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美

                              

 

                          记忆里的美

                                                                      

        童年是在乡间度过的,村庄都是在大片农田的中间,沟渠阡陌相错,田野四季颜色不同,不相同的作物有不同的收获,乡人耕种护理收割,晾晒入仓出售,循环往复年年上演着农家的繁琐与欢乐。

        白天是劳累的,也是充实的,夜晚却有些简单。因为要节约灯油,早早的吃了饭,就入睡了。

        夏日的夜晚暑气难消,便到庄子的大场上纳凉,扇着蒲扇芭蕉扇,雅谈白嚼的,候有些凉意了便一一回家,也有就便就把小席子放下用被单从头到脚裹了,就在大场上露天睡了。

        也有例外的时候, 那就是有唱小戏的来,太阳还没有落山,大场的锣鼓声就传遍了村庄,大人忙做饭,孩子们跑来跑去的帮忙,猴急猴闹的心早飞大场上去了。

        亮得晃眼的汽油灯高高悬起,锣鼓点一阵阵的击打着心房,大人孩子挤得密密的,外村的好头也巴巴的赶来,要乐一乐呢!

        我只喜欢看幽默诙谐的跑旱船,女旦身上套了船形的架子,上面像花轿,下面蓝绿色的薄布围子,那女旦一步三摇晃悠悠的,真像是小船在河里的样子。 一老汉装扮的汉子,在一旁与那女旦边晃悠边对答表白,或唱或说,竭尽诙谐之能事,把大伙乐的不行!

        我母亲却喜欢那着戏装演一唱三叹、拖腔长调的戏,她说这是王宝钏守寒窑,这是皮秀英告状。

每每看不底,我就睡着了。

后来到小城读书,有机会到剧场看大戏,一重重的布幔,明晃晃的灯光,厚实实的音响,着实让人震撼。

斩美案什么的看过几回,具体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在剧场看戏隆重的很。再后来,就看不到这些了,剧团也解散了,大家忙经济就没什么人演也没什么人看了。


                                                                


少年接触到一种杂志,《乡土》。

内容大都是民间的传说与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小城的各地都有传说,每个地方的名称都有由来,每个地方都有与或帝王或名人或仙或佛道之类扯上关系的故事,有鼻子有眼的,这些传说让我很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优美与浪漫。

少年可能都不怎么喜欢雨天,不能出去玩,好像全身被禁锢一样,头嗡嗡的,什么事都不想干,只要有一本没看过的《乡土》,就什么都有了,不知疲倦,不知一切,完全的沉浸在那动人的故事中。外面的雨哗哗的,雨水急切地打在屋顶上,瓦被雨点击打的声音逐渐就被故事里的气氛代替,已经忘了外面在下着大雨。这些具体内容,现在也记不清了,但对于家乡的那浓浓的与美好有着说不清道不尽的传统,牢牢刻在我的心底。

与人聊地方文化的时候,提到这些传说,大都数人不甚了解。这些地方的传说其实反映了这个地方人的价值观,是一个地方的传承,也是这个地方内在的纽带,是重要的地方文化之一。

如今,关注眼前的现实几乎成了唯一的事。


                                                           


小的时候,生活清贫,与青菜豆腐打交道比较频繁,我父亲常挂在嘴边的是青菜豆腐保平安。

那会豆腐很老,卖的人都以自己的豆腐老为荣,经常用手拍拍,演示它的结实。豆腐的味道不错,放点酱油直接就可以下饭,早上喝稀饭,就着还有些温的酱豆腐,那豆子的纯香可以沁润到全身,通透的很。

百页,家乡起名千张,更生动。家里凭票一次买的多,就切成条,放在竹匾里晾晒,油都会被晒出来。干透的千张很硬脆,颜色呈油灰色,蜷曲不规则。与千张一起晾晒的往往还有白豆腐干,也切成条状,晒干了也是油灰色。要用的时候,要提前半天用清水泡。与韭菜一起炒,与青菜一起炒,与白菜一起煮,都好吃。

我喜欢吃这晒过泡过的,比新鲜的更有嚼头,很韧,正对了年轻旺盛的路子,嚼的很起劲,也有成就感。

但更好的是一种香干,又叫茶干。小城最好的茶干是圆圆的小饼形状,大概是五香八角熬的透彻,混合了料香与豆香,那香气浓而强劲,稍稍咬一点嚼嚼,嘴里要留多长时间的香味。如果几个伙伴领了任务去买茶干,回来的路上,每人手拿一块慢慢品尝,一路说笑,一两块干子可以走十来里路。

 如今,豆腐嫩了,卤点的也少了,香干也不会煮的那么透那么讲究了,产量大了,生产的时间短了,效率的确提高了。


                                                              


