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生存线上挣扎的中国文艺人

也许以往我接触的纯文艺人有限,对他们的生活只看到光鲜的那一面,一直以来也没有深入了解,可这次回加州,也可能是碰巧,遇到几位中文文艺人员,跟他们交谈之后,便有感而发有话想说。

先说我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湾区很有知名度,很多人包括我都非常地敬佩她,不仅她专业方面很受欢迎,为人处事也令人尊敬。这样一位文艺人,以前我们在一起都是谈论公事得多,不会太深入谈及私事,这次因为我的日程安排方面的困难,我和她总有时间上的冲突,估计她想跟我解释清楚,便提到这几年她十分的辛苦,做一份全工,还兼好几份半工,所以总在工作与工作之间疲于奔命。即便如此,因为房租一直上涨,她决定买一间小住房,她说的房子价钱令我错愕,我还真不知道湾区有那么便宜的房子,估计一定很小,可房子看好,贷款迟迟批不下来,我不知道怎样能帮助她?跟一位工程师朋友提到硅谷这么多有钱的工程师和中国人,对这样一位令很多人尊敬的文艺人才,   却没有一个人伸手援助,难道我们不觉得我们这些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需要这些文艺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精神上的享受吗?

在洛杉矶,见到几位电视台的采访人员,提到如今国内的同业人员,他们说收入无法相比,地位就别谈了。当然国内的电视采访人员或记者拿很多的封口费,据说若是采访有问题的单位或企业,这些单位或企业往往会给记者发封口费,动辄二三十万人民币。说到跟美国电视工作人员之间薪金上的差异就更不能提了,至少是他们三倍以上的数字,那还是普通的价格,著名的就是天价了。

而这些在美国从事中文新闻方面的人员,电视台的新闻主播不过一个月两千美金的薪水,算一算年薪只有两万多, 还不如一个餐馆打工端盘子的侍应生。他们那天来采访我,这种户外采访,一小时电视台付给他们的薪水只有十块钱。只比加州最低小时薪金多两块半而已,而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的甚至在国内时还有一定的名气,只不过苦于英文不过关,只能从事中文为主的行业,我听着这些我从来不了解的情况,目瞪口呆!

想起以前读过一些在国外生活的文人的文章,充满艰辛生活的磨难和灰暗的世界里发出的呐喊,以前常归为作家本身的个性和看世界的角度,现在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纯文人尤其是那种无法与新世界融合又被旧世界隔开的这种纯文人,没有很好的谋生手段,很容易被自己的同胞拿一把,这种屈辱和艰辛真是不足与外人道来。

再谈到中文的职业作家这个行业,我不知道今天还有多少从事中文职业作家的人,做到像严歌苓那个地步的不谈,如果只是一般般的地步,我真的不知道他们何以为生?都说文学是件奢侈的东西,从莎士比亚到大、 小仲马再到中国作家协会以前养着的那些老爷作家们,都是不需要为生存担忧的,如果还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那个闲工夫花前月下、诗词歌赋、无病呻吟?

这样一想,不仅为自己有了饿不死的职业沾沾自喜。想起前一阵子还在感叹中年职业女性对职业的鸡肋感,其实,职业上的见闻丰富我们的人生,职业所供给我们的经济条件,使得我们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如一位电视主持人说的:有多少人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专业?但其实从事一份行业还能拥有一份爱好是幸运的,把爱好变成职业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很多时候爱好的乐趣反而减少了。

呵呵,话又扯远了。说回海外的华人应该正视对从事中文文艺业界人员的的待遇,是这些文艺人经常解了我们的乡愁,也是这些人时不时慰籍我们流浪在异乡的心,我们跟他们不过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分工,为什么我们可以吃饭,他们就要喝粥?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这些精神领域里的建设者们谋的一份应有的尊重和报酬吗?

