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系列之(一)——放养:科大少年生

如今的教育被太多家长格式化,在格式化教育里,我们看到太多雷同:那就是父母希望孩子如父母所愿。

 

父母未实现的理想,喜欢把他镭射在孩子身上,父母已经实现的愿望,希望孩子来承续,更多时候,父母忘了问问孩子,需不需要。

 

教育原本不是把人的天赋瓦解,教育需要创造天赋,创造力是教育的精髓。

 

父母喜欢紧跟教育的脚步,而教育的脚步,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步的。

 

有时,存在天壤之别,所以,做父母请接受教育的差别,来自孩子天赋的差异。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根本。

 

上周六开展了一次到特教中心的公益活动,一位科大少年本想参加,可是因为要拍微电影,就没有来。

 

听妈妈介绍,是15岁的少年学生,因为是少年,故而有着少年的天真和率直,因为是大学生,有着大学生的范儿。

 

这少年大学生的范儿却又不同于别的学生。

 

妈妈说,孩子是放养成长的,所以,当别的父母试图问你们家孩子如何教育时,妈妈说,在孩子学习上,我们要求孩子认真完成学业以后,可以自己玩,除此而外,孩子没有去上过多的辅导班,所以,今天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轻松的。

 

所谓放养是相对于今天教育中的圈养而言的,太多成绩优秀孩子,是被老师和家长圈养着,圈养,大多是家长和老师安排了孩子的种种,孩子成绩稍稍退步一些,家长和老师就会危言耸听,优秀的成绩和未来的能力,家长和老师画上了等号。

 

自然,优秀的成绩和能力可能有些联系,但不一定是正比例关系。所谓少年优秀,中年平庸的人大有人在。

 

所以,我更欣赏妈妈说的:某种意义上,孩子是随心随性地成长了。因为随心,所以快乐,因为随性,所以超越。

 

自然由于孩子随心随性地放养着,有些个性和思想,毕竟因为是孩子,在适应社会上,妈妈希望孩子通过学校的学习提高独立思考和沟通交往的能力,便于适应未来社会。

 

在严酷的应试教育里,我们总会发现许多教育风景线里的另类,也让我们看到应试教育的亮光。

 

应试教育,不一定是严酷的,如果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就会开拓另一片天地。

 

教育就是门和窗的区别,一扇门里可以看太阳,一扇窗里也可以赏明月。

 

当太多的人追随别人教育孩子的脚步,尤其是看到孩子此刻的优秀,更是喜欢欣赏别人的孩子如何,却冷落了身后自己的孩子。

 

妈妈说,教育就是父母做对自己的事,孩子做好孩子的事,不需要刻意给孩子制定规则,父母只需要按照规则做给孩子看。

 

孩子是透过父母的言行学习和生活的。

 

父母给予孩子一个良性环境,孩子就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外部环境的侵袭,安然地做自己。

 

好学生需要被自己和他人肯定,在肯定里,才会不断进步。

 

所以,做好自己很重要,爸爸妈妈做好自己了,孩子就会做好自己。

 

科大少年生不喜欢雷同,因为卓越本就不是一份雷同,雷同不会创造卓越。

 

妈妈说,孩子一直是被放养着,因为放养,孩子可能没有形成固有的模式,喜欢无拘束地说话,喜欢以自己的方式成长。

 

少年和科大学生一起参加为白血病孩子的活动,大部分的学生在参加了以后,会得到一个证书,证明学生参加了这个活动。少年生,也积极参加,不是为了那一纸证书而来,只是参加活动而已。

 

原本放养,所以,没有格式定位,于是按照天赋在成长。

 

放养式教育,是真正符合自然和人性的教育,故而,除了孩子本来的天赋之外,家长用什么方式引导孩子成长,才是最关键的。

 

放养因为符合教育的原理,才造就15岁的科大少年生屹立在教育的园地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我想,教育需要有一双慧眼,而不是紧紧盯着孩子的成绩,要让孩子一生优秀学习生活,需要让少年学会创造自己的天赋。

 

父母要做孩子的灵魂工程师,而不是耀武扬威的搬运工。






海云 (2013-11-26 14:45:17)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上千年的古训了,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天地一弘 (2013-11-26 15:31:38)

是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站在顶尖上,可惜了孩子们!

夕林 (2013-11-26 16:01:09)

因才施教好。只是发现孩子的才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数孩子随大流,没有太多的特点。真正有奇才的,少见,往往与众不同。但愿父母不要把这样的天才,通过所谓的教育给扼杀了就好。

天地一弘 (2013-11-26 16:05:08)

是的,能够发现孩子奇才的父母和老师也不多,只是,不管怎样,即使发现不了奇才,也不能把孩子生活的信心扼杀了,信心在,才能适当的时候,就能展现。

Amoy (2013-11-27 02:41:36)

“因为随心,所以快乐,因为随性,所以超越。”赞同!

