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可怜松”随想

 

 

位于钢都鞍山东南的千山,自然风光钟灵毓秀、旖旎多姿,具有青城之幽,峨嵋之秀,其石不逊九华,其松不亚黄山,被誉为“东北诸山之冠”,“关东名胜之首”,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之美誉。 

我曾于1986年盛夏与1992年早春两度游览千山,随着如织的游人,观赏状如莲花的山峰、形象各异的怪石、繁茂参天的松林、溪水潺潺的幽谷、漫山遍谷的花卉。我曾过“夹扁石”、上“天上天”,进寺庙、入道观,游览得心醉神驰、流连忘返。可是,归来之后每想到千山的景色,脑海里更多浮现出的总是一幅画面和三个字,那就是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棵长得娇小玲珑的小松树,她的名字叫“可怜松”。她长在哪里、有多高、树龄几许,我已经记不清楚,但她那楚楚动人的形象和坚忍不拔的气质,一直使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只要“百度”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千山“可怜松”的景点介绍,看到有人为她赋诗填词、著文赞美;当然,也有人对她的“名字”表示异议。

景点的相关介绍是:“可怜松:在千山无量观山门西有纹无罅的悬崖峭壁上,高13米,直径6厘米。长得娇小玲珑,遇风发出沙沙的声音,险有摇摇欲坠之势,令人可怜,故命名为可怜松。可怜松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饱经世代风霜,依旧傲立于悬壁上,十分顽强。清代诗人蓬莱子曾对可怜松的精神赞扬道:‘莫把岩松号可怜,空山涵养已多年。频看乔木摧金斧,是彼直成地上仙。’”

显然,该松是因其体弱寿高而得名,景点介绍中不乏对其顽强精神的怜爱、崇敬和赞美。

纵观今人为她写的诗词文章,也不外乎这些意思,只不过有的侧重于“怜”,有的侧重于“敬”。

一首“叹千山之松”这样写道:“可怜松,松可怜,根扎光秃石崖岩。没有同伴牵你手,独挡烈日和严寒。忧愁苦闷无处讲,欢乐塞进人心田,但愿老天同情你,永远留在天地间。”

另外一首是这样的:“根立高山峭壁间,狂风暴雨若等闲。常人不解凌云志,总把顽强作可怜。”

千山可怜松是可怜,还是可敬?我当年两度游历时,也和上面这几位作者一样,两种情感交织,怜爱崇敬并存。不过,在经历二三十年的沧桑变化之后,我又多了一重思考。

我想,四百多年前,或者风吹来,或者鸟衔来,总之,一颗小小的种子,进入了一道被视为生命禁区的石缝。它凭着自己的本能,在泥土襁褓的孕育中绽放生命的光华。于是,几滴春雨,唤醒了破壳的新芽;几缕夏风,拨响了不屈的松针。是松针外围厚厚的角质层和腊质的外膜,减少了松树身上水分的丧失,才使它可以在很干燥的环境下生存。而恶劣的环境,使它虽然历经四百余个春夏的轮回,仍然低矮廋弱、娇小妩媚。这棵松树的生命,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它只是作为生物界的一员,依照它自身的生长规律,在进行它的生命历程,无所谓可怜,也无所谓可敬。反倒是人,以万物之灵自居的人,视草木为低级生命,以人的心态衡量天下生灵,因而自作多情地视她为“可怜”或“可敬”。然而人毕竟不是树,岂知树的秉性、树的情操?倘若松树有知,每日面对游人怜悯的目光,岂不恼怒?至于敬与不敬,那也是人自己的事情,丝毫不影响它的“情绪”。

如果游人只是对可怜松的顽强坚韧表示赞赏,倒还罢了,毕竟是精神层面的,即便她不能感知,也不造成伤害。如果有人无视她的生存性命,以自我为中心地想入非非,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最近读到一篇赞扬松树的文章,文中写道:“……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看!此文作者摆出了一副唯我独尊、一切皆为我用的架势,好像松树生来就是为了服务人类、讨好人类似的。松树就那么甘为人类粉身碎骨?难道它就不贪生?难道她的坚忍不拔就是为了长成栋梁之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显然,这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罢了。好在松树的资源丰富,一时不会断子绝孙。你看那些珍稀动植物,尽管国家把它们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不是也难以逃脱人类的猎杀和摧残吗?