 






融融 (2012-02-28 22:19:51)

二十多年前,我到美国留学,就发现英语和华语的劳动力市场有很大的差价。因为华语是少数民族的语言,市场小,价格就便宜。我出国前当了很多年记者,还是大报呢。去应征华语报纸,钱那么少。我先生大呼,不值得不值得,还是在家里写吧,我养你。海外很多华文作家是老公养的。如果他们出去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就不可能有今天出色的成就。我可以举很多例子。

海云是超人,能够全职工作同时写长篇。换上我,是绝对不行的。不过,只有一个海云,找不到第二人。据我了解,湾区也有资深软件工程师作家放弃专业而写作的。这都取决于一个人的志向。如果写作能够让你快乐,哪怕喝粥也心甘情愿。如果让我全职工作,回来写不了文章,等于慢性自杀。我曾经做过出版社的编辑,那是我喜爱的工作,但是,占去太多自己写作的时间,后来不干了。

如果海云让老公养着,是否能够写得更好?我想答案也是肯定的。

 

林玫phoenix (2012-02-28 22:29:13)

在美国你用中文报道新闻,你说能有多少市场?美国电视台的新闻编采起薪就差不多15-20万,主播更高了,我们州地区ABC主播年薪都是几百万的。现在国内电视台职员待遇也很高,不需要封口费年薪就很可观,普通新闻一线记者年薪就20万以下,制片人都30-40万,总监一级都50-80万,象孟非一级的名主持就更高年薪200多万,还不包括自己出去代言。

海云 (2012-02-28 22:29:20)

正如那句话所说的: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我的个性允许我让老公养我在家,可能会写出其它风格的文字,一定写不出《冰雹》《放手》这样的小说。我去年在家待了两个半月,筹备网站和文集,一旦网站启用了,我又回到了职场。现在这样还能兼顾,也觉得不错。就像我跟你说的,给孩子发稿费就不用半点犹豫了。:)

海云 (2012-02-28 22:34:00)

薪水待遇天差地远,最主要还是对人的尊重。这些人其实在华人中很有影响力,就像我说的那个湾区我的文艺人朋友,工程师朋友很想认识她,可谁都没想到她生活那么辛苦,这种反差令人叹息,所以,我听了就告诉他们我要发出我的声音,哪怕很小声,哪怕没有用,我要说出我心里的痛惜!

纽约站 (2012-02-28 22:48:07)

        很羡慕那些英语流利的华人,有一份令人尊敬的工作,足以过上体面并有尊严的生活.你说的湾区朋友的际遇,虽然令人觉得心酸,但有一份全工,又能做几份半工,至少也算幸运.而在我的身边,我发现有不少的文化人过着屈辱的生活,连份象样的工作也没有.就像我一样,以自己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找份自己喜爱的兼职的工作也不易,更不论去谋求什么有尊严的工作了.虽然自己算不上文化人,但从这个侧面去探研,你说的电视工作人员,也显得是幸运了?你关注中国文化人在美囯的生存环境,我代那此生活在底层的文化人向你说声感谢!

融融 (2012-02-28 23:00:16)

美国的作家也很可怜的,除了畅销书或者得奖,很多人靠写专栏来养文学的。想靠文学作品谋生在哪里都一样,十分困难。

海外作家业余写作的也很多,业余有业余的特色,大概只有张翎比较出色。她说,被转为影视作品之前,出版的小说没有赚过钱。

 

海云 (2012-02-28 23:46:04)

我也觉得业余有业余的特色。文学创作本身就是在一种生活的积累基础上加以创造的东西,职业写作为了写而写,反而不如作为一种爱好,因为热情和喜爱而写更感人。

海云 (2012-02-28 23:48:16)

是的,当人的尊严都谈不上的时候,谈何精神领域的创造?所以,我呼吁为了这些生活在国外的文艺人谋取一份尊敬和合理的收入。

融融 (2012-02-29 00:25:33)

给孩子发稿费,要说钱,很多人有这个能力,但是,没有你海云的爱心和远见。所以,本质上不是钱的问题。

雨林 (2012-02-29 00:41:35)

