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

                             

        元宵节过了,热闹的新春佳节留在了记忆里。亲情是联系家庭的纽带,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看看”,共享天伦之乐,上演出波澜壮阔的春运 

        除夕 团年,丰盛的菜肴,象征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大家举杯祝福,怀念过世的亲人,回味往昔的日子,打电话、发邮件,与亲朋好友互祝春节。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年夜饭、放鞭炮、压岁钱还在继续,但是除了吃,似乎体会不到原来那个味了。传统的、民族的、民间的习俗好像越来越少了。那时操心的是父母,孩子不知世事的艰难。几十年的沧桑经历,可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抢红包成为今年春节一个“新生事物”,我们抢不来红包,却看了热闹。火爆程度令人大开眼界,成为羊年新春的一道全新风景线。       
    
 
如今的“春晚”是年夜的大餐,成为全球华人的节目。不一定都会去看,但没有还真是不行。看“春晚”度佳节,恭祝国泰民安,家庭幸福。            

      人生在世,不同的年龄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今天的父母,是昨天的子女。今天的子女,是明天的父母。有的家庭三代人,中年一代承担了父母和子女的双重角色,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最值得尊重,最需要爱护。文轩里很多回家探亲和回忆父老乡亲的文章,浓浓的亲情使人动容。这就是爱,人世间最宝贵的感情。

    父母抚养子女不求任何回报,子女孝顺父母既是感恩也是责任。“可怜天下父母心”或“怜子如何不丈夫”的俗语世人皆知。海外华人的“好学区、特长班、社会实践、名校情结、打理孩子住房、操办子女婚事”等等,这当中也许有些方式方法还可以交流、讨论,比如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等等,却无不显示了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和亲情的看重。父母慈爱,子女孝顺,是家庭的应有之义。即使有的父母对子女有某些私心,似乎与孝顺没有多大关系。

这让人想起了《古文观止》中李密的《陈情表》。文中的李密44岁,奉养他96岁的祖母,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古人能做到的,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相信可以做得更好。至于24孝,时代已有很大的不同,很多观念无须提倡,也不可能复制,但是“黄香温枕”等故事,还是非常温馨。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是应当、也可能继承的。  

         节日一过,又忙碌起来,团聚凝固成记忆。  回复到平静的日子,做喜欢做的事情,让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蔡一刀 (2015-03-20 16:00:41)

永远的忠告。

明凤 (2015-03-21 05:06:27)

谢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Sujuan (2015-03-26 05:19:11)

是的,当孝敬父母,无论在什么社会文化背景。老有所靠老有所哺才能对人类社会起稳定的功能!

明凤 (2015-03-30 04:24:55)

 谢谢Sujuan!我们是过来人,由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此深有体会。你们现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工作和生活的重担,是最辛苦、最值得爱护的一代,一定要多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