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菜(饮食随笔四章) 

  
  辣菜(饮食随笔四章)


  齐凤池


  唐山辣菜,是用芥菜做的。每年秋后芥菜一上市,母亲把芥菜的英子切下来,把芥菜洗干净,切成小块,用水把芥菜煮熟煮烂。放凉后,再把切成薄片的大白萝卜浸泡在芥菜汤里,然后封好盖,放在一块阴凉处,放上三四天后就可以饮用了。
  雪白、冰凉、清脆的白萝卜片,吃起来清脆而钻鼻子的辣。那种辣味就和芥末、芥末膏、芥末油一样的味道。
  前几年,母亲得了中风,行走不便了,星期天我推她到市场上去玩,我问她想吃什么,母亲蠕动半天不听使唤的嘴说,想吃辣菜,想喝口辣汤。可现在还不到芥菜上市的时候,芥菜上市还得等些时候。后来,我专门到超市去看看,超市也没有,我只好买一小瓶芥末膏,回家后,我用白开水将芥末膏稀释开,端给母亲喝。我用小勺舀一点,送到母亲张开吃力的嘴边,母亲只喝了半小勺,另一半又流了出来。母亲打了个喷嚏,结果,嘴里的那点芥末汤又喷了出来。我赶紧用毛巾把母亲嘴边的芥末汤擦干净,打算接着再喂她。结果,母亲说不喝了。母亲断断续续地说:不---好--喝---.。--不---对---味。剩下的那点辣汤我尝了一下,我只用舌头舔了一点,就感觉辣得钻鼻子,要么母亲不想喝了。
  到了秋后,新鲜的芥菜赶上市,我就买了几个。回到家里,我学着母亲过去做辣菜的方法,先把芥菜切成小块,然后用水煮,等把芥菜煮烂了,放凉后,再把白萝卜片放进芥菜汤里浸泡几天。等萝卜片浸泡透了,我先从缸里夹出一小片萝卜尝尝,雪白清脆的萝卜片含着一股浓浓的芥末辣味,辣味刚触到了嘴和舌头,就像触到了电流一样,迅速通透了我的七窍。我的鼻涕和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盛出一小碗,端给母亲品尝,我先喂了母亲一小勺辣汤,母亲咽了一口,眼泪马上也流了出来,我感觉,母亲的眼泪,不仅仅是辣汤辣出来的,泪水里好像还有另一种说不出感觉和滋味。
  那天,母亲很有食欲,不仅把一小碗辣菜吃了,而且还喝了一小碗辣汤。我看到母亲吃的那么有胃口,真是打心里高兴。我想,如果母亲把这一小缸辣菜吃了病能好了,该有多好。我就是天天给她做辣菜心里也是高兴的。
  今年秋后,芥菜上市后,我特意做了一小罐辣汤,在母亲的祭日,我盛了一碗,放到母亲的遗像前。
  我看着母亲的遗像,嗅着辣菜的味道,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我感觉,流到嘴角的泪水也有辣汤的味道。


  雪里红豆芽熬小鱼

  我认为,中国的厨师,最聪明了。他们不仅用大勺炒菜,而且学会了用脑子炒菜。用勺炒出来菜,总不免带有点焦胡的味道,而用脑子炒出来的菜,更科学,更营养,更能让人进食。有很多大菜完全可以进入《黄帝内经》。
  过去人们不敢吃的东西,现在成了餐桌上最昂贵的主菜。比如,天上飞的猫头鹰,地上跑的赤练蛇,石头缝里的蝎子,土里埋着的昆虫蛹,树叶上趴的毛毛虫。
  还有过去人们扔掉的鸡头,鱼刺,蘑菇腿,萝卜英子,芥菜毛也成了餐桌上的时尚佳肴。
  我对这些大厨们用脑子炒出来的菜,没有胃口,我更喜欢原汁原味小打小闹的家常小菜。
  家常小菜就是最好的下酒小菜。
  我最喜欢吃的是雪里红豆芽熬小鱼。
  我把腌好的雪里红切成半寸长,将发好长出白芽的青豆,用开水一抄,买一斤小河鱼,(当地叫麦穗鱼)。不去头,不扒膛,洗净后,放入平盘,洒上干白面,一滚,鱼身上就滚上了一层白面,放入七成热的油锅里一炸,等鱼漂上来,成金黄色,捞出,控出油。刷净锅,用葱姜呛锅,放入过好油的小鱼,放入醋,酱油,白糖,辣椒。多放水,把小鱼末过来,再放些胡萝卜片,青椒,大料,等汤少后,加入适当的盐,味精,最后将开水抄好的青豆和雪里红放入勺三两分钟就可以出勺了。
  这道小菜的特点是,色好看,红的绿的白的黄的五颜六色,吃起来口感特别好,香、甜,盐,辣,鲜五味惧全。
  这是我最喜欢的下酒小菜。
  

