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鏊子里的人生

 

煎饼鏊子里的人生

 

我家有个煎饼鏊子,三只脚已经磨得很短,底也锈蚀得很薄了,只有铸在鏊盖上“清香美味”四个字清晰依旧,那从右向左的排序,仿佛在诉说着它的高龄它是家里“元老级”的炊具

我喜欢这个煎饼鏊子,直接的原因当然是我喜欢吃煎饼。将白面搅成糊状,加入葱花或韭菜,放入少许花椒面和适量盐,在烧热的鏊子上涂抹食油,摊出的煎饼松软清香,再蘸上蒜醋,真是好吃极了如果加入一些瓜丝或红、白萝卜丝和发泡好了的地皮菜,再打进去几个鸡蛋,那就色香味和营养俱佳了。

我喜欢这个煎饼鏊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来历。那是我十几岁时父亲告诉我的。父亲很爱吃煎饼,可那时我们家没有鏊子,我们又住在“一家庄”,离最近的大村也有二里多远。那一天吃过早饭,父亲就去大村一个关系不错的人家里借鏊子,没想到那家的主妇竟生硬地对父亲说她家中午也要吃煎饼,让父亲到别人家去借。刚的父亲碰了钉子,也没再去别人家,返回家里用篮子装了几斤小麦,步行到十几里以外的镇上,卖了麦子,买了这个鏊子,回到家里擦洗出来,摊煎饼让全家吃饱后,还特意多摊了几个,饭后送给那一家,让人家尝一尝他“用自己家的煎饼鏊子摊出的煎饼”。父亲自然是在炫耀他的“骨气”,年少的我也很赞赏父亲这种骨气,以致对这个煎饼鏊子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父亲的“骨气”颇不以为然。我想他一定是常借人家鏊子用,碰钉子仅此一次,也许人家当时心情欠佳,也许人家早已定好食谱不想更改,他大可不必生那么大的气,以致拿家里为数不多的用来待客的麦子去换鏊子,还去回敬人家。这哪里谈得上“骨气”?分明有点小肚鸡肠!只是父亲已经过世,已无法与他老人家探讨。再说他那时也不过二十出头,要做到凡事自省并理解别人也不容易。

细想来,那件事对父亲的处世待人却有些影响,明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生产必需的用品、用具尽量自备,一般不去借别人的。他曾说“少吃点,少穿点,常用的东西也要添置去和别人借,你需要用时,别人也要用,那不是为难人吗?”二是别人有事相求时尽量相帮。他帮人读信、写信、写对联,帮外行的生产队长把握农时调拨用工熟人来借东西,只要家里有,他都会爽快出借。他常说“不到万不得已,别人不会求你,张口容易合口难,可不要拂了人家的面子!”我说影响,也是我的臆测,同样无法考证其真伪。但父亲的这种为人处世方式,无疑对我们姐妹起到了身教的作用。

我摊煎饼的“工龄”并不比年龄短多少,起初是大人先做好准备工作,我只管摊,后来就全套工序自己做。可近些年,我发现我摊煎饼易糊,有时需两面烙才能熟,只是不知道也未追究过其中的缘由。去年回老家,亲戚用煎饼款待我,我见她摊的煎饼一点不糊还摊得很快,就向她请教她说摊煎饼前要把鏊盖也烧热才能开始,底和盖都热了,煎饼很快就会熟,要是底热盖不热,煎饼下面糊了,上面还不熟,需两面烙,费时,还不好吃。诀窍原来在这里!此前我怎么就一点也不知道回到家里,我按照亲戚的说法一试,果然灵验。仔细琢磨,原来是煤气火在“作祟”。我之前用的煤火加热慢,底和鏊盖几乎同时变热;煤气火则不然,如果火焰大小控制不当,底非常烫了,盖子才刚刚温热,只有把火苗控制合适,才会底和盖同时热。“鏊子还是那个鏊子,燃料却不是那个燃料”,我的操作程序不随着燃料的改变而改变,还“因循守旧”,怎么能行呢?那天的煎饼我有点嚼不出滋味,我说不清,是该庆幸自己终于“会”摊煎饼了,还是该悲哀自己用了一辈子鏊子,竟然没有掌握它的使用诀窍?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真是至理名言啊! 

这个煎饼鏊子,跟着我们搬迁过六、七次从“一家庄”到小镇,从小镇到县城、市内窑洞、平房、楼房它都“住”过;它经历了柴禾、煤炭、灌装液化气和管道煤气燃料的变迁,历经了蓖麻油(那时是乡下唯一的食油,没有人知道它的毒性)、菜籽油、大豆油、调和油和橄榄油的更新交替。这个煎饼鏊子,摊过以玉米面或高粱面为主料的很难完整“出鏊”的煎饼,也摊过加入鸡蛋、木耳、黄花菜等辅料的白面煎饼。这个煎饼鏊子若有灵性,一定会记得经常衣衫褴褛、形影相吊的父亲的哀伤、睿智和坚韧;也一定会记得我这个七八岁时走路还常常跌跤的黄毛丫头一步步走过来的进取、艰辛和达观。

和现代化的炊具相比,这个煎饼鏊子老旧笨重,可我却决不会把它替换掉,因为在我眼里,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炊具!