小城的美味不少,最有地方特色的是酥鸡与捆蹄。

听我母亲讲,正宗的酥鸡是用鸡胸脯的肉剁成泥,伴上小粉,加入调料上锅蒸,不老不嫩的为佳。

做菜的时候,切成长方形的片子,入汤锅稍煮,捞出码在衬菜上,饱满好看,入口濡绵易化,细腻滑溜。一桌有大人有孩子的,往往大人还未伸筷,酥鸡就不见了。后来,用不起原料,有的就改肥膘肉做泥,口感自然差多了。还有的粉加的多了,不经煮,一煮就有些碎了。

    现在的孩子不太喜欢吃这个,嫌寡淡。

捆蹄是孩提时代很不容易吃到的一种美食。原理跟香肠差不多,但形状味道大不同。用蹄膀精肉伴加工好的调料面,用老酱油浸泡,再用猪小肠衣包成圆柱形,每个一斤,用草绳捆紧,放到料汤锅里连煮带蒸,熟透即可。吃时切成薄片,摆在白盘里如红云满天,半片入口香气四溢,一片下肚,爽滑气清,口齿之间不辨他味。一般家庭不会买这个待客,属于高端美食。

如今,都有了真空包装,也不算贵,想吃就有,方便的很。

有亲朋在外地的,临走都会捎些困蹄,成了一种标志,说明到过小城了,吃到了小城的标志性美食。

 

 

 

 

                                                                  00年四月二十二日十四点四十






安琪 (2013-10-01 02:03:48)

写得真好

很悠闲有味儿

追梦 (2013-10-01 02:10:51)

细品慢嚼。。。

春山如笑 (2013-10-01 02:50:03)

喜欢这种简洁、轻松、活泼的文字,文中的乡土、美味真的迷人、馋人,做酥鸡的鸡胸原料好找,有详细菜谱吗?

木桐白云 (2013-10-01 07:05:58)

今天过节,大放送,呵呵。

木桐白云 (2013-10-01 07:07:03)

茶干就是喝茶时品嚼的,现在都是做菜了。

木桐白云 (2013-10-01 07:18:48)

涟水鸡糕的简介及特色

鸡糕细嫩,造形雅致,营养丰富,深受老入喜爱。
菜系及功效:美味糕点

涟水鸡糕的制作食材:

脯肉300克,猪肥膘50克,蛋黄25克,蛋清25克,豌豆粉30克,葱姜汁15克,精8克,绍酒25克,味精2克。

教您涟水鸡糕怎么做,如何做涟水鸡糕才好吃

将鸡脯肉,肥膘、桂鱼肉洗净,分别斩成细茸,同放盆内,加豌豆粉、蛋清、葱姜汁、精盐、绍酒、味精搅拌成糊。取凹瓷盆一个,内抹熟猪油,将4/5的糊倒入盆中抹平,然后再在剩汆的糊中加入蛋黄,搅匀后轻轻覆盖在盆内的鸡糊上,入笼蒸15分钟至熟取出,将鸡糕从盆中倒出冷透,改刀切长方形薄片做菜。
呵呵,我给你找的这个很齐全,现在都有真空包装的,外地不清楚有没有。豌豆粉可以用淀粉替代,之所以顶层加鸡蛋黄是这样出来的鸡糕更美观。
梅子 (2013-10-01 10:09:53)

闲散却别致。欣赏了!

木桐白云 (2013-10-01 11:07:06)

记忆里的东西更醇一些。

仲夏百合 (2013-10-01 12:07:44)

温馨美好,令人感动。

木桐白云 (2013-10-01 12:51:04)

谢谢百合。

碧蓝天 (2013-10-01 13:44:08)

写得真好!

我是枚吃货,看了口水滴滴答答...

天地一弘 (2013-10-01 14:49:36)

一座城的记忆,青菜豆腐保平安,依然是一道菜儿。

panda11 (2013-10-01 15:16:26)

记忆飘香。。。好文,欣赏。

海云 (2013-10-01 15:56:45)

以前的豆腐老,好像真是的,有股子特殊的味道;现在的豆腐越吃越嫩,入口即化,也没有以前的味道了。

春山如笑 (2013-10-01 17:38:22)

谢谢木桐费心,我会用橄榄油代替猪肥膘试着做。节日快乐!

若敏 (2013-10-01 21:31:24)

写得真细腻!谢谢美好的记忆!

木桐白云 (2013-10-01 22:07:35)

有一段时间有人说我尽写吃的,呵呵!

木桐白云 (2013-10-01 22:08:39)

那时因为收入有限,现在看这样的菜谱是健康的,呵呵。

木桐白云 (2013-10-01 22:09:03)

谢谢你。

木桐白云 (2013-10-01 22:10:10)

那时的人很实诚,现在花样多了心思也活了。

木桐白云 (2013-10-01 22:10:57)

谢谢你,祝愉快!

刘瑛依旧 (2013-10-11 21:25:52)

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

木桐白云 (2013-10-11 23:07:31)

是的,孩童时的目光是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