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孩子的父母--《孩子你慢慢来》

最近我的图书储备比较雄厚,主要是老公刚刚回国探亲归来。 

新进家门的二、三十本书,静静地站在一起,等着我慢慢的一本一本地啃过去。 

毕淑敏、亦舒、艾米、龙应台、村上春树、、、要一个一个作者地会过去,其实每本都喜欢,只是一定要有写的冲动,才会写下来、贴出去,与大家共享。 

在已经读完的七、八本里,至少有一本,在我的内心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和共鸣,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 

在这本书里,主要是收集的是,龙应台做为一个母亲的一些育儿和母爱的生活小散文,这些文章一反龙应台万丈豪气的一贯文风,让你看到她作为母亲对孩子爱的款款深情。 

尽管这里的每一篇故事,都是细细碎碎的日常生活,而且龙应台的笔触也主要是点划在她的儿子华安和华飞身上,可透过这一个个故事,龙应台的笔还是深深地刻入到我的心里。做为同样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龙应台笔下的故事,让我读到了另一位母亲对孩子教育的心得和感受。这几天就在想,如果我能早读这本书二十年,也许,不,是肯定,我肯定会调整许多我和孩子相处的方式,甚至可能会改变生活和工作的习惯。 

这本书里,龙应台描写了她对孩子们非常细微的观察。她的笔墨主要点圈在双语家庭,或者说不同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书和故事对孩子们引导;家有老大和老二多个孩子的心理变化,善意地提醒父母应该怎样对待他们;也谈了对孩子学校功课和平时犯错的教育方式;以及她自己工作和孩子教育的平衡。 

非常喜欢龙应台处理孩子们在国外学中文的方式。龙应台的先生是德国人,她的家也基本是设在德国,按她自己介绍的,在家里,她跟孩子们讲中文,老公跟孩子们将德语,她和老公之间用英语做交流。好像比我们这些只讲两种语言的家庭还要复杂一些。

   安安的妈妈是个中国台湾人,从安安出世那天起,就一直只用国语和孩子说话,句子中不夹任何外语。安安的爸爸是德国人,讲标准德语,所以安安与爸爸说德语。然而爸爸和妈妈彼此之间说的是英语,没有人教安安讲英语。

    一家人住在瑞士,瑞士人讲方言德语,就好像讲国语的人听不懂闽南话一样,德国人往往听不懂瑞士方言。安安在幼儿园里,跟老师和小朋友们说的是瑞士话。

    眼睛圆圆、鼻子圆圆、脸庞圆圆的小安安,就生活在这四种语言之中。那是什么光景呢?

    在幼儿园里,华安叽哩咕噜地自言自语,大眼睛的苏珊听不懂,她想:嗯,安德亚斯一定是在讲中国话,所以我听不懂,等他妈妈来要问她看看。

    在家里,安安自言自语发一个音,一个爸爸妈妈从来没听过的新音,妈妈听不懂,与爸爸打探:是德语吗?

    “不是。爸爸说,接着问:是国语吗?

    “不是。

    “那一定是瑞语了!爸爸妈妈像合唱似地一起说。

    安安对父母的困惑毫不理睬,自顾自去捏粘土、做小猪。

    苏珊趁着妈妈来接孩子时问:欧子是什么?

    妈妈笑得很开心:猴子!安德亚斯说的是中文的猴子!

    然后妈妈问苏珊:洛伊是什么?伟娄是什么?

    苏珊解释:是瑞语的狮子脚踏车的意思。

也挺喜欢龙应台观察家里老大和老二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反应。

   吃晚饭的时候到了,安安却不见踪影。

    妈妈扯着喉咙呼叫了一阵子之后,开始寻找。游戏间灯还亮着,散着一地的玩具。沙发垫子全被卸了下来,东一块西一块地搭成一座城堡。安安在哪里?刚刚还在城堡底下钻来钻去。

    三岁的弟弟(念做底笛)已经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两条腿晃着晃着。哥哥(念做葛格)吃饭罗!草地上都结了冰,天也黑了,安安不可能在花园里。这孩子野到哪里去了?妈妈渐渐生起气来。卧房黑着,妈妈捻亮了灯,赫然发现安安蜷曲在被子里头,脸埋在枕头上,只露出一点脑后的头发。生病了吗?妈妈坐到床上,掀开被子,把孩子扳过来。

    安安一脸的眼泪。枕头也是湿的。

    “怎么了?妈妈惊异地问。

    不说话。新的泪水又沁沁涌出来。

    “到底怎么了?你说话呀!

    摇摇头,不说话,一脸倔强。

    妈妈就知道了,现在需要的不是语言。她把安安抱起来,搂在怀里,像搂一个婴儿一样。安安的头靠在妈妈肩上,胸贴着妈妈的胸。安静着。过了一会儿,妈妈轻声说:现在可以说了吗?谁对你不起了?

    安安坐直身子,揉揉眼睛,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啦!只是看到你刚刚去抱弟弟那个样子,你一直在亲他,看着他笑……我觉得你比较爱弟弟……”

    妈妈斜睇着安安,半笑不笑地说:

    “你现在还这么觉得吗?

    安安潮湿的眼睛微微笑了,把头埋在母亲颈间,紧紧紧紧地搂着。

其实,我最欣赏的是她采用的,对孩子们启蒙教育的方式。

   秋天的黄昏,叶子铺得满地,厚厚一层美丽的金黄。空荡荡的枝桠映着清冷的天空,彩霞的颜色从错综的枝桠缝里透过来。小河的清水流着凉凉的声音。

    妈妈骑车载着华安往回家的路上,看见一道古旧斑驳的小木桥,横枕着悠悠的流水,心里有点凄凉,于是侧脸对华安说:小桥——”“小桥——”安安用脆脆的声音回答。

    “流水——”

    “游水——”

    “人家——”

    “鸭鸭——”

    “古道——”

    “五道——”

    “西风——”

    “蜜蜂——”

    “瘦马——”

    “狗狗,妈妈你看,狗狗——”

     脚踏车上两个影子,沿着小河渐行渐远,渐渐融入了天的颜色,就看不见了。

   真的希望大家也能喜欢这本书。

本文写于2010年12月12日






周小哭 (2016-04-08 18:38:57)

喜欢!看到结尾眼泪竟然出来了。另外,"小桥流水人家"是我和小宝之间的暗号,每次去旁边的森林保护区,如果赶上黄昏时分,我就会忍不住在小路上指着周遭简直一样的风景和小宝合作背这首诗,最后小宝还会和我一起加上一句“高兴人 在森林”。记得第一次说完“断肠人在天涯”,小宝的眼里闪着泪花,急中生智的我加多了一句话,气氛顿时大转,其实在那种场景下,我的心中从来都有莫名的惆怅......

常约瑟 (2016-04-10 00:01:05)

谢谢介绍。我也是龙应台的粉丝,喜欢她朴实无华的文笔。

百草园 (2016-04-10 13:21:23)

小哭,去找这本书看看,可以看到不同的为母风格。我尤其感动地是,孩子为母只有机会养育一次,其实其它的事情都可以推推,包括自己的事业。等孩子长大了,飞走了,再多花时间在其它的事情上。

百草园 (2016-04-10 13:22:35)

龙应台的视觉很敏锐,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朴实无华,但还是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