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感受(4):坐过的车

 
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带双胞胎回国,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我就是想让他们去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事情。在美国不管到哪儿,都是自己开车,他们没有尝试过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其他交通工具。
 
人力三轮车
 
在东北老家,城市不大,
人力三轮车却很盛行。这种人力三轮大部分都很简陋,车棚就用一块布遮着,前边是蹬车人,后面是乘客。因为投资成本不高,人力三轮车到处都是。也许是因为好奇,双胞胎每次走累了,放着出租不坐,都要求坐三轮车。蹬三轮的,年龄不等,但年轻的不多,大都是有些年纪的人,一次2块钱。

有一次,逛完市场,大包小包的,实在是累了,一个老大爷蹬着三轮车就过来了问,需要坐车吗?其实我们还真的需要,可是看看老大爷的那饱经风霜的脸,我又有些不好意思。想拒绝,找一个年轻一点的蹬车人,老大爷却是一脸的真诚:放心吧,绝对没问题,不信你们就坐上去试试,不行的话,你们就下来,不要钱。我很矛盾,既想照顾老大爷的生意,可又怕累着他,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双胞胎坐了上去。不想老大爷车蹬得又快又稳。我和他聊天,他说自己62了,孙子都有了。我说该享福了,为什么还干啊?老大爷说,出来干点活,一是有些收入,另外体力活也锻炼身体,吃饭得香。听着老大爷乐观的生活态度,我很感慨,下车后我给了老大爷一张整票,他不好意思接,说太多了。我说大爷不多不多,我给你拍个照可不可以?老人家不加思索爽快的说:有啥不可以的?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又不丢人!我举起相机,把这质朴的老人留在了记忆里。


 

出租车
 
在老家除了三轮车,还有出租车,在市内上车不管去哪儿都5块钱。有一天晚间,从老妈家出来去姐姐家,准备打的,一辆车开过去了又倒回来了拉上我们。在车上听双胞胎讲外语,就点着我的大名问,这真是阿朵(替代)回来了?我可是着实吓了一跳,仔细看看他,确定不认识啊。我就问他,你认识
阿朵(替代)?他说他哥哥是阿朵的同学,我一问他哥哥的名字,乖乖,他哥哥还真是我的中学同学!现在也在美国,几年前还见过面。

我连忙询问他哥哥的情况,不想引来了他的一大堆牢骚,说他哥哥没本事,出国那么多年,没挣到大钱不说,那么多人都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办到美国去挣大钱去了,可他自己还得这小地方辛辛苦苦的在开出租。我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又是一个幻想加牢骚主义者,自己没太大本事,梦想着哥哥到了美国,美国的大门就打开了,自己应该可以大摇大摆的出入了,哥哥没给他办去美国,是哥哥太耸了。
 
我连忙给他解释,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美国签证官是不受任何人掌控的,你去不成美国这和你哥哥有没有本事还真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你哥哥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专业,也是很不容易的,希望他能理解他哥哥。可惜我费尽口舌,也没能转变他的想法,临走了他还是那句话:没挣到大钱,坚持专业有个屁用?

在北京坐出租很有意思,北京出租司机个个都是侃爷,京腔十足,天南海北,见多识广,和他们聊天很有趣。我坐过一个出租车,司机说他58岁了,和另外一个人合租了出租汽车公司的一辆车,每人开一天。除了每个月每人要交回公司3800元,自己每月也就挣个3000-4000元。他说够了,自己房子有了,挣的够生活费就得了。他一口一个老师的管我叫着,叫得我有点不好意思呢。他说自己有种族歧视,最不爱拉老外,特别是老黑,看见老外招手就假装没看见,躲着走。呵呵,真没想到,还有这么国产化的司机。

他告诉有一他次拉了一个客人,临走时那客人把电脑忘在车上了,以他多年的经验,他碰都没碰那电脑一下就直接拉回到队里。结果到了队里,公安人员已经在那等着了,原来那电脑里有一些城市规划机密。他们的客人有喝醉酒耍酒疯的,也有大款耍大牌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经历多了,也练就了很干练的判断力。当然他们也有同事因为动了客人落在车上的东西而犯事的,不贪,是他们司机把守的一道准则。听完他的故事,我倒是觉得,我应该叫他老师。


 
公共汽车

北京的公共汽车,现在各个都是空调车,各个都象旅游大巴,前门进,后门下,井然有序,比我们当初在北京上学那会儿,真是好的太多了。只是有一点不太方便,坐投币车没有售票员,你需要自备零钱(一元,两元),投币车是不找钱的。这对外地人第一次坐车,不懂得这个规定还真不方便,如果你兜里只有10元或100元的大票子,切记上车之前一定换些零钱,否则你就冤大了。

公共汽车内有站牌提示,你想去哪里,还有几站一目了然。也许现在有车的人多了,做公车并不拥挤,我想起我们大学那会儿,坐车常常是前胸贴后背的人挤人,现在想体验这样的感觉,还真不容易了。

我上学时的公交车


现在的公交车
 

地铁
 
地铁,真快,不堵,可人也真多啊!在地铁,我倒是体验了20多年前的人挤人。可
地铁换线之复杂,我却是理不清头绪了。黄线,红线,蓝线,纵横交错。线和线之间,要上楼,下楼,走长长的过道,和匆匆的人流汇集,再上楼等车。每当这时,双胞胎总是要问,为什么要这么复杂的上上下下?这个问题,我还真回答不上来。

在北京,因为很多人都有车,堵车现象十分严重,要去办事赶时间,坐地铁要更靠谱。我们同学聚会,有坐火车来,赶火车回去的,我们同学之间用微信随时联系着,告知他们到哪个地铁站下,我们赶去地铁站口接人,这比赶到北京站,来回要节省2个多小时。地上堵,地下快,地铁发挥的作用,看来是不可低估的。 

