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岁月(九)相濡以沫婆媳情深

 

相濡以沫婆媳情深

 

我与丈夫成家之初,两个人正值青春年华,都能去地劳动挣工分,日子虽然过得很艰难,但我们村的自然条件比较好,工分值比较高,顾个温饱也还没有什么问题。及至有了孩子,我不能下地劳动,只靠丈夫挣工分,家里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下降。到儿子生病到处奔波求医问药之时,愈益沉重的医药费用压得我俩寝食难安,越来越喘不过气来。怎样才能尽快摆脱这种入不敷出窘迫处境呢?

丈夫上学的高中在我们邻县,那时他是校篮球队队员,也经常作为县篮球队队员到县外参加比赛。他听说当时的队友有的被招工了,就去找他们,看能否推荐一下。如果也能被招工,经济收入肯定比在生产队强多了。他到那里一问,那个单位求之不得,说只要我们大队(当时农村的经济和政治实体,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同意,他们就可以办手续让他去上班。

想不到的是,这件对我们有益也不妨害他人的好事情,却在我们大队支部书记那里碰了个软钉子。他不说不同意,而是说,丈夫要去这个单位工作,我们一家人都得迁移走,不能走了劳力,剩下不能劳动的吃粮人。在那个年代,户口统得很死,我们母子往哪里迁移?哪个村子会让我们娘儿俩落户?被支部书记这样一刁难,丈夫参加工作的事情只好泡了汤。这位支书年长我们十多岁,据说打小在村里与小朋友上树掏鸟窝,他要是掏得小鸟或者鸟蛋,怎么都可以;要是他没有掏到,别人掏着了,那个人就别指望从树上下来。说起来都觉得恶心,他会在别人掏到小鸟陶醉欢呼的当儿,马上蹲下拉一泡屎,然后用树枝挑着,往那个人所在的树干周围抹一圈,嘴里还说“叫你下来!”村里原来的支书是他的远房本家叔叔,素知他的本性,一直不让他入党。结果文革爆发,他带头造反,老支书靠边了,工作队进村后他不仅入了党,还当了村支书。大权在握之后,谁家有好事,他都要设法搅黄。“见不得穷人过年”,是大家对他的总结。这不,我们与他无冤无仇,他却要卡住不让我丈夫外出工作,白白错过了这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我们虽然愤怒,可“身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反抗也徒劳无益,只好咬碎牙齿肚子里咽。

这件事后不久,大约是1971年秋,传来了大专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的消息,招生老师陆续来到了县城。返乡知青中不少人兴冲冲地去了县城,可很快都蔫巴巴地回来了,因为“未婚”是招生的首要条件。我丈夫比较幸运,“老高中生、党员、擅长打篮球”三个条件,让山西大学数学系的老师看中了他,虽然已婚,也准备“特招”。不料,那位老师问他有没有孩子,意思是说如有孩子就不能上学。好不容易遇到了这个极为难得的机会,他不肯舍弃,就硬着头皮说自己没有孩子。本来一般情况下是不外调的,丈夫马上就能蒙混过关了,可想不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她是我小学与初中的同窗,我上高中时,她在我们学校对门的耕读中学上学。返乡后,她是我们家的常客,说我们是同窗好友,一点也不过份。那年她大哥是另一所大学的招生老师,她一直求她大哥,可她已婚,也没有什么特长,她大哥不敢招她。她想让她哥与山西大学的老师通融一下,让山西大学的老师招她,她哥也不同意。绝望之余,她就去山西大学招生老师那里告状,说我丈夫已经做了父亲。本来不打算外调的老师不得不来大队和我家核实,于是,我丈夫快要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走了。

丈夫痛失这两个机会之后,为了改变家里每况愈下的经济状况,我决意想方设法另找出路。两个高中毕业生、两个强壮劳力组成的家庭,因为一个病孩子,以至于生存都很困难,这种局面决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我唯一的出路是去学校当民办教师,让婆婆帮我带孩子。民办教师挣得工分比较多,我可以与婆婆共享。

