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镇西老师的博文 “中国基础教育比美国强吗?”

博文1“他看到中国一些中学挂着激励学生的大幅标语:“除了奋斗,别无选择!”他说我的天!怎么除了奋斗就别无选择了呢?人生的选择太多了,怎么可能只选择“奋斗”呢?“

浅谈1:人生的选择确实可以很多,你可以选择去做工程师或者老师或者商人或者职业家庭妇女,但是不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你都需要去努力;这个世界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如果说“奋斗” 这个词的语调可能过于强烈的话,那么“努力” 这个词应该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在任何一个社会上,做好什么事情什么角色,不需要努力呢?!对于一个中学生这个角色,努力(或者奋斗)就是要好好学习!如果你不选择 “奋斗”,你选择的就是 “不奋斗”。教育学生们 “不奋斗”,总不合适吧?! 这位美国专家对于 “奋斗”这个词的理解可以过于狭窄了些。

博文2“他又说,中国家长总喜欢说——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每一代人都这样对下一代人说,那哪一代人才能享受呢?如果每一代人都为下一代人付出一切,却没有任何一代人享受,这样的付出有什么意义呢?”

浅谈2: 当然有意义。人生,真正的幸福来源于给予,而不是索取。这也是中国文化中最为宝贵的因素之一。给予的过程,是真正的享受,是身心的享受。所以我们每一代的 父母亲都很享受。让我自己感到难过的是,我自己也是做了母亲以后才真正理解并且真正感恩我那含辛茹苦培养我的父母亲。真是 “可怜天下父母心”,而且 “养儿方知父母恩”。

博文3“而中国,所谓基础教育好,不过是培养许多缺乏创造性的解题高手,到各类学科奥赛中拿国际金牌而已。所以,我就在想,所谓‘基础教育’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样的‘基础教育’拿来有何用?”

浅谈3:解题高手到各类学科奥赛中拿国际金牌,也是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只靠知识灌输是培养不出来各类学科奥赛中拿国际金牌的学生的。问题的另外一面是,我们的焦点太关注在这一点上了,别的方面就关注得太少太少。比如说,我最不喜欢班上和学校里的排名次。一个班如果有30个 学生,无论学生们多么聪明多么“往死里学”,总要有人排第一和有人排第三十。这样排名的结果,让上游的学生暂时的高兴永久的忧虑因为担心下次排名会掉下 来;让下游的学生永久的忧虑和潜在的放弃自己,别替对于孩子自尊心的打击有多大了(孩子不够聪明也不是自己的错误);那么中游的学生就日子好过了吗?不大 可能!他们希望每次的排名都要改善,以便进入前10 或者前5 之 类的。所以,所有的人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而这个热锅就是我们的学校,给这个热锅加热的就是学生们的排名。我个人觉得排名次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实在没有多大 帮助。就好像在足球场上踢点球的队员,脑子想如何踢这个点球的技术问题和如果踢进去了我们就拿冠军了的后果问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学习也是一样的, 学习成绩是个 “技术问题”,而排名次则完全是个 “后果问题”了。谁不愿意做上游的学生呢?但是人的天然脑力条件有不同,学生 “开窍” 也有早晚,每个学生只要努力了 (或者奋斗了),那么技术问题就解决了;那么后果问题就应该是他/她 的成绩都应值得肯定和称赞的。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管他将来是个建筑工人还是个建筑设计者。就看我们搞教育的人,怎 么培养他们。尤其是那些在班上调皮捣乱的孩子,他们经常是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基础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学会一些知识,基础教育是培养一个有自信心有爱心有 好奇心然后再有创新能力的人。

博文4:“我要说,……… 缺乏人性的中国基础教育,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浅谈4 您的关键词 “缺 乏人性”,可能夸张了一些。中国的基础教育和世界上很多的国家比较,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比如义务教育的普及,比如教师的质量,所以不要在往外倒洗澡水 的时候把孩子一起给倒掉了!但是,我们对于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关注的可能真的是太少;童年,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一个快乐的童年,应该是 “金不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