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模型1

 

中国道德模型--1

            ――读《老子》笔记(2)

                            抱峰

 

      (一)道德与人同在

最初的人类面临极为严酷的生存环境,在狩猎、采摘、群居、繁衍中慢慢自我认知,懂得相互友爱并习以为常,随之数万年,大脑的某个细胞群发生了相应变异,加上外部世界印证和长辈口传身受,代代因袭;这样,渐渐有了人类道德的萌芽,并日益完善:在处理人与人关系时约定俗成地信守一些行为准则,理法。

道德是维系人类生命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伴随人类一道成长。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造就了人类,也造就了道德。国家和法律是阶级的产物,存在时间要短得多,所以主张道德服务、服从历史性的国家和法律有失偏颇。国家和法律消亡道德依然存在,道德只能与人类一道消亡。各个阶级各个民族有着共通的道德,阶级属性渗透道德社会属性而不是道德社会属性自身。道德社会属性顽强而持久。

很幸运,去今两千五六百年,人类终于可以用文字提炼、记述这一重大精神文明了。勇涉这一伟业的首推东方的老子、孔子,西方的亚里斯多德。人类不能不惊叹先驱者的智慧。

        (二)无为之德与有为之德

老子认为不应违背天地万物固有的规律,道。不违道就要无为,不忘为;无为无所不为。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老子倡导的道德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应该做的,二是不应该做的。老子强调不应该做的,抑制私欲和人的劣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的道德是无为之德。无为的对立面是有为,直抵道德本质――善,爱人,因此老子的道德又是有为之德。无为之德和有为之德两大支柱构建了老子道德观的体系。

   

        (三)善

善在老子构建的道德中高屋建瓴。在第八章里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这表明:为善要低位谦卑,吸纳众人之长,服务众人,不与众人争利;要给众人以仁爱,要讲诚信;用这样的品格治理国家和制约其它活动,以减少过失,免除忧患。

在第六十七章里进一步总括:“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要求慈柔,柔能胜强,因而勇气倍增;不奢侈浪费,因而广积财物;见到利益不处处抢在前头,因而才能领导天地万物。这三个法宝是老子守善的要领。

老子主张行善必须投入感情,而且真诚可信,即“其中有精(情),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为了行善,把发自内心的诚信放到不可或缺的位置。






幸福剧团 (2012-03-08 18:22:30)

为善要低位谦卑,吸纳众人之长,服务众人,不与众人争利;要给众人以仁爱,要讲诚信。

 

剧团感觉人在北欧,就是这样的风气。

拜读。

抱峰 (2012-03-08 22:09:42)

可见人类本性多么相通。

我们的好东西却不被重视,悲!

中国民族呼唤高尚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