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中的四张照片的感想

三年前,我们还住在加州,儿子最好的朋友之一布莱兹,也是他加州初中三年和高中第一年的同班同学,邀请儿子为他的巴松管独奏音乐会钢琴伴奏,儿子欣然同意。

演奏会在旧金山市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举行,那时,孩子的爸爸已一个人调到东部工作了,我这开车白痴,金山湾区住了二十年,却从来没敢自己驾车进过旧金山城,正担心怎么能跟着儿子听听他们的音乐会,布莱兹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她们开车,他们家开的是一个小型的面包车,可以多一个我的座位。

就这样我认识了布莱兹的一家。布莱兹的的爸爸我已认识有段时间了,有次,我在我家小后院里烧烤,招待儿子的几位同学好友,布莱兹的爸爸特地到我家后院一看,对我当时在烤的韩国牛子骨很好奇,说味道很香,一再问我在哪里买?怎样浸入味等步骤。我们挽留他留下吃晚饭,他说要去打拳,肉烤好,他告辞打拳去了。

儿子告诉我们布莱兹的爸爸是史丹福医院的胸外科医生,因为常做心脏科手术,需要一个好的体力,他一周去拳击馆打拳五次以锻炼体力,我们送过几次儿子去布莱兹的家,他们住在湾区的Las Altos Hills的小山包上,他家的地几乎是那个小山包的整个山顶。这位胸外科医生对我儿子后来坚定不移地学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儿子后来不仅常健身成了健身房的常客,更和布莱兹一起被布朗大学本医连读先后录取,再次成为同学。

那次在去旧金山音乐厅的路上,我和布莱兹的妈妈闲聊,才了解到他的妈妈已是第三代华裔,也就是说她本身就是ABC,一口流利的英语一点儿口音都没有,而且与之交谈很快就可以发现她的思维正如任何一位普通的美国人一样,完全感受不出任何亚裔的东西,只有在注视着她那张东方女人的面孔时才觉得这原是一个有着百分之一百中国人血统的美国人。

一谈才知道,布莱兹的妈妈也是位医生,她的谈吐和见识也是典型的美国医生的样子,唯有一点,在音乐会结束时,我们大家一起在后厅庆祝,布莱兹的医生父母拿出带去的好几瓶不错的红酒还有布莱兹妈妈亲手做的甜点和食物,其中有一道是中国食物:春卷,就是那一个个小春卷透露了这个家庭还保有的中国味道。

回去的路上,我们谈起我们一家很快要搬到东部,布莱兹的爸爸告诉我他是在纽约的布鲁克林长大的华裔,他的父母是第一代从香港移民美国的新移民,住在布鲁克林。所以他会说流利的广东话,但是完全不会说普通话。布莱兹的妈妈因为是第三代华裔,故而完全听不懂也不会说中国话,但是,布莱兹的父母在山顶的住宅旁边的一栋,就是他父母为她的外公外婆买的住宅,中国人的孝敬父母的观念在第三代华裔身上依然存在,这点让我在后来与他们家更多的接触上更加的感触深刻并且深以为安慰。

第一张照片:三年前的音乐会,两位好友一个巴松独奏、一个钢琴伴奏

我们搬到东部的第一个冬天,布莱兹告诉儿子,他们一家那年的圣诞节要回纽约与他的祖父母一家共度佳节,两个孩子约好要找机会见面。

那年我老父亲也正好住在美国,圣诞节的前一天,我们开车送儿子去布莱兹住在纽约州的叔叔家里,让两孩子见面,我们预备带着老父在那个小镇逛逛,晚上接了儿子再找个地方吃圣诞夜的晚餐,送儿子去的时候,才发现布莱兹的叔叔一家的家里人满满的,都是布莱兹的叔叔和姑姑加上他的祖父母,他们齐聚那里一大家子过圣诞节,看见我们也是一家子来,就极力邀请我们跟他们一家一起过圣诞,让两个孩子也可以好好一聚,就这样,我们逛完小镇就去了他叔叔家过圣诞。

这样,我们才算真正了解了李家更多,那也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中国移民的家庭!布莱兹的祖父在香港时就是医生,祖母是护士,移民美国的开头也是很艰苦,但是勤劳和聪明的中国人啊,就是这样一点点在另一块土地上安定了下来,老李医生不仅自己在美国重新执业做医生,而且把他的五个孩子三个培养成了美国医学院毕业的医生,其中两个儿子娶的也是医生,所以家里除了两位老人,还有五位医生,整个一个医生之家!