坐了几次地铁,让我很意外的是竟然有人给双胞胎让座,9岁的孩子,其实是不用坐的。让座的人都是中年人,这让我看到了北京人的文明礼让。他们俩,看什么都新鲜,最喜欢看的是地铁里的广告,两个人肆无忌惮的在地铁大声说着笑着,惊叫着,谈论着,搞得很多人看他们。本来就是双胞胎,又满口英文,时不时得夹杂着店中文,引来了无数的眼睛。一个妈妈终于忍不住了感叹了一下,他们,双语切换的真自如啊。我也只好顺机应付:是啊,他们上的是双语学校。


 

私家车
 
在东北,在北京,在云南,坐同学的车,朋友的车,双双叔叔的车,一个感受就是国内的车真多啊,比美国的车还多!堵车那更是家常便饭。我虽然有过15年的驾龄,但在哪里都不敢开车是肯定的,因为胆子不够大,反应不够快,技术不够好!国内的人开车技术都是一流的,倒车,掉头,加塞,抢道,我都觉得要出事了,在座位上大呼小叫,人家都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稳稳地前行,啥事没有,真是佩服佩服!

虽然北京实行限号行驶,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个朋友为了送孩子上学,给太太买了两辆车,不同的日子开不同的车,这还真是高招。

在从昆明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明明感觉飞机落地了,可是从窗户向外望去,怎么感觉还是在空中?雾蒙蒙的一片,原来是雾霾!在北京还真赶上了几天雾霾,不知道这和北京的车太多,尾气排放超标有没有关系?

坐了这么多交通工具,有几点不解。第一是加油。在云南,每到一个加油站,都有专门的加油人站在那里,给你的车加油,为什么?难道自己不能加油吗?还是为了人为的创照一些就业机会?这点我没想明白。

另外一点我也不明白,就是过路费,所有的高速路都收费,怎么感觉就和土匪似的:要从我这走,留下走路钱。过路费有的100多元,有的几十元。走一路收一路,和抢钱差不多。要去一个旅游地点,来来回回的,光这过路钱就要好几百,不知道这后面的机制是如何运作的,钱又进了谁的腰包,如何修路养路的。问司机,他们也不知道,感觉就是缺少总体规划,透明度也不够。

停车,也是一个大问题。双双的叔叔在医院工作,每天早早上班,一是为了避免堵车,二是要找个好的停车位子。员工自己在单位停车,也要收停车费,而且还不便宜,这,是不是有些离谱?

 

总而言之,这次回国。感觉中国交通工具提升的很快,可是有些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进,有待提高。






蝉衣草 (2014-07-10 18:37:35)

在北京手里有张交通卡,即经济又方便,投币很麻烦。

天婴 (2014-07-10 18:42:45)

我也坐过你小时候的那个公交车:)

抱峰 (2014-07-10 20:27:32)

两种视角看中国的交通状况,有情趣,也真实。

那老大爷让人动容。

早安!请写写二双的感受。

梅子 (2014-07-10 21:46:26)

阿朵观察得真仔细,抓的问题也准,现在小区也收停车费,到处收费,中国的地皮就变成某些人的钱袋子了。

追梦 (2014-07-10 23:04:31)

车,一个很客观的视角看国内的发展与变化,欣赏。

木桐白云 (2014-07-10 23:52:27)

硬环境是容易打造的,软环境就有些难了。

林玫phoenix (2014-07-11 01:11:30)

孩子们那是开了眼了,尤其做三轮车。

阿朵 (2014-07-11 02:04:16)

对,有张交通卡,再有张地铁卡,就方便多了。

阿朵 (2014-07-11 02:04:53)

那个公交车,装着很多回忆。

阿朵 (2014-07-11 02:05:57)

好啊,下面我就写写二双的感受的感受。

阿朵 (2014-07-11 02:07:22)

这点还真是,到处收费,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划和标准,这是我的感受。

阿朵 (2014-07-11 02:09:17)

国内是有很大的进步,可是有些配套设施和管理跟不上,感觉有点乱。

阿朵 (2014-07-11 02:10:18)

是呀,如果这软环境也跟上去了,那中国就不得了了。

阿朵 (2014-07-11 02:13:45)

外出旅游长见识是肯定的,这比呆在家里要好多了。

捷润 (2014-07-11 03:39:11)

好漂亮的公交大巴,和320有天壤之别。你在北京常坐车320?我也常坐。

天地一弘 (2014-07-11 07:11:21)

希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祝福阿朵回国旅行愉快。

海伦 (2014-07-11 11:34:11)

两个孩子坐三轮车,一定很开心.

夕林 (2014-07-11 14:06:51)

这一篇是交通篇,呵呵呵。

予微 (2014-07-13 00:15:58)

我们上次去北京也坐了三轮胡同游,那个瞪车的是个国字口脸,很有范儿的大哥,就是不肯让我们照相。后来,我家领导说,他可能是来体验生活的演员或领导。

Sujuan (2014-07-14 03:53:38)

我前年带老美同事到香港,北京,上海,杭州最后福建老家。总体上说各方面秩序比前几年好很多。多数人生活质量也比以前好许多倍。农村老人还有一些退休金和医保,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恩!谢谢阿朵回国还这么用心体验生活。

杏子花开 (2014-08-07 03:39:38)

加油站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帮忙加油,我一直以为这样是固定的安排。原来,顾客可以自己加油呀。

嘿。我的理解偏差太大。

 

谢谢阿朵介绍!

 

在北京坐公交和地铁,好像只要办个市政一卡通就可以了,省得换零钱麻烦。我当时拿一卡通刷,公交地铁都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