想到这里,我倒是很为可怜松感到庆幸。因为它没有高大的身材,所以被人类“斧”下留情,这也许就是蓬莱子诗中所说“频看乔木摧金斧,是彼直成地上仙”之意。它生于悬崖峭壁上,人们不能因为可怜而抚摸它,以致破坏它的表皮、折断它的幼枝;不能因为崇敬而给它系上各色彩带或物件,使它不堪重负。而这种现象,在国内各个景区里都是屡见不鲜的。

当然,一个景点总要有一个名字,也许当初人们把它叫做“可怜松”,就像人们把自己的爱子叫做阿猫、阿狗一样随意。在她成名之后,人们对她的形象、气质表示怜爱和敬意,也是为了借物咏志、抒发胸臆,这本无可厚非。我比较反感的,只是某些人“万物皆备于我、我可主宰万物”的自大和狂傲。此种心态及其导致的恣意砍伐和猎杀行为,已经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生态侵害和灾难,实在是应该警惕警醒、反思反省的了。

 

               

         四百多岁的松树,长得那么瘦弱,是可怜啊!

 

           

                

 

                千山景区大门                                 一步登天

 

 

      

              夹扁石(上面照片来自网络)        1992年2月我们三姐妹在鞍山千山






李荷 (2015-01-13 14:28:22)

文章很有文彩,引人入胜,看了我都想去亲临其境了。树的可怜还是可敬,。那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书已见了。至于松树,却独立险峯,我行我素,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四百春,做我自己的松树,不因人敬而喜,不因人怜而悲,顽强着自己的生命。人,能活明白这一点,也算是一点顿悟吧。

蝉衣草 (2015-01-13 15:25:10)

这个"可怜松"名字取得妙极了,让人透过它楚楚岿然的样子,感受到它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

木桐白云 (2015-01-13 23:40:50)

写的好!很多人都麻木在愚昧的暮色里,就是要敲敲警钟。

梅子 (2015-01-14 02:19:56)

谢谢认同!终于看到你冒泡了。

人必须给自己活,人言真是无所谓的事儿,尤其是不了解情况的胡言乱语,要是畏惧这些,人就没法活。

梅子 (2015-01-14 02:22:49)

这棵松树能在那个环境萌芽、生长,就是一个奇迹。

梅子 (2015-01-14 02:24:33)

人什么时候把自己真正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居高临下,这个世界就安宁了。

司马冰 (2015-01-14 02:56:10)

好文,想得深刻,写得好。1992年,姐妹三个多年轻啊,一算也20多年过去了。

春阳 (2015-01-14 04:18:40)

更喜欢本文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松树不可怜,可怜的是人们不尊重大自然,给自己和子孙带来的灾祸。

梅子 (2015-01-14 05:07:21)

岁月无情,我们只能调节自己的心情。

梅子 (2015-01-14 05:11:40)

唯有尊重大自然,对自然心存敬畏,人类才不至于自我毁灭;倘若凌驾于自然之上,破坏自然,终将遭到自然的报复。

可惜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阿朵 (2015-01-14 08:19:31)

梅子姐这篇写的很有深度。

梅子 (2015-01-14 10:45:20)

谢谢阿朵!

海伦 (2015-01-14 15:15:08)

梅子姐,新年好!三姐妹的留影更珍贵.

梅子 (2015-01-14 23:09:15)

海伦新年好!昨天才把你的微信昵称对上号,呵呵。

现在有条件把老照片扫描下来保存与转发,真是太好了。

木易石 (2015-01-14 23:46:51)

可怜松,可爱,可敬;可歌,可泣!

梅子 (2015-01-15 00:13:54)

她长在高处的绝壁上,但人们都给她行注目礼,你的总结就是人们的心声!

海云 (2015-01-15 14:14:02)

那一步登天不容易上吧?

梅子 (2015-01-15 14:19:47)

那个石头上有个铁环,人可以拉住这个环上去,我第一次去时上去了,第二次是冬天,没有去这个景点。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5-01-26 21:24:20)

所以,做人也一样的不能太傲,否则老天爷也嫉妒啊。谢谢!

梅子 (2015-01-27 01:09:49)

我们的文化传承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