与这一大家子接触下来,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们对父母的尊敬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亲相爱,那种中国大家庭间的亲密无间在这个三代华裔的家族里体现的完美无缺!二是他们不像现在的那些新移民,以嫁娶外国人为荣,相反,他们的第二代家庭成员几乎都是嫁娶的ABC华裔,也就是说这些成功的ABC医生,娶得太太和嫁的丈夫也都是与他们有着相似背景的ABC。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家子让人感觉尊老爱幼和睦万分。除了他们之间互说英文,他们举止行为都是典型的中国人知识分子的样子。

那天我们第一次见到布莱兹的姐姐,这个女孩从小瘫痪,坐在轮椅上,可是绝顶的聪明,她的医生父母对她疼爱有加,并且鼓励她自立,她高中毕业,考取了史丹福大学。在一圈活蹦乱跳的青少年当中,她静静地坐在那里,不时的发表几句评论,她的弟妹对这位残疾人姐姐的评语看得出很重视,我想正因她一直受到应有的尊重,才能有着一般人没有的自信。从这位女孩子的身上我就感到布莱兹父母育子的成功之处。

很多时候,我会想,我的孩子以及将来他们的孩子会是怎样的?从布莱兹一家三代身上,我看到一个我所乐意见到的情形,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像布莱兹的父亲那一辈那样,既说着地道的英文,却也有着中国人值得传承的东西。

今年,儿子和布莱兹都高中毕业,两个孩子都想学医,布莱兹提前申请了布朗的ED,今年初,我们就都知道这孩子被布朗本医连读取了,当时儿子被史丹福拒了,被拒的孩子自然就有了情绪,觉得我们第一代没能给他任何帮助,因为布莱兹的父亲是布朗毕业的,布莱兹作为Legacy很轻松就进了布朗,孩子便从那轻易之处去理解这件事。后来的普通录取,他也被布朗八年取了,两个孩子欢天喜地,李医生开玩笑对我儿子说:将来你的儿子也可以Legacy进布朗了!我们更是教导他:不要只看别人挑担容易,只要自己做到最好,机会会给准备好的人!

两个孩子都想在布朗开学前一周参加学校的一个专门为新生举办的训练班,布莱兹提早一周来到纽约,住在他的婶婶家里。本来说好要到我家来住几天,后来要去看望他的祖父母和叔叔等,就约好两个人在纽约见面。

周末,我们送儿子进城,在中城的一家礼品店前,两个孩子再次相聚,三年里,他们断断续续一直有见面和联系,两个人都喜欢跳街舞,两个人都想要做医生,两个人都考进了布朗大学和布朗医学院……这是怎样的缘分! 

中城的礼品店是布莱兹的婶婶的父母一家开的,一楼的礼品店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旅游纪念品,二楼如商品储藏室一般,有些杂乱,三楼和四楼,豁然开朗,并且装修的美轮美奂,是布莱兹婶婶父母一家的住宅,整个一栋楼原是那对老华裔夫妇的产业,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第一代移民的生活!他们勤劳聪慧,从最低层做起却做到最好,积累财富,积极培养子女给子女最好的教育,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很多的闪光点。再回头看着布莱兹和我的儿子,他们肩并肩站在阳光下,充满了朝气和自信,布莱兹的婶婶开玩笑的招呼他们:两位医生,请上楼吧!这难道不是华裔第二代和第三代的代表吗?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我们曾经经历的艰辛和苦难,但是他们一直在学习在成长,在这样一个自由和充满积极向上的氛围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们会成才会做得比我们更好?!

