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弃婴(五)

      按照预约的时间我们找到了孙祥的家,那是城市里常见的大板楼的一个单元,看年头那板楼大约建于八十年代,外表已经十分陈旧。据我们事先了解的情况,孙祥家现在住的两室一厅的单元既不是孙家买的,也不是孙家租的,而是孙家的一个朋友借给他们的。

 

       我们敲门,有人应答,门开了,那张特殊的脸就出现了------不用问,那就是孙祥,蜜桃色白里透红的皮肤,兰灰色羞怯的眼睛,俏皮的小鼻子,鲜红的嘴唇,看到有人来访,嘴角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兴奋笑意,亚麻色的头发以及少年特有的抽长微微有些驼背的身条,所有的面貌特征告诉我,这就是那个孩子。

 

       “爸爸,有人来啦!”孙祥向里面喊,“来了,来了!”随着应答声从里面房间走出一位男子,三十多岁的样子,皮肤黝黑,细眉长眼,脸上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做人特有的皱纹。这个男子虽然被孙祥称为爸爸,但是从外部特征看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遗传的相似之处,除了那浓重的乡土口音。

 

       “你是孙祥的爸爸吧?”我的开场白颇象明知故问的废话。

 

       “哎,是呀是呀!”那男子答着,随即回头招呼他的太太和他的另外一个孩子出来见客人,于是我们又认识了孙祥的妈妈和弟弟。

 

       孙祥的妈妈是一个地道的苏北乡村妇女,身材高达,态度憨厚淳朴,表情木纳,不善言辞,唯丈夫命是从;而孙祥的弟弟无论从身体外貌特征还是从性格上都继承了他爸爸的特点,一样的脸型,一样的眼神,且敏捷机灵,口才伶俐,善于应对,当我和孩子玩笑的时候,我不时时机地观察了一下他爸爸的表情,我从他身上发现了那种特质,那是一种从乡村到城市发展的农民身上特有的东西,是那些曾经朴实无华的、憨厚木纳的,但是一朝见了世面的、开化了的农民身上滋生出来的潜质------淳朴的外貌下隐藏的机灵和狡猾。  

   

       当我的合作伙伴开始布置灯光、架设摄像机的时候,我以我惯有的唠家常的方式和孙祥的爸爸、妈妈和弟弟闲扯,借此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拉近和我的距离,并打消他们的顾虑,这时我发现我原有的担忧几乎是多余的,因为孙祥的爸爸似乎很想告诉我什么,他表现得非常合作和积极主动,几乎就没有什么顾虑,这种超出常轨的感觉使我暗暗惊诧。

 

        接着摄像机的红灯亮了,我开始正式采访,为了不遗漏所有的谈话细节,我们的摄像机从不间断,一直开着,即使有时摄像机师会换个角度,我们也不关摄像机,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谈话细节都被无情地记录下来。

 

        于是我们了解了孙祥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