天地一弘 (2013-11-27 05:27:43)

是啊,现在许多孩子,不能随性随性地成长,于是心情和性格渐渐被扭曲。

司马冰 (2013-11-27 05:38:13)

教育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功能——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应该同样长的“两条腿”,应试教育环境下,知识的积累这条腿超长,而除与知识积累无关的能力培养这条腿很短(当然,其中与知识积累有关的运算、背诵、记忆能力也很强),所以有高分低能之说。放养尽管很好,但是在没有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和推行更科学合理有效的选拔人才机制之前,绝大多数家长不敢放养自己的孩子。

天地一弘 (2013-11-27 06:01:54)

谢谢冰姐!

在写好这篇文章之后,我给那个妈妈看了一遍,开始妈妈说散养,后来妈妈看过文章以后说,他们不是不管,而是在学习上要求孩子认真完成作业以后,可以去玩。比起许多上辅导班、补习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宽松多了,所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散养,故而用放养,放的前提是合理管理,就是现在孩子上了科大少年班,妈妈依旧以身作则,用言行影响孩子,只不过相对于那些整天奔波于辅导班、补习班的孩子来说,孩子的学习,是轻松的,孩子轻松学习可能来自于爸爸妈妈提供的宽松环境,孩子的心智没有被束缚,所以,自我思想境界要求也很高。

改良应试教育,目前前途渺茫,就是在应试教育下,依旧有偏离应试教育而成功的“人才”,人才本不是被教育的,教育某些时候只会带来人才的饥渴。在现在教育体制下,知识和能力,是脱节的,能力的培养,需要后天的积累,所以,今天在智力(知识)教育的同时,提出了情商指数,智力和情商,这中间的距离,不仅仅是学习的问题。

因此我相信,天才一定不是被教育者教育的,是自己教育了自己。

杏子花开 (2013-11-27 06:14:16)

个性造就自己。

放养对于孩子来说,是容易接受的方式,但是大概会建立在孩子的控制力较强而家长已经安心的前提下,否则,这份险,一般人还是不敢冒的。

我大表哥的儿子从小到大,他一个培训班辅导班也没有参加过,顺利地考入天津大学。

如今,计划生育宽了,多几个孩子,管理或教育方式大概也会变化点。

司马冰 (2013-11-27 12:45:24)

赞同你这句话:天才一定不是被教育者教育的,是自己教育了自己。当学习是出于兴趣,当求知成了欲望,事情就好办了。记得儿子小时候我吹口哨,他也跟着学,开始吹不响,后来自己练哪练哪就会了,每次他吹时,我就逗他说,是我教给你的吧,他总要着急地说,是我自己学会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去学,不用老师教,老师只在需要时“点拨”一下,自己就会了。怎么培养学习的兴趣,调动求知欲,这才是学问。

 

天地一弘 (2013-11-27 13:07:42)

杏子好!

只是,如果应试教育体制不改变,只会造就许多失去天性的孩子。

记得三年前,合肥的中考状元,是我们一位律师的儿子,那妈妈说,儿子是放养长大的,因为放养,初三的儿子很有个性也很努力,父母只是给了一个大的方向,而那孩子自己努力得很好,那孩子的妈妈,我认识,确实说得是真的。

杏子花开 (2013-11-27 13:55:58)

我赞成您说的放养,让孩子顺其天性顺其自然禀赋去成长。状元一类的孩子,很多是自觉性强的,既是学霸也是玩霸。越是这类孩子,则越需要放养,需要轻松呼吸的空气以便更好地支配自己,完善发挥。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在小时候,基本属于放养。独生子女的一代,大家过于谨慎,反倒抑制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

上次听说美国孩子爬藤,得从小开始培养。

正如蒙台梭利说过的,孩子们在学习的义务下似乎不得不有所牺牲,不管我们多么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地享受学习乐趣,他必须努力学习,但又不能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自由自在,另一方面却要求孩子服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许多教育问题。

中学阶段,我没有给孩子选择所谓好的学区或所谓好的学校,这方面是顺其自然。孩子渐渐长大,让孩子学会面对风险,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至于他努力到什么程度,是他的责任。

玮仁 (2013-12-03 00:29:17)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路,孩子也一样。但需要大人适当的引导。

天地一弘 (2013-12-23 06:28:36)

谢谢玮仁!是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引导是最重要的。

肖红 (2014-01-30 04:28:41)

请问你目前在哪?美国还是中国?所从事的职业与教育相关吗?

读了你的教育系列六篇文章后,能感受到你在此方面所做的功课和所下的功夫。关于教育这个话题,的确要谈的内容多多。但从总体上讲,是否可将之划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种。家庭教育无非根据孩子的天性与个性来划分是否实行"圈养"或"放养"。而学校教育便是你们上面所讨论的:因材施教最根本,兴趣爱好最重要,只要本人坚持努力,不愁目的达不到。

天地一弘 (2014-01-30 14:35:39)

肖红,新年好!

我在中国合肥,所从事的职业和教育没有太大关系,只是这几年接触了许多家长和孩子,渐渐发现教育的问题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于是开始对教育感兴趣了。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充分信任,愿意把教育孩子中的困惑和问题,和我交流,于是自己有了一些题材。是的,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育人,学校教育主要是输送知识,两者缺一不可,需要综合平衡,每个孩子的天性和个性都不同,所以,教育在目前的中国,问题太多。努力起来就有了许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