  煎饼盒子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每道菜,每样饭,在烹饪制作的过程中,都有很专业的特定用语。比如,中国的厨师还没使用味精的时候,为了给炒菜提味提鲜,他们用老鸭,老母鸡和猪蹄熬制高汤。厨师管这种高汤叫“调汤”。还有,烙和贴的概念。两面嘎嘎的叫烙,一面嘎嘎的叫贴。
  做锅贴,烙菜盒子是中国老百姓最普通的主食,也是经常吃的馅类主食。做锅贴,烙菜盒子的面皮,有多种多样,馅的种类就更多了。凡是可以做馅吃的,中国的老百姓用舌尖都试过。至于面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特色。张北有莜麦面饺子和菜盒子,西藏青海有青稞面的饺子,红楼梦里有豆皮包子,迁西县有杂面的菜盒子。不论是哪种面包的包子、饺子、盒子,那里面包的都是中国的饮食文化。
  迁西县的杂面煎饼盒子就是地方的一大特色,我听迁西的厨师赵群峰介绍,磨五十斤杂面,用三十斤小米,十五斤玉米和五斤黄豆。用这种面烙出的煎饼盒子,皮是土褐色的,吃起来杂面味足。
  那天中午,他特意为我准备了一桌他的拿手饭菜。吉利飘香,豆干和石磨豆腐是他名菜。我品尝后,感觉各具风味各有特色。一道道土菜土饭陆陆续续端上来,我挨个品尝,当服务员端上用兰花瓷盘码放的一沓小圆饼,又端上来一碗香葱拌豆腐,厨师赵群峰赶紧张罗,叫我品尝杂面煎饼盒子。他说,这是迁西的一大特色美食,叫煎饼盒子。然后他教给我怎么吃,先把摊好的小饼放在左手上,然后舀几勺香葱拌小葱,卷起来,咬着吃。我按照他的教的方法卷起来,咬一口,在嘴里慢慢品尝。品尝之后,我感觉,面皮有一股杂面的味道,同时还夹杂着豆味和小米的香味。香葱的微辣,豆腐的甘甜,和小米面豆面玉面的味道混在一起,咀嚼起来有一种素斋的味道和感觉。
  赵群峰说,这种吃法符合中国老百姓的饮食习惯,这种吃法也符合饮食科学。葱拌豆腐是理想的搭配,葱和煎饼是从山东借鉴来的美好姻缘。有了这两样的科学搭配,加上豆腐西施的调和,使古老传统的煎饼盒子,又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
  听了厨师的介绍,我想,中国的十大菜系和各种主食饭谱,能进入菜系和饭谱的,其实是有限的,没有进入菜系和饭谱的,还有很多。
  我认为,真正的饮食文化不是宫廷的盛宴,而是从朴素的民间烟火里飘出来的原汁原味的土饭土菜的芳香。
  其实,品尝了迁西县的土菜土饭后,我感觉,他的每道菜每样饭都包含着这个理念。其实,他的煎饼盒子里,卷的就是中国的民间文化。
  
  

  秫米饭老豆腐
  
  我在农村下乡时候,赶上农活累了,伙房就做秫米饭老豆腐。据说这道不仅饭营养价值高,而且还经饿。白秫米不好消化,老豆腐蛋白质高,是干体力活最好的饭菜。
  回城后,一天三顿是细粮,粗粮离我们的饭桌越来越远了。据说由于高粱产量低,连农民也不愿意种高粱了,因此,吃秫米干饭的机会就更少了。
  随着粮食价格的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医学专家们的宣传,粗粮又回到了我们的饭桌上,而且成了饭桌上的时尚主食。
  现在市场上的粗粮价格比细粮还贵。过去拿粮本买一斤秫米一毛钱,现在市场上达到五块。甚至还有上涨的趋势。而最好的优质大米才卖到三块。
  粮食价格的上升,使得一些粗粮食品身价倍增,一些挂着粗粮招牌的饭店,吸引来高朋满座,吃者如云。饭店门前的豪华汽车像召开高级会议,去晚了不但找不到车位,而且只能将车停在路边。有时造成交通堵塞,这都是粗粮惑的祸。
  我最喜欢吃的还是秫米饭老豆腐。因为它不仅好吃,而且有一种特殊的怀旧感。
  秫米饭是用雪白的大高粱碾成的,老豆腐是豆腐脑特意蒸老了的。
  吃老豆腐,一是吃的老豆腐的哪种筋斗劲;二是吃的是卤,卤,是用红咸菜做成的。小料有韭菜花,蒜末,卤虾油,辣椒油。
  我每次到粗粮饭店吃,总感觉卤打的不好,不如我做的正宗。我的做法是,将红咸菜洗净,用热水泡软,切成小丁;用半斤猪肉馅在锅里炒熟,放入咸菜丁,煸炒;再放入配料。配料有木耳,蒜苔丁,鸡蛋。不但颜色好看,而且吃起来特别香。
  每当我情绪好的时候,总给家人做一道新鲜饭菜,给家里的日子增加些许的温暖,给平淡的生活增添点特殊味道。
  秫米饭老豆腐就是我给家人的另一种温暖和幸福。
  2013--11--12
  河北省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党建部
  063026
  
  






雨林 (2013-11-13 13:13:40)

我有一个来自陕西的女友, 她也是一个美食家。 和她在一起的时候, 也像现在读齐先生的文章一样, 会深深地觉得,活在人间的烟火里, 真好。

夕林 (2013-11-13 14:25:41)

饮食和文化(文章和音乐欣赏)兼并,厉害!

辛上邪 (2013-11-14 04:38:08)

活色生香。

海云 (2013-11-16 15:33:59)

读你写的美食文字很享受。

齐凤池 (2013-11-17 02:52:39)

谢谢各位老师

anna (2014-01-14 08:42:45)

不能读您的文章,总是食指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