恰好1972年春季开学,虒亭七年制学校要从我们村要一个民办教师。我去大队与学校竭力争取,大队支书实在找不出阻拦的理由,我终于如愿以偿。那时农村学校的教师早晚自习、上下午上课时间一天四到校,实行坐班制,非常辛苦。好处是收入很稳定,民办女教师每天挣9分工,如果一年不请假,就能挣320个工。

在过了两年多做饭、洗碗、带孩子没有任何收入,感觉是靠丈夫养活的日子之后,我又能挣工分了,而且是靠我学的知识谋生。在那个生活像严冬一样的日子里,这个机遇如沐春风、如逢甘露,使我觉得生活中有了生机、有了希望。之所以能这样,则全靠婆婆的鼎力相助。

自从我们带着生病的儿子来到丈夫家的院子里居住,公婆也为我儿子的身体状况担忧、揪心。我们拮据的生活,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她也无能为力,因为公婆那里还有七个人要张嘴吃饭,要伸手穿衣。她除了去地劳动挣工分,还要喂猪、养鸡、打柴。公公也是早起拾粪、捡拾焦炭,然后才出工。可勤劳加简朴,婆婆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即便如此,在我与她商量去学校教书让她帮我带孩子时,我并没有说要和她共享工分,她就爽快地答应了。

这就是我的婆婆,这就是为儿女操碎心的母亲!尽管我们已经分门另过,但婆婆为了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在操劳一大家子七口人繁重家务的同时,没有丝毫犹豫地就答应帮我带孩子了,这真是“十指连心”、“母爱伟大”啊!

我当民办教师的时候,我那个病儿子刚两周岁。当年秋天我又生了女儿,女儿百天之后我就去学校教书,俩孩子都是全靠婆婆带着。尽管学校与家只隔着一条小路,就像隔墙隔壁一样,我也只能抽空回来喂奶,剩下的事情全靠婆婆打理。病儿子夭折后,女儿三岁时,我又生了个儿子,也是全靠婆婆帮忙照看。婆婆对我的付出,我的确是永记在心、没齿难忘。就在码这一段文字时,我眼睛里也禁不住潮湿湿的。

出于对婆婆真心诚意的感激,觉得婆婆帮忙是人情而非本分,我不能让她无偿地给我看孩子。第一年,我3月份才上班,秋天生孩子,拨给了婆婆100个工,后来,我每年拨给婆婆150个工,差不多是对半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去地劳动对婆婆也有益处。没有给我看孩子的时候,婆婆早上要做饭,雨雪天气地里不能干活,每年只能挣百十个工。她生的孩子多,落了一身毛病,去地劳动时不是中了热毒、受了凉,就是出猛力伤了身子骨,常常是去几天地,就得看病吃药。在家带孩子虽然劳累,但比起去地干活还是相对好的多,而且得到的工分也比去地多。

在那个连生存都十分不易的年代里,正是我们婆媳俩相濡以沫、互相帮衬,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境遇渐渐好起来,才使得我们娘儿俩互信互爱、和睦相处,才有了后来婆婆帮我带孩子让我上大学的经历。如果没有这样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经历,我们婆媳之间最好也不过是礼节性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说不定还会发生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婆媳纠纷。正是在那极为艰难的岁月里,为了生存,为了度过难关,婆婆帮了我的大忙,也因此酿就了婆婆与我亲如母女的似海深情。

 

 

 






梅子 (2014-08-17 01:07:09)

我的女儿与儿子从小由奶奶带大,与奶奶的感情很深。我女儿1998年发了第一个月工资,就寄给她奶奶100元,我儿子一直关心他奶奶的健康。我婆婆最后几个月住在我家里,全靠我儿媳当她的保健医生。而这一切,都是她的宽大胸襟造就的。——限于篇幅,这些写不到文章里,就自己先顶自己一把。

木桐白云 (2014-08-17 03:17:29)

物质艰难的时候更见人心。

春山如笑 (2014-08-17 03:32:10)

患难见真情, 虽然是你的婆婆, 亲如母女, 梅子是幸运的!

