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 情绪智能(六)

 

 

社交能力

情绪智能()

 

       2007年一位母亲打电话找到我,抱怨湾区声誉良好的Pleasanton学校不以学习为主,挑剔她天才儿子的社交能力。孩子刚五岁,已经可以读<<水浒传>>,曾在中文识字比赛中获头奖,记忆力的超常可见一斑。可一入公立学校kindergarten几个月,老师就反复告诉家长,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建议接受社交小组训练。这位母亲振振有辞,“学校不是学习的地方吗?成绩好就好了,管什么社交能力呢?”耐心解释也法说通:美国强调学校教育是为成人世界做准备,与人交往不但是职场必备的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的幸福感,所以是小学教育大纲里和学业同等重要的成分。她拒绝了我去学校观察一下孩子的建议,坚持认为是学校的偏见,而且执意要搬家到San Jose市著名的私立学校 Harker附近,因为那里入学要给智商测试,130以上(top 2%)才考虑录取,应该更重视学业吧。从我这里得不到共鸣,这位母亲挂了电话。

 

       半年多后我又接到她的电话,语气更加凝重。原来孩子顺利地进入Harker后没几周,老师提出同样的问题: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建议接受特殊服务。这位母亲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超强的记忆力在学校不受重视,非要让孩子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呢?

 

    社交能力是情绪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生的成功很关键它帮助我们判断是非,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的选择,与人合作。很多教育心理研究表明,优良的社交能力和孩子的学业表现课外活动的成功相关。

 

    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天生资质大相径庭。比如大卫,六七个月时,脖子刚转灵活,我抱着他看报纸的时候,就本能地知道要想得到妈妈的注意力,只要把他的脸转到我的脸面前,目光能对视就好了。别小看这个动作,eye contact joint attention 可是人际交流的基础。大点儿后大卫果然善于察言观色,一岁半时就知道在哥哥做错事受到保姆责备时,脸上堆满微笑去讨好她,被保姆称为“小人精”。

 

     威廉就截然相反了。两岁半时入幼稚园,老师不到一个月就吞吞吐吐,旁敲侧击地问我有没有听说过自闭症(Autism)。我客气地告诉她我的工作就包括测评加诊断自闭症,并帮这些孩子制作治疗计划,有什么担心请直接告诉我。老师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当时我也发现威廉有许多自闭症的征兆:比如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叫他的名字一半以上的时间没反应,和人讲话时目光的交流时有时无,对周围的小朋友视而不见,从不表现任何与同伴交往的兴趣。两岁的孩子是平行玩耍(parallel play)为主,并排坐在一起但各玩儿各的都属正常。但四岁以后,孩子社交情绪和能力快速发展,绝大多数可以移情(empathy),开始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同伴之间可以合作游戏(cooperative play),互动地玩耍,更复杂的情绪,比如嫉妒等也同时开始逐步成熟。威廉的不足到了大班就更明显了。

 

     社交能力和单纯的“外向”不是一回事。美国比较流行的 Stop and Talk 课程把它分为四类:

1. 基本技能(Survival skills),比如专心听讲,遵守指令, 为自己辩解,等

2.人际交往技能 (Interpersonal skills),比如分享,得到允许,加入团队活动,等待轮到自己,

3. 解决问题技能 (Problem-solving skills),比如请求帮助,道歉,接受后果,决定该做什么,等

4. 解决冲突技能 (Conflict resolution skills),比如怎样面对指责,挫折,失败,霸凌(Bullying),同伴压力 等。

 

     威廉的“人际交往技能在五岁前的发展确实远远低于同龄人,如果这种缺陷同时还伴有语言发展(包括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的迟缓和固定的行为方式(比如玩具一定要放在一个地方,换个位置就会发脾气),那就确实有自闭症的担心了。当时我可以放心的地方是威廉理解力很强,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正常,思维逻辑性强,可以为自己据理力争,对老师讲故事等活动也很专心。另外,他虽然很少主动找小朋友玩,但全班孩子的名字记得很清,见到他们的家长也能正确对上号儿,并不是完全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

 

    篇头的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完全没必要产生这么强的抵触情绪,因为只要没有病理的原因,绝大多数孩子会随着年龄慢慢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很多孩子在和同伴相处时慢热(slow to warm up),但只要她/他们观察力强,比如清楚地告诉你班里谁最受欢迎,谁最胆小等。虽然不会一下子就找到朋友,长远来看不会有特别的社交困难。进了公立学校的前两年表面上并看不出威廉社交发展的迟缓,因为他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比如棒球和象棋队,和同伴都是谈笑风生。但他实际上对友谊的理解还是落后,比如对“好朋友”没概念,也并不在乎。好在二年级出现了一位和他兴趣爱好相似的男生,两人班空儿形影不离,这种友情确实让威廉每天对上学更向往,常常很骄傲地提到他“best friend”如何如何。有一次这位男生还为他打抱不平,更让威廉尝到有“朋友”的甜头儿。

