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胡佛研究所读蒋先生日记

(斯坦福胡佛塔)

 

从蒋介石先生的日记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对外开放后,许多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纷纷前往阅读。蒋先生的日记自1915年至1972721日手部肌肉萎縮症不能執筆為止,跨越57年,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最完整、體量最巨的領導人日記。无疑它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为了附庸“风雅”本人也造访了胡佛研究所檔案館一次去看个究竟。檔案館对日记监管很严格,阅读日记前要签协议书以保证阅读日记后不得擅自引述发表日记中任何文句内容。不容许读者自带纸笔橡皮进入(恐怕微型相机可以作笔或橡皮里),更不容许拍照。看日记者只能抄写,纸笔一概由檔案館提供。檔案館将日记影印后装订成76册。管理员一看我就知道我是冲着日记而来,劈头就问:“你要看哪一册?”我四下一看,满室皆鸿儒,座上无白丁。你想想能读懂行书和个别草书字的人国学应该有点基础吧。

“我要第一册。”我回答。管理员看看我,将第一册递给我。我心想看什么,千万别把我当历史学家,我是来附庸风雅的。

从蒋先生的日记第一册(1917-1919)来看蒋先生小时候生活并不如意,然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抱负的青年。

蒋先生的日记最后一册(1970-1971中每页都写着“雪耻”二字,常常出现“假眠”二字。我想蒋先生在最后的日子里依然不能对曾经所受的“羞辱”释怀,但同时又无可奈何,健康日下。

我对蒋先生和毛先生研究不深,不足全面评论二者的历史功过。好象毛泽东先生不写日记,或者没有留下。蒋和毛的书法都相当出色,只是风格迥异。蒋先生的书法基本中规中矩,字的大小间距基本相同;而毛先生的字是豪放不羁,龙飞凤舞,大大小小,有如怀素狂草。历史选择了狂放,我猜中国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前的变化一定“疯狂”,这里“疯狂”是中性词,这是为了描述变化的剧烈。

仅仅三十年前,来美国象是登天一样难。那时大陆人很穷,来美国考察游览是梦想。在檔案館里,我遇到了四位来自北京某研究所的人士。只是为了研究一个课题,所里竟可以派出4人来读蒋先生日记。今非昔比啊。






梅子 (2015-08-03 11:44:50)

只可惜中国历史一直是成王败寇的循环往复,如果换个方式,两党共同为人民的福祉效力,该有多好。

天地一弘 (2015-08-03 14:34:55)

这是一个很漫长很美好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实现。

一刀 (2015-08-03 20:28:22)

权力更替用枪杆子来完成,成本太高。

捷润 (2015-08-04 06:39:58)

许多国家内战也很血腥,美国南北战争,苏联红白内战都没少死人。

捷润 (2015-08-04 06:41:05)

一定会实现。若要去看日记,我可以带你去。

捷润 (2015-08-04 06:43:50)

历史很残酷。

明凤 (2015-08-05 07:20:52)
有时也很无奈。
明凤 (2015-08-05 08:21:33)

不是冤家不聚头

明凤 (2015-08-05 08:24:41)

余英时先生认为,自传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不会嫌多,只会嫌少。那么日记就是基础了。

明凤 (2015-08-05 08:37:24)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倘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明凤 (2015-08-05 15:14:40)

谢谢介绍,下次也去看看。

捷润 (2015-08-08 05:15:32)

也是,人们有美好的愿望,但历史不能实现它。

捷润 (2015-08-08 05:21:50)

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