予微 (2014-08-17 03:49:07)

以前读梅子姐写婆婆待她好,还支持她上大学,就觉得这份情操非常难能可贵----在那艰难的岁月,对媳妇那么好,那么信任,而且有这种开阔的胸襟,支持儿媳妇“远走高飞”,真不是个一般的婆婆。好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现在的婆婆,也未必有这种眼光和魄力。

梅子姐的勤劳和对婆婆及家人的好,也是婆媳感情深厚的基础。

蝉衣草 (2014-08-17 04:42:58)

艰难困苦的岁月造就了你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胜似母女的婆媳关系。感人至深!

杏子花开 (2014-08-17 06:35:39)

谢谢梅子总是带给我们深情的感动!

请问:耕读中学是什么样的中学?

梅子 (2014-08-17 11:02:25)

这个时候大家互相需要,关系更好相处。

梅子 (2014-08-17 11:05:57)

这是我的大幸运!谢谢春山!

木易石 (2014-08-17 11:10:57)

平凡伟大的亲情,爱心。

梅子 (2014-08-17 11:13:55)

予微回来了,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吧?

虽说是两好合一好,但一个字也不识的婆婆的胸襟博大是主导因素。

梅子 (2014-08-17 11:17:15)

的确如此,如果条件优越,可能就会是另一种局面。

梅子 (2014-08-17 11:24:39)

文革前中学分为全日制与农中,前者是全天读书,后者是半耕半读,好像部分经费就来源于"耕种"所得,耕读中学就是这样的学校。

梅子 (2014-08-17 11:28:42)

谢谢木易石。

杏子花开 (2014-08-17 11:43:38)

哦,明白了。谢谢梅子解惑!

司马冰 (2014-08-17 13:28:45)

梅子姐善良贤淑,婆婆胸怀博大,真的是良好合一好。有的婆婆很挑剔很霸道,你再贤惠也难打点她,比如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的婆婆,生活中是有的。

阿朵 (2014-08-17 16:27:07)

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真诚,一定能换来真诚。梅子姐释放的真诚,婆婆回敬的是真诚,这是良性循环。

梅子 (2014-08-18 02:14:10)

你说的对,恶婆婆多的是,但我的运气不错。

梅子 (2014-08-18 02:26:40)

谢谢阿朵,你我的运气都不错,遇到了通情达理的婆婆。真是有怎么都不行的婆婆,遇到了也没辙。

李荷 (2014-08-18 04:07:47)

这几天家里来客人了,比较忙,想不到侬的糸列九又发表了。很期待,两好合一好,再一次得到印证。

梅子 (2014-08-18 05:04:54)

呵呵,婆婆的胸襟很关键,长者风范很具有感染力。

夕林 (2014-08-18 19:02:01)

艰难困苦的人生历程,把梅子锻炼成了坚强的人。你的纪实文学,十分感染!!

梅子 (2014-08-18 22:08:36)

那个年代,在那个大形势下,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我自己则是命运差一些,多了一些个人的不幸。

写下这些,我一直有纠结,一是乐观欢快的内容太少(缺少正能量);二是有些赤裸裸的人性暴露;三是好像把自己那点经历全毫无保留晒出来任人评说了。你说呢?你一直鼓励我写,想听听你的意见。

夕林 (2014-08-19 13:10:42)

写自传的人,都有和你类似的体会。我觉得,客观的反映生活经历,不怕暴露自己,也不怕暴露别人,是描写真实生活必须具备的条件。虚假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不过,写作要有取舍,选择生活的事件,让它们围绕某种主题展开。一部作品,如果没有明显的主题,就显得零散和苍白。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夕林 (2014-08-19 13:14:58)

还有一点,如果你打算正式出版,就要考虑谁是你这本书的读者。

春阳 (2014-08-20 00:32:50)

记得梅姐写过婆婆支持你高考,这就是建立在相互依靠,相互信任上的亲情。

梅子 (2014-08-20 00:57:32)

是的,曾经的患难与共,造就了互相信任,才会有更进一步的支持。

梅子 (2014-08-20 01:04:55)

谢谢夕林的中肯建议,可惜这个系列已经接近尾声。因为这是一时兴起,而非深思熟虑后的写作,加之我的能力问题,所以的确存在你说的这个问题。记得你说我应该写写我的父亲,我一直说驾驭不了,也是这个原因。

出版倒是没有考虑过,也就是写出来,心里就放下了。

再次谢谢夕林,你的提醒太重要了,我会深受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