 

    宾大(UPenn)心理系教授,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先锋,Dr. Martin Seligman 2003年在<>一书中总结三十几年对幸福的研究,发现充实的社交生活(rich social network)个与幸福相关的因素之一。这一点在我工作的学校,特别是初中和高中,屡见不鲜。比如初中午饭时没有固定的座位,如果没有人愿意和你一起聊天儿,那在三五成群的校园里还是蛮显眼的。每年我咨询的学生共同的特点就是午饭时间一个人躲在角落,不和同学有任何目光或语言的交流。如果长期被同伴排斥,郁闷不乐的情绪影响到对学校及学习的兴趣

 

      社交技能缺失的孩子不尽相同,要找到问题的源才能对症下药。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推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不了解社交常识(lack of knowledge)这种情况在幼稚园到小学比较多,比如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经允许就去拿。

 

    社交常识缺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反复讲解,演示并练习而获得。比如有Asperger's Syndrome的学生(很多人称它作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他们智力都很正常,很多甚至超强,但正常发育的孩子可以轻易观察学习来的社交常识,象是讲话时要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保持目光对视等,对这些孩子都要逐步学起。他们谈话只是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看不懂肢体语言,听不到语调/语气的变化,听谚语等字面后的意思困难,还有社交判断能力弱,(比如混淆别人是善意的玩笑还是真正在讥笑),这就一定需要专业人士辅导,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如果从学前期就开始一致的社交训练,到初中和高中时这些孩子里有一部分已经可以彬彬有礼,基本的人际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了。

 

    最难学习的是更高层次的社交能力,比如empathy,共鸣心,感受到周围人的情绪,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记得大卫走路不稳时威廉快四岁了,刚开始的时候弟弟摔倒,威廉没反应,后来重复多了他会马上问“Are you okay?”我刚想说他有进步,谁知有一次弟弟摔倒时,威廉问完“Are you okay?”后又问了我一句“Am I suppose to feel sad?(我应该感到悲伤吗?)让我差点儿没当场哭出来交往的语言方式可以教,内心的情绪反应和共鸣心确实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练习。比如平时多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家人和朋友的喜好,生日时可以投人所好,挑选特别的礼物。有很多训练社交能力的书,象Carol GraySocial Story Book/DVD,也很方便在家里讨论练习。如果经过父母的多方努力孩子还是进步不明显,那就要咨询专业人士了。

 

2。知道该怎么做但因自控能力差而做不到 (performance deficits despite knowledge): 比如孩子知道上课发言之前该举手,但到时候会忘记

 

    最有效的行为训练一定是侧重教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惩罚负面行为。孩子的不良社会行为是告诉父母/老师自己的缺陷在哪里,一定要教他们正确行为的同时,及时表扬他们的应用,才能提高正确行为发生的机率。如果每次发言前做到先举手就得到老师的表扬,坚持下去,会提高举手的频率。

 

3知道该怎么做但因强度不够而不成功 (fluency deficits: not to a sufficient degree or level of strength) 比如孩子学过面对霸凌该怎么办但因为缺乏练习或反馈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反抗。

 

      比如孩子打闹过头的行为常出现在班空(recess)时间,把这些孩子罚坐板凳,失去玩儿的机会远远不如采取象Power of Play等干预方法(UC Santa Barbara 心理学教授 Dr. Shane Jimerson 为小学设计的减少霸凌的方法),在操场上监督孩子的成人(yard duty)组织做游戏,这样孩子玩儿得有意义,学到并经常练习如何等待,take turns等,同时大大减少了违行为。

 

4。内在或环境的原因干扰孩子把已知的社交技能正常发挥出来 (Due to competing skill deficits or behaviors), 比如焦虑会让孩子在社交场合太紧张等。

 

    环境的因素在社交能力学习的过程中确实很重要夫妻之间相互尊敬爱护,家里经常高朋满座,邻里关系良好,孩子耳濡目染,与人交往也会得心应手。相反,在学校常打架的孩子,十有八九在家里有挨打的经历或见过家庭暴力,才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同样,如果老师管理课堂纪律不善,班上违行为一定多

 

    另外,很多社交问题和孩子内在的个性和能力偏向等也有关系。威廉在两岁到四岁间对同伴没兴趣的很大原因是他对更抽象的符号和图形等从小就很专著。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到教室会先注意到老师和同学,他会先看墙上贴的字。三四岁的孩子假想玩耍(pretend play)最丰富时,他只会追着我给他出数学题。这也是当时给他安排playdate没有任何效果的原因,因为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对一,他也很少搭理人家。同龄人喜欢的玩具对他没兴趣,而他喜欢的,比如两岁时着迷的美国地图拼图,对大多同龄孩子又太枯燥。对这样的孩子就不如等到大一些后,找到他和同龄人共同感兴趣的活动,在自然的环境中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高中,多样的俱乐部,球队社团为孩子提供各种发挥自己特长和发展兴趣的机会,既锻炼了领导和交流能力也增加了校园生活的色彩,一举两得。

