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的大热剧Queen’s Gambit

陪女儿看了一出迷你的电视剧,只有七集的Queen’s Gambit。中文有译为《女王的棋局》,也有译《后翼弃兵》。我比较喜欢后者。听上去《女王的棋局》以为是英国剧,其实是美剧。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女王意指剧中的天才女孩。可是还是不够贴切,即使她最终在男性主导的国际象棋界中脱引而出成为世界冠军。 《后翼弃兵》比较切合原剧名中Gambit这个词。

其实我不会国际象棋,也没能领会贯穿全剧的棋局。不过这次扫了一下盲。后翼弃兵Gambit就是国际象棋的一种棋招。是一种封闭式开局方式,也是最古老的开局方式之一。因为这样的开局,会造成后翼的兵被吃子的可能,故而得名。不过这种棋招也会因此打开局面赢得胜算,属于险招吧。这样的棋路棋风正是暗示年轻女孩新锐急进的个性。也符合她的人生经历。

从她第一次在地下室遇见校工的棋局,到她最终击败苏联的世界顶级冠军成为冷战时期的传奇,两个棋局的开局都是后翼弃兵。这样首尾呼应的棋局,如果仅仅是讲述一个天才少女逆袭的故事,那就太落俗套了。表面上看,她是挣扎着走出童年的凄凉,孤儿被收养的混乱生活。其实,她一直与之争战的是自己人格里的弱点。赢棋输棋都跟她的内心世界情绪波动有着莫大关系。每个棋局就是一场心理交战。

在墨西哥第一次对奕来自苏联的世界冠军,她一败涂地。可前一天,她才以离开棋桌的多余动作在心理上占据优势,压倒了同样来自苏联的天才少年。到了与苏联的顶尖高手对峙的前一晚,她本该养精蓄锐准备打硬战的。却受不了诱惑前去赴约,与朋友在酒吧通宵放浪。第二天宿醉醒来仓促应战。而坐在面前的对手却是波澜不惊看不出一点情绪上的波动。她输得没有招架之力。

正当她回到酒店房间对着养母反醒自己的失误,懊悔没能找出对方的破绽而节节败退,却发现永远没有了听众。她的养母竟是客死他乡。人生再次跌入低谷,就如她八岁时坐在母亲的车里那场自杀式的车祸。自此她变得更孤僻更生人勿近,也更依赖药物和酒精。颓废庸懒中,她忘了自己之前苦练俄语立志到莫斯科挑战世界棋王的梦想。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为她记着这未圆的愿望。她任性地将莫斯科之行毁于一旦。是孤儿院的童年伙伴资助了她的旅费。莫斯科,她终于来了!来迎接她人生中的终极一战。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个虚构的故事。后来才知道还真有个原型,美国最伟大的象棋天才Bobby Fischer。只不过他是个男性棋手。他同样出生在不完整的家庭,幼年父母离异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同样天赋异禀一战成名,在十四岁时就是美国少年组的冠军。1972年他战胜前苏联棋王,为冷战时期的美国争回了面子。后受到时任总统尼克松的接见。与电视剧的结尾吻合。《后翼弃兵》把主角改为女性,植入了女性主义的元素。女主角的演绎酷酷的,不善表达也不懂得情感交流,却敏感有着非凡的洞察力。正是一个不被凡人理解的天才的困境,非常到位。同时唯美的画面复古的时装,也给了观众一场视觉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