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脸的年代(康平散003)

 

       上世纪末出国的时候,当然没有资格接受国务院礼宾司的培训,但道听途说,也还是有意搜集了不少别人的经验之谈,想大略知道在那个全生的世界里,气儿该怎么喘,腿儿该怎么迈,尽量少走弯路,尽快站稳脚跟。记得当时最觉得新鲜的,就是被明确告知:出去以后,一定要抓住所有时机宣传自己,因为那儿没人认识你,自己再不往自己脸上贴金,你就永远别想有放光的时候,只有“人家坐,你站着;人家吃,你看着”的份儿。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那个“出门在外要不惜多给别人戴高帽儿”的经典古训还不绝于耳呢,什么时候峰回路转,干脆利落地变成了先把高帽儿都给自己戴上的“国际时髦”?

        容不得多想,也觉着人家的忠告靠谱儿,于是,几次三番,跑回原来的学校,请教授先生写“推荐信”,拿回来一看,纸上的形象真叫一个“高大全”,自己看着都觉得脸红!好心的老师们明白给别人戴高帽儿的道理,也都是为了让我陌生的旅途少一些坎坷。揣着这份感激和信赖上路,还是觉得有了些底气儿。

        后来倒是有过一些“宣扬”的机会,可是,读着那些请来的语句,不只是王婆卖瓜,整个儿就是一个贩卖自己,有这种心里的别扭挡道儿,该出手时也没出手。现在想想,不知多少顶天立地飞黄腾达改换门庭的大好前程,肯定全都因此而付诸东流了……

        醒过昧儿来再看这眼前的世道,哪儿还有自知之明羞涩谦逊“传统美德”的影子,涌过来漫过去的净是争着往脸上贴金,还都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好汉。大学同窗回顾校园生活,说她最得意的作品是毕业前发表的中篇小说,“后来改编成电影,蜚声海内外!”……编辑同仁被临时抓差,顶替老总编上台讲话,开篇就是“总编有事不能出席,只好由我这颇有资深的编辑来献丑了。”……中学同学多年不见,闲谈中自然要说到孩子,你听吧:“我们那女儿,绝对的聪明!”……肉麻之余,我是越听越糊涂:这些词儿都是自己说的吗?即便是别人这么说,是不是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呢?幸好,这时有高手指点迷津:您老外了不是?这都什么年代啦?高速度高时效,握手言欢转身万里,你不赶紧表白,谁能想象你这不起眼儿的编辑原来资深如海?谁知道你这半老徐娘,竟还有过一部电影蜚声天下?谁敢猜测你居然能金屋藏娇,正培养着来日统领四方的女强人?这话听着倒是在理,可是又一想,你有多少斤两,吃几碗干饭,自己明白不就行了,干嘛非得让别人知道?用廉价的炫耀换一点儿浅薄的光彩,你活得可怜不可怜,累不累呀?高手又说了:您是彻底落伍了,现在是竞争的年代,你的斤两全凭你自己明码标价,不这样,等有更胆儿大的抢了你的饭碗,还有你吃干饭的日子?

        这给自己戴高帽的“艺术”,竟然关系着生死存亡!看来,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不要脸的年代。既然生存是人生的第一尊严,咱也就没话可说了,就是心里头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儿来,总惦记着那份与世无争的寡然,抱着早不好使了的黄历,傻乎乎地梦里悠然见南山……

 

200282






木桐白云 (2013-08-09 22:48:09)

萝卜青菜。

朴康平 (2013-08-10 05:30:38)

哈哈,愿打愿挨,先把自己的脸打肿了再说。

刘瑛依旧 (2013-10-09 22:14:12)

记得你有篇文章里,把 “打肿脸充胖子” 篡改成把屁股打肿了充胖子,让我笑了好半天。

朴康平 (2013-10-10 03:20:07)

咱只有骂人才觉得解气,要不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