 

    我曾经工作的一位八年级男生,小时候发音有困难,口齿不清,连年接受speech训练还是没有除根。小学时有不懂事的同学嘲笑过他,让他养成除非万不得已,在人前尽量不讲话的习惯。到初中时已经在校园里很孤僻了。他告诉我,有什么要求小组合作的作业,同学们都不愿找他。就算老师强制把他安排在一个小组里,其他组员也会委婉地拒绝他参加周末进行的小组工作,只是把他的名字加到project上而已。后来父母在校外给他报名参加篮球夏令营,不但让他在打球的过程中认识了几位同校的学生,也让这些同学见识到他勇敢的一面。从此在午饭时间,他不再孤独地一个人躲在图书馆看书,而是饭后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融入热闹的校园生活。同时,篮球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在班上开始发言,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上学,不再是一种折磨。

 

    真正的社交障碍机率比较小,大约150个左右孩子里才会有一位自闭症(autism)患者,这种交流,行为等发展的障碍后天培养需要很多努力,效果还不敢保证。有几位患有Asperger's Syndrome的孩子,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为他们做过全面测评,智商非常高,词汇量也很大,但人际交流固定在自己的爱好上,无法与同学正常沟通。9年后在高中为他们复测,虽然社交常规上有进步,但还是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问题。

 

    包括威廉,我也看到他在人际交往上的应变能力等永远都不会象大卫一样八面玲珑。但只要威廉这样的孩子上大学之前能通过反复提醒/练习/鼓励等学会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不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了。象我先生和他的几位MIT同学,都不是见面熟,朋友圈很小,但个个在工作中的交流都没问题,还是谈判合同高手。听到某Google电脑工程奇才不会在买车时讲价,但至少他可以按时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吧。

 

    家长如果连基本社交能力的培养都不重视,那对孩子的影响就大了。我工作的高中几次出现学生凭高分和得奖等条件被名牌大学录取,却在面试中从肢体语言等各方面显示出不自信,不成熟,最终被取消入学资格,让人扼腕。

 

    因为社交技能和学校安全的相关,很多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以下主题的小组训练逐渐普遍,如有需要,家长可以参考本地学校的资源为孩子选择

 制怒 Anger management

 解决冲突 Social problem solving

 抵制同伴压力 Peer resistance skills

 主动倾听 Active listening

 有效交流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提高对异议的接受 Increased acceptance and tolerance of diverse groups

 

     有些教育界人士,包括我工作过的一位校长,过于强调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位校长常常斩钉截铁地说:“Junior High is all about social! 很多初中每月安排一次全校性的social activity,高中更是每年几次大型舞会,为校园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认识到它的重要很好,但太过也没必要。见过很多生,特别是到了高中后,把社交生活当成首要任务,边做作业边上Facebook或其它社交网站和朋友聊天,三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要花上六个小时还不一定做得好。毕竟,学校最大的作用之一是为一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社交能力的培养为孩子的未来锦上添花,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花”的作用也会逊色不少。

 

 






牧童歌谣 (2013-03-24 03:44:07)

谢谢心桥老师的好文! 有的父母真的不知在搞什么,5岁就读水浒,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水浒里大量的成人信息,骂人词句,江湖义气,靠拳头讲理的例子,缺乏正义良知的人物,让一个5岁的孩子读这玩意儿,真不知道这家长怎么想的! 

渺渺 (2013-03-24 04:45:15)

谢谢心桥老师的分享!但是看到最后,我还是没有看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孩子,最后的结果如何了?还是就不了了之了?这篇文章应该让所有有社交问题的孩子家长好好学习一下,其实在当今中国的社会里,一个人的智商固然重要,但如果情商跟不上的话,恐怕会更加糟糕的!所以往往缺乏社交能力的孩子,情商不高也是很大的原因之一哦!

心桥 (2013-03-24 05:18:20)

感谢牧童老师的点评。那位孩子当年中文识字比赛时非常引人注目,年仅5岁就已经认三千多汉字了。可以读<<水浒>>也是报纸上介绍的。

心桥 (2013-03-24 05:25:37)

感谢渺渺的反馈。从第二次电话后那位妈妈就再也没联系过我。做教育心理咨询的,除非是本校的学生,其他只能家长有需要了来找我们,我们不能主动联系家长。衷心希望那位妈妈后来配合学校,找到孩子社交困难的真正原因,并通过适合的服务帮孩子逐步提高。

渺渺 (2013-03-24 05:28:14)
谢谢心桥老师,这么仔细认真的对待读者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足以见得老师的敬业精神了。再次谢谢!
阿朵 (2013-03-24 05:36:05)

又是一篇好文!

