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随笔四章【海米烧西葫、下酒小菜韭菜花、烩铬渣、甘蔗炖羊肉】

  饮食随笔四章【海米烧西葫、下酒小菜韭菜花、烩铬渣、甘蔗炖羊肉】

  海米烧西葫
  齐凤池
  西葫,唐山人叫它小倭瓜,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唐山人经常吃的菜。唐山的倭瓜有两种,一是花倭瓜,另一个是白玉瓜。一般人买西葫也就是做馅吃,用西葫包饺子味道很清香,用西葫炒鸡蛋、炒辣椒、炒虾皮也很爽口。但炒西葫的火候必须掌握好,火大,糊了,火小,不熟。
  我喜欢用海米烧西葫,用海米烧出来西葫,清香脆,海鲜味足。前几天,妻子买来两个西葫,说是包饺子吃,因为没时间做,眼看着西葫就放蔫了。
  周末下雨,我没法出去买菜,就把两个西葫拿出来洗洗,从中间切开,掏出西葫的瓜瓤,切成薄片,然后抓一把海米,用热水发一会儿。接着把炒勺刷净,倒上油,切点蒜末把海米控出水倒进勺里,等海米和蒜末在油里慢慢炸出香味后,我把切好的西葫倒进炒勺翻炒,水汽和油星儿在翻炒时燃烧起来。随后放点儿盐,捏点儿味精,勾上点儿芡,马上出锅,盛入盘里。端上桌叫家里人趁热品尝,他们都说味道清香鲜美。
  细想一下,每种蔬菜都有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关键是我们怎样食用它和享用它。四川的二荆条辣椒价格高,但我们不能做什么菜都用二荆条,比如包饺子、烧西葫放二荆条味就不对了。
  据书上说,西葫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消肿散结的功效,它还富含水分,有润泽肌肤的作用。如果人们了解了西葫有这么多的好处,人们的餐桌上肯定多了一道西葫美味。市场上的西葫肯定卖得快,西葫的身价也会倍增。


  下酒小菜韭菜花
  
  小时候,每到寒冬腊月,快吃晚饭的时候,胡同里准传来“韭菜花,臭豆腐”的叫卖声。韭菜花两分钱一小勺,臭豆腐一毛钱五块儿。虽然便宜,但买的人不多。
  我父亲平时喝酒,赶上没有下酒菜了,就买上两分钱的韭菜花,再买两块臭豆腐,炒上一小碗花生米,那酒喝得就挺香。
  现在的人们喝酒,几乎没人用这些小菜下酒。韭菜花成了配菜的作料,冬天涮火锅、喝羊汤必备,但那韭菜花太差劲了,一是咸,二是味不足。
  由于自己嘴馋,平时没事的时候总爱琢磨一些下酒的小菜。因此,到了什么季节,我就研究什么菜。自己享用了,再给大伙尝尝,吃过我做的小菜的人们,都想吃第二回。
  韭菜花做起来比较费事。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每年秋后韭菜花一上市,挑选花白、粒绿的买上十斤。在家挑净韭菜花里的杂物后,用清水洗净,控出水分;用刀切成碎馅儿,放入一个较大的盆内,按照比例,十斤韭菜花半斤姜、一斤苹果、二斤盐;将姜切成小块,苹果去皮去核切碎,然后放入盆内再把盐放入,用手搅拌均匀,再适当加点儿碱,目的是保持韭菜花的绿色。将韭菜花搅拌均匀,放到罐内,用布封好,放在不见阳光的阴凉处,二十天后就能吃了。
  入冬以后,每天晚上我用小碟盛上一点,点上几滴香油。用油炸一盘花生米,再烫上四两酒,坐在电视机前,边看电视边自饮。那种感觉比大饭店吃桌席还自在。
  喝酒剩下的韭菜花,抹在自己烙的家常饼上,那味道可不是一般的感受了。如果你平时能吃半块饼,抹上韭菜花后,你的胃口肯定大开,保证能多吃一块。
  韭菜花的味儿好,可惜就是上不了大席面。