   

                         

 

 






天地一弘 (2012-10-11 00:29:37)

梅子姐的煎饼鏊子真亲切。煎饼鏊子是梅子姐的达观生活,有时,人不在于多富有,而在于对生活的满足,用快乐配料的煎饼,永远是美味。

梅子姐的快乐就在于对一切的珍视和知足,简单的煎饼体现了生活的哲学,谁说不是呢,小小的煎饼鏊子就是人生的哲学,知足常乐。

阿朵 (2012-10-11 00:29:57)

"这个煎饼鏊子若有灵性,一定会记得经常衣衫褴褛、形影相吊的父亲的哀伤、睿智和坚韧;也一定会记得我这个七八岁时走路还常常跌跤的黄毛丫头一步步走过来的进取、艰辛和达观。"

这个煎饼鏊子一定有灵性!

海云 (2012-10-11 00:47:57)

梅子姐,这个宝贝收好了,我们订个约,我专程去你家吃这煎饼鏊子做的煎饼,如何?我这人就是嘴馋眼馋,这种古董的人文和美味同样吸引我。

若慧 (2012-10-11 01:45:09)

我和海云一样,再见面要吃你亲自做的煎饼。告诉孩子们要好好传下去。

雨林 (2012-10-11 01:54:44)

想来因为是网络写作的原因,也因为从未受过正规的训练,自己平时写文章,都很随性。今天读到梅子的这篇散文,忽然领会到,原来,文章,应该是这样写的噢。

对一切珍视和知足的生活哲学 (一弘的感悟); 对父辈的理解和珍惜(阿朵的感叹);古董的人文和美味(海云的赞美),还有对文化和传统的喜爱(若慧的珍惜); 就在这样行云流水般收放自如的文字里。 文学, 真美; 生活着, 真好。

木桐白云 (2012-10-11 02:54:31)

精练而含蓄,不是单纯的一个鏊子。

梅子 (2012-10-11 06:27:04)

“对一切珍视和知足”,谢一弘知我!

梅子 (2012-10-11 05:42:27)

谢阿朵!睹物思人,我每每看到这个鏊子,就会记起父亲的音容笑貌和他的艰辛。

梅子 (2012-10-11 05:47:15)

海云的美食和若慧的水果馋的我这段时间食欲大增啦!如果你能来,一定蓬荜生辉!

梅子 (2012-10-11 05:49:30)

芒果干交换?何如?

予微 (2012-10-11 05:53:51)

第一次见识这种厚重的古董,承载着两代人的大半个世纪的经历,惊艳。

梅子 (2012-10-11 06:02:59)

谢谢雨林的溢美之词。我只是喜欢阅读,码字可差远啦。学“汉语言”的朋友说我写的东西就是树干上连着树枝,干巴巴的,若能加上绿叶和各色的果实就好了。可我怎么努力也无用,这大概就是文如其人之故吧。

文学,真美;生活着,真好,对一个花甲老顽童尤其如此。

梅子 (2012-10-11 06:10:31)

这个鏊子也可以做中秋节那种圆糖饼,只是不能做大的。

煎饼鏊子和中秋的圆月、糖饼以及山芋粉条,都是我们寄情于物的载体。

梅子 (2012-10-11 06:25:11)

谢予微。现在农村还有好多人家在使用这种鏊子,但像我这样有情结的不多。

若慧 (2012-10-11 10:50:08)

一言为定!换!

邱俊伟 (2012-10-11 18:42:53)

读了梅子姐的文字,我的脑海里瞬间就浮现了我小时,母亲做煎饼的情景。

我是苏北人,紧靠山东,我们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煎饼的,现在已经很少了,有做煎饼的机器了。

panda13 (2012-10-11 20:45:15)

啊哈,这玩意儿俺从没见过。开眼了!小时候倒是见识过爆米花的那玩意儿(不知道叫什么),也是铁做的,黑乎乎的。

写得真好。喜爱你的鏊子情结

天婴 (2012-10-11 21:24:23)

哇,我是第一次看到鏊子,太经典了。

梅子 (2012-10-11 23:02:40)

不知道这个鏊子可否做山东煎饼。山东煎饼的味道很独特,我也喜欢。

 

春阳 (2012-10-12 00:19:19)

这样的东西不多见了吧?

林玫phoenix (2012-10-12 00:45:49)

古董,好好保存着,一个煎饼鏊子,一段中国百姓生活编年史。

飞来飞去 (2012-10-12 03:58:21)

这个鏊子太珍贵了!我以前还不知煎饼是这样做出来的,我以为平底锅就可以呢。

梅子 (2012-10-12 05:24:26)

这种鏊子是铸造的,现在应该是不生产了。

谢你理解我的情结。

梅子 (2012-10-12 05:26:36)

我们那里过去几乎家家都有一个这样的鏊子,现在年轻人的家里没有了。

梅子 (2012-10-12 05:28:39)

虽说是铸造的,也不容易锈蚀坏的。估计是不生产了。

梅子 (2012-10-12 05:31:07)

至少我的父辈和我这一代是这样过来的。谢谢林玫。

梅子 (2012-10-12 05:33:28)

平底锅也可以做我说的这种煎饼,但把那个面糊糊晃匀称是个技术活。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10-19 18:31:45)

我去过很多地方,我这么就没有注意到煎饼鏊子啊!谢谢梅子妹子分享!

梅子 (2012-10-19 22:46:12)

现在,我们这里小吃市场也有叫"瓜饼"的食品,就是用这种鏊子做的。更早的时候,是做那种玉米面发酵后再用碱面中和后的发面饼。圆兄可能没有到过我们这儿的农村。

夕阳亿万年 (2012-10-21 02:56:44)

你呀,没有把做煎饼的技法说透,还留了一手。煎饼可用白面、玉米面做,但最好吃的是小米面(好像要发酵面)摊出来的,而且可以摊出不同的形状。你让我想起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