我也觉得这facebook,对孩子来讲,太过social了。我们家两个大的,facebook折腾过好久,最近都关掉了,说是太扰人了,真希望他们成人之前,能分辨是非,学会取舍。

心桥 (2013-03-24 06:00:32)

感谢阿朵的反馈。您的孩子可以选择关闭 Facebook 真不简单!这种分辨能力在同龄人中少见。这些社交网站给朋友间的联系,特别是易地的朋友,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我在初/高中学生那里看到的是浪费他/她们太多时间。我工作的初中从校长到教职员工一致告诉家长七八年级的学生完全没必要有Facebook account。高中生是档不住了,但作业时间不许上社交网站,每天在上面可以花多少时间等,还是要家长做主。

外星孤儿 (2013-03-24 08:52:38)

是一篇好文,更是一篇有实例的科普文章,这样的知识介绍对家长很重要,对我们当了爷爷奶奶的人也很重要。谢谢心桥。

周小哭 (2013-03-24 15:08:41)

Power of Play和yard duty,这两个词是专有名词吗?没懂:(

雨林 (2013-03-24 15:20:47)

我也想知道上面两个名词的答案。 谢谢心桥。

心桥 (2013-03-24 15:50:32)

很抱歉没讲清楚:Power of Play是UC Santa Barbara 心理学教授 Dr. Shane Jimerson 为小学设计的减少霸凌的方法(reduce-bullying program);yard duty是美国小学班空,包括午饭后的大班空时间在操场上supervise(监督)孩子的成人。

心桥 (2013-03-24 15:55:47)

感谢您的鼓励。您记录的育儿过程中的亲身体会也让我受益匪浅。

心桥 (2013-03-24 15:57:06)

谢谢雨林提醒。刚刚把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加到文章里了。很抱歉我的疏忽。

亦秋 (2013-03-24 20:12:25)

谢谢心桥的分享。对我非常有帮助。

周小哭 (2013-03-25 02:30:02)

谢谢心桥的解释。我觉得心桥最近两篇文章,因为有自己孩子当例子,或者是因为自己亲自经历了其中的全过程,小哭感觉读起来非常地有感染力。超赞!!!

天地一弘 (2013-03-27 13:19:45)

谢谢心桥的分享!

社交能力是不断提高的,我们发现,当一个人走向社会以后,她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不是同步的,因为社交体现了一个人情绪交往的能力,也或许是情商高低不同而引起。由于每个人的理解力、感悟力不同,所以,我们渐渐发现一个人走向社会以后,在若干年后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孩子逐步成长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孩子发现问题,然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日常生活到社会诸多方面,我想家庭和社会会提供给孩子一些社交成长的正面事例,孩子从逐步理解到接纳到自我反思去学会自己做,在学习过程中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心桥 (2013-03-27 05:29:32)

感谢亦秋一直的支持。您是个勤奋的妈妈,在教育孩子上这样用心,是您宝宝的福气。

心桥 (2013-03-27 05:37:09)

感谢一弘精辟的点评,对我很有启发。"要善于引导孩子发现问题,然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是这样。当年我也不该为威廉的懵懂“差点儿哭出声来”,毕竟,他真的只是在告诉我他的情绪不知该怎样反应。希望他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继续反思,领悟。

若敏 (2013-04-01 00:37:23)

谢谢心桥!我的班上就遇到这样的情况,他的智商非常高,但社交能力非常差!

Sujuan (2013-04-06 16:17:09)

谢谢心桥老师好文!很有实际指导意义,特别欣赏结尾的看法,过于热衷社交的孩子其实挺危险的,常常被伙伴压力影响干错事傻事。我儿正在竞选学校学生会理事,我说你应该去campaign ,儿子说不必,愿意投我票的人就投吧,不愿投我票的人也不是我的同伴。我觉得孩子比我有自信和自尊!我呢常常因顾全大局而不愿坚定自已的意念!感谢心桥的无私奉献这些专业知识!

心桥 (2013-04-10 05:56:54)

感谢若敏的反馈。如果社交能力干扰了这个孩子的整体发展,造成“高智商”没有用武之地就太可惜了。

心桥 (2013-04-10 06:02:32)

感谢Sujuan的分享和鼓励。我也很佩服您孩子的自信。从小学到高中,我还没见过竞选学生会理事不campaign的。他说的很有道理,真正会支持他的肯定已经了解他的能力。祝他竞选顺利。

天池 (2014-04-23 18:43:01)

仔细拜读中,细节的分析受益良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