  烩饹馇
  
  大饹馇是用纯绿豆和其它小豆面做成的。把精选的绿豆磨成豆瓣,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上水磨成汁,再加水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
  大饹馇的吃法很多,在唐山最常见的有白菜烩大饹馇,韭菜炒大饹馇,糖醋大饹馇,焦溜大饹馇,玻璃大饹馇和饹馇圈等等等等,其实还有很多种做法和吃法.
  做大饹馇,我是下乡时学的.每年秋后农闲时,生产队饲养处大院里特别忙,这屋榨油,那屋漏粉;东屋做豆腐,西屋摊饹馇,这些活,都属于农村的副业.按现在的话说属于创收的产品.做大饹馇算是最轻闲的活了.我和队长的媳妇搭伙计,其实是我给她当下手,摊饹馇属于技术活,她摊我码.她先将平锅底用刷子摸上一层油,然后用小勺舀一勺豆面粥,用木制的小耙子,把豆面粥摊开,薄厚均匀,等豆面冒气熟了,用小铲铲下来,放一个用柳条编的圆扁篓筐里,用白粗布一蒙,在车子上一捆.就串村去卖了。剩下的队长分给每人两张,我把分给我的给了队长,中午到他家去吃.
  烩大饹馇的做法很简单,一学就会.买两张上等的大饹馇,切成菱形,切半棵白菜心,加入半斤猪肋板肉,用葱姜呛锅,先把肉炒熟,再放大白菜,等白菜熟了,加入开水和盐,味精,最后放入大饹馇,时间不好过长,只要大饹馇吃进汤去,汤少了,点点香油就出锅了。
  这道烩大饹馇,香喷喷,热乎乎,水灵灵特别适合冬天吃.赶上冬天下雪的时候,下班回家,一进屋桌上放一盆热气腾腾的烩大饹馇,就是天多冷,也感觉暖和多了.
  如果爱吃口味的话,可以放点香菜,辣椒油。即爽口,又开胃,十冬腊月保证吃得你满头大汗,浑身暖和。

  甘蔗炖羊肉
  
  前几天去北京开会,书法篆刻家王燕平对我说,你喜欢研究饮食文化,我给你提供一道拿手菜,甘蔗清炖羊肉,你可以回家试试。
  他说,把甘蔗的皮剥掉,从甘蔗的节部分切开。放在锅里煮,然后把羊肉切成小块,放进去一起炖。炖到羊肉烂了为止。
  炖熟后把羊肉捞出来,蘸着小料吃,味道非常好,完全是西餐的感觉。炖熟的甘蔗也变成了牛奶味。
  燕平说的很好吃,我没有尝试过,只是听了感觉新鲜。至于燕平是否会做,我也没见过。燕平是回族,吃饭很讲究,穿戴也很有品味。
  他在饮食上是否隐藏着绝活,我不敢恭维。既然燕平推荐了一道好菜,就得验证一下。
  从北京回来后,有一天,我忽然想起燕平在北京说的甘蔗炖羊肉。我真的动起了尝试一下的念头。
  到市场卖羊肉的摊位上一问羊肉的价格,三十块钱一斤。
  不管多贵,我必须品尝一下燕平说的甘蔗炖羊肉的味道。
  回到家里,我把羊肉洗净,切成小块,先用热水焯一下,去掉沫子。把羊肉焯好后,捞出来。把锅刷干净,把甘蔗的皮剥掉,切一段放在锅里。等水开了,把羊肉放进去。用小火炖一个小时。等肉熟后,先把甘蔗捞出来,把肉和汤盛在一个大碗里。炖熟的羊肉颜色有点发白,汤是乳白色的。
  我在小碗里放上了辣椒油,韭菜花,蒜末等小料。当甘蔗不热了,我咬了一口甘蔗品尝一下,甘蔗的水分很大,甘蔗的甜味已经被浓浓的羊肉鲜味霸占了,甘蔗就像奶油雪糕一样的味道。我又夹了一块羊肉,不蘸作料品尝,羊肉鲜美的味道已经很淡了,甘蔗把甜味都渗透到羊肉里了。羊肉里包含着浓厚的甘蔗甜,还有淡雅的羊肉鲜。我用辣椒油,韭菜花,蒜末等小料沾着吃,喝酒,感觉味道很清新很独特,真像燕平说的那种感觉。
  喝酒时我在想,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在书本里和菜谱上,其实,中国老百姓每个人肚子里都藏着一道菜拿手菜。那道菜,就是文化。
    燕平说的甘蔗炖羊肉,其实,也是他书法篆刻之外的另一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