耶鲁4人、麻省理工学院3人、康奈尔3人、西点军校3人。其中仅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报名的就高达50人,最终只录取了6人和4人,生源质量之高令人咂舌。对于最终入选的苏世民学者,苏世民书院提供了超高额的奖学金支持,包括全部学费,住宿费,往返北京的交通费,一次中国境内的调研费用,还包括医疗保险和生活补贴,此外书院还为每名学生配备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可谓贴心至极。……

在微信里也分享了儿子成为苏世民奖学者的好消息,很多人表示祝贺,也有人对美国长大的ABC海二代回国受教育的质疑,加上不久前我在中国,听到一位老同学说另一位在美国的同学的孩子,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一切的抗拒和不认同,便想趁此机会谈一点点这方面的感受。

海二代对父母根文化的不认同,实际上很大程度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系。这里倒不是说我作为母亲做得有多好,但是至少在孩子一路成长过程中,我尽量向他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精华的那一部分,确实,有时候我会担心孩子没看到不好的那部分,是否会在看到不好时失落失望?事实上,渐渐的我发现,随着他们的长大成熟,他们有自己的眼睛和思考,就像大孩子以前去中国他也会回来说他们不诚实或者太浮夸,但是慢慢的他会说他们变了,友好了,富裕了……

这就像人性,我们引导他们看到人性良善的那一面,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人性不那么美丽甚至丑陋的那一面,这样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对人的看法。可如果我们一味强调人性的丑陋,让孩子处处戒心处处提放,反而让他们把人的那一份良善给包裹的看不见了。

正如很多在国外的海一代,带着曾经中国穷苦的烙印,以此不断地那样教育着孩子,孩子听说要去中国就害怕,因为父母嘴里他的家乡就是又脏又乱又穷的,父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才出的国,如今生活在好世界里的二代,为什么要回不好的世界呢?等到那些海一代抱怨子女不愿跟自己回中国,动则批评中国的一切,瞧不起自己的母国和根文化,其实罪魁祸首本就是海一代他们自己,自己种的果啊!

我更愿意不要让海二代觉得自己优越于现在的中国同代人,其实说到底他们的生活基准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一个水平线上,当然我指的是中国中产阶层家庭以上的孩子,盲目的优越感会令自己现出不可一世的滑稽相,也会令别人产生不舒服甚至是敌视的感觉。

让海二代亲近我们的故土,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她会令我们海一代与二代之间更加亲密无间,更有相互的认同感。






杏子花开 (2019-12-17 11:37:12)
实在是好消息!太棒了!
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