第二张照片:纽约中城礼品店前的再相聚

第三张照片:三年前音乐会后留影

第四张照片:两位未来的医生(身后是帝国大厦)


三年前写的一篇纪实文:


繁忙的周末…首场考试和末场音乐会演奏    (2010-06-11 08:53:34)


儿子的朋友邀请他为他朋友吹奏巴松管做钢琴伴奏,儿子欣然同意。两个好友一起准备了好几个星期, 那位巴松管老师是位罕见的女老师,又极其严格,连一向被赞扬惯了的儿子都觉得有点压力。压力却逼迫他更加勤快地练习。赶巧了儿子要考SAT的生物单科,去旧金山音乐会的演出和考试却是同一天。表演和考试之前,只见他练习演奏比复习功课要勤快得多,做爸爸的有意见了:“哪个对你重要啊?你要弄清楚轻重缓急啊!”  

 

表演前一天晚上十点钟(平日他不到十一点以后不会上床),他对我说:“我睡觉去了,明天要表演,需要休息好!”我奇怪了,怎么不见他提考试呢?于是我问:“你明天一早要考 SAT, 你的书看完了吗?”他回答:“还有两章没时间看了!答应别人伴奏的事比较重要,考试的事这次放弃都没有关系,以后还可以再考!”我差一点晕倒!  

 

我不知道我后来说了什么,总之说了很多话,我想我当时是有些又气又急,语无伦次,可说了几句觉得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把书放在桌上对他说:“你现在把那两章看完,我陪你,多晚都行!”,我们母子一个坐在桌边看书,一个坐在桌边生闷气,十二点差一刻,他说看完了起身进了卧室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六点钟我就起来叫醒睡意正浓的儿子,我得开四十分钟的车送他去考场!第一次开车近旧金山城的Daly City的一所中学的考场,他一路安然而睡,我开车开得胆战心惊!早晨从海湾涌过来的白色浓雾让我前面的一切都宛如在梦中,可见度极低。好不容易找到山上的中学校园,我们来得太早,空矿的校园里稀稀拉拉几个人影在浓雾中晃动。我在考场外一等就等了两个多钟头,几乎走遍校园周遭所有的道路。问走出考场的儿子考得怎样,他耸耸肩榜:“It’s ok.”  

 

回到家不浪费任何时间他随即上床补觉,一觉起来也不浪费任何时间,坐在钢琴前继续练习,傍晚时分,同学的父母开车接我们母子一起去旧金山的音乐厅(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 of Music), 我也是平生第一次欣赏了这种以巴松管为主要演奏乐器的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巴松管是管乐器中双簧乐器家族的一员,儿子的好友是他们学校同年级铜管乐队中唯一的一位巴松管吹奏手。巴松管有着独特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可灵活演奏出多种音乐特色。音色具有比较明显、浑厚的簧乐声调特点。它的音色深沉浑厚,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高音区音色哀伤痛楚富于戏剧性断奏时又具有幽默顽皮的效果,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巴松管还有一种低音的变种乐器——低音大管(低八度),是管乐中的最低音,音色听起来阴险狠毒,称得上是黑暗恶势力在管弦乐队里的总代理人。 

 

俩位好友

 

音乐会的开场由巴松管独奏、二重奏和三重奏开始,然后有巴松管和各种其他的乐器配合,其中我很喜欢巴松管和长笛的二重奏,巴松管的深沉、稳重和长笛的清脆、活泼宛如恋爱中的男女,配合得恰到好处!巴松管和黑管、巴松管和大提琴的重奏也不错。 下半场几乎都是巴松管和钢琴的二重奏,钢琴不愧是音乐之王,和什么样的乐器 都可以配得天衣无缝!儿子一个人在家练习他的钢琴伴奏乐,那是Franz DanziBassoon Concerto in F Major-F大调低音管协奏曲》)我听着也很好听,但总觉得缺点什么,音乐会上儿子的好友巴松一配,我马上知道那缺的就是巴松管的主旋律! 