也许这样的待遇,不仅只发生在海外的华人从事中文文艺业界人员中。 Harry Potter 的作者 JK Rowling,在出名前的境遇也让人嘘吁不已。 谢谢海云写下这样沉重的话题。 有些社会问题也许长久找不到答案和途径。

但是, 我们在体悟, 在思考, 在设法。

海云 (2012-02-29 01:16:30)

文和理的差异因着实用价值在哪个社会都存在。唉叹。

henrysong (2012-02-29 06:25:25)

商业社会,就是如此,市场决定一切。

二十多年前,我结识了一批画家朋友,在国内都是响当当的大牌,在洛杉矶能街头画头像挣点钱已是不错了。当然,也有其实本事不怎么样,可却很会经营的聪明人,消尖了脑袋转身向国内“发展”,自诩个著名留美华人画家的头衔,蒙国内人挣钱。那时候沾点洋气在国内还是很有市场的。搞纯艺术在商业社会是很难生存的。中国日益向商业社会发展,纯艺术一定会面临同样的困境。

为中国人公司打工,人家就是欺负你英文不好,别无出路。这是所有中国人公司的共同点。我很痛恨那些专门欺负中国人的中国人,可那些中国人,不欺负自己同胞,又有什么别的本事呢?你让他去欺负老美,他敢么?

我对我所有在中国人公司上班的朋友的建议就是,每天记帐,把所有工作加班加点的时间全纪录下来,最后找机会和老伴算总账。告他违反劳工法,看他还以后再继续欺负中国人。

 

暗香 (2012-02-29 17:01:19)

同意融融说的,有几个海云啊

海云 (2012-02-29 20:54:31)

我也是十分痛恨专门欺负自己同胞的那些人!

海云 (2012-02-29 20:56:38)

多谢夸奖,我怎么看到很多人都像我这么忙碌,远得不说,这里的朵朵妈,四个儿子,全职工作,帮我们管理网站,还写作,很多啦!

予微 (2012-03-02 05:53:22)

把爱好变为职业,有时很痛苦的。

同意海云,脱离的职场,写出来的东西,不一样!

予微 (2012-03-02 06:00:49)

所以特别佩服你们。

强人很多,成就很高,但能把才智时间金钱用于为理想奋斗,为人民服务的实在不多!

林玫phoenix (2012-03-05 17:58:44)

以中国文化的底子和本钱,在英语环境里吃饭,当然是以己之短在谋生,境况不佳没什么可说的,我有不少画家朋友,当年都是拿某某奖出来的,现在有在家看孩子的靠老婆外出谋生吃饭的,有在小作坊勉强卫生的,有的干脆改行,该干什么干什么的,反正,没几个靠艺术吃饭了,所以,当朋友家的小外甥女说:将来长大搞艺术的时候,这个朋友赶紧打消她的念头:孩子,千万别学艺术,看见舅舅没有?学艺术在美国就得要饭!还是去当工程师吧!

海云 (2012-03-06 00:21:35)

其实来问你最合适,你以前在文艺界做事,读了我这篇文章,你有没有觉得我瞧不起你?对你居高临下?你有没有感觉的我是真心的,感觉到我在呼吁,在为美国的这些文艺界的人们争取一点儿权益?虽说可能是无用功。你可以诚实地告诉我吗?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里触动了有些人的敏感神经?

西伶 (2012-03-08 23:03:28)

我在文学城无意间也看到那些人的评论(为了你我才去文学城逛的),其实我想某种程度上是她们属于比较敏感型的人。

一个人的文字,没办法去照顾到所有人的神经。每一个作家,也不可能得到所有读者的喜欢。不在意,就好了。

我倒是觉得你可以问问那个你提及的那个文艺朋友,她看了你的文章怎么想的?

毕竟,你写的那个湾区文艺人,大家都能猜到是谁,她介意你这样的文章吗?如果她不介意,那么其他人怎么看得就完全无足轻重。

哈哈,我又一次冒充“大人”讲话,希望海云不会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