 

两个十四岁大的少年人自信满满地走上舞台,随着钢琴的前奏巴松的乐声蓦然冲出,一首古典乐曲在两个少年人的手中演绎了不同于久远年代的另一幅景象,钢琴声欢快、流畅,巴松管吹得幽默、顽皮,仿佛两位好友交流各自的心事和感受,一曲终了,两个人相视一笑,伴着观众席上的掌声轻轻松松地走下台去。 

 

回去的路上,儿子朋友的父亲,一位胸外科主刀医生对我说:“太遗憾了你儿子要走了!但是今天的音乐会太完美了!我相信他们俩会一辈子记住这个晚上,记住这样的演奏和搭配!”我想他说得不错!儿子虽说可能没有尽全力复习他的考试,但是,这样的演奏机会和与好友一起难忘的夜晚和经历是值得的!人生有时真的看你如何去取舍,什么对你是更重要的,全在于你如何去看! 

 

 

儿子和好友巴松钢琴二重奏
松管三重奏 

 

巴松和长笛二重奏






予微 (2013-08-25 14:49:44)

羡慕你儿子能有这么个好朋友,这种缘分弥足珍贵!

这家庭能在异乡开枝散叶,又亲密团结,是我们追求的理想!

天地一弘 (2013-08-25 15:05:04)

成长中的人生经历,令孩子们记忆犹新,祝福他们的人生拉开新的序幕。

海云 (2013-08-25 15:48:00)

是的,香港和台湾背景的华裔家庭在家庭价值和中华传统的继承上,比很多大陆背景的华裔家庭要好很多。大陆背景的家庭可能是文革的影响,下一代对上一代怨气多,上一代对下一代付出少却要求多,加上文革在人的整体素质上的摧毁,造成了家庭各种各样的问题。

海云 (2013-08-25 15:48:54)

所有的经历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牧童歌谣 (2013-08-25 17:28:51)

看了海云这篇,深感我们大陆来的一代留学生经过风风雨雨,如今第二代移民已经初露头角了。 他们不必经历我们的苦处,但他们有他们的挑战和精彩。 给年轻一代加油!

海云 (2013-08-25 17:49:10)

相信他们会更好。

雨林 (2013-08-26 00:59:34)

在这里和海云握手。敬重你观察之细,感悟之深。现在细细地跟读你的小说《放手》,觉得那里面人物的社会意义甚至比《冰雹》里面的精英烦恼更有普遍性。

海云 (2013-08-26 12:18:36)

握手,雨林,你一定是对我对华裔家庭里的种种描述有共鸣。

暗香 (2013-08-26 16:06:32)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我一直主张儿子找个香港或台湾的,她们接受和传承的孔夫子的教育比内地的要好很多

海云 (2013-08-26 16:29:04)

我们这些大陆背景的美国第一代移民,确实是时候可以好好检讨自己了。

panda11 (2013-08-26 16:47:56)

第二代移民有机会接触到两种文化的熏陶,有可能接受到更多的精华

海云 (2013-08-26 16:55:23)

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一定可以胜过我们这一辈。

香台 (2013-08-27 13:11:45)

很多优良传统,现在在大陆也慢慢遗失了。

海云 (2013-08-27 19:00:21)

文革摧毁了太多的东西,现在再补都来不及了。

杏子花开 (2013-09-06 14:46:00)

太感动了!

两个阳光的孩子,两位未来的医生,还有那“答应别人伴奏的事比较重要,考试的事这次放弃都没有关系”的诚信!

 

为两个孩子纯洁美好的友谊喝彩!

刘瑛依旧 (2013-09-14 23:12:07)

岂止是文革摧毁了太多东西?

海云 (2013-09-15 13:16:24)

谢谢杏子。

海云 (2013-09-15 13:18:19)

文革是毁灭性的,当然,还有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