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也是为了逃避那些年的教育

 

留学,也是为了逃避那些年的教育

我们让孩子留学的念头起的比较早,大约是在女儿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有了想留学的萌芽,但是对是否留学、做哪个阶段留学并不确定。

女儿四年级之前,英语学得一塌糊涂,她最讨厌的一门课就是英语。五年级开始,为了能让她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展,我就开始自己陪着她学习英语,基本的学习就是听各种英文故事,看书阅读、看英文电影等等。从五年级到六年级,一年的时间,女儿的英语突飞猛进,六年级的全市小学生英语竞赛,她就因为绝对的口语优势拿下了第一名。她喜欢上了英语,同时也因为看了很多的英美电影,她对英美文化以及科技越来越感兴趣,然后就希望能够在大学出国留学,并且为了留学她开始慢慢准备。

     到了初一,课程不再像小学那样简单了,原本觉得小学学习枯燥无味的她这时候在学习中发现了很多乐趣,和同学一起做数学题、研究一些小科技知识,本来也是快乐的。但是学校日复一日的应试练习,让她渐渐开始厌倦这种以做试卷作为唯一学习方式的学校生活。特别是有几次,她拿了一些非常难的题目去问老师,或者她对某项科技知识非常有兴趣,想进一步知道原理,于是兴高采烈地去问老师,无一例外得到的答案都是,这些问题不会考的,不需要了解。

     她每次都很失望地回来,而我也总是觉得无能为力。这样的教育现实几十年没有改变,暂时也肯定无法改变。而她最引以为自豪的英语,这时候也遇到了麻烦。只有在每次选送出去竞赛的时候,她的英语才会发挥出优势,而平时的学校考试,要么因为用了一些初中还未学到的词汇或者写了一些复杂的句式,被扣了分,英语老师劝她在写作文的时候尽量用一些初中课本学过的单词,她说,谁还能严格地记得哪些单词哪些句式是学校学过的?

     初二以后,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统统被所谓的主课所取代,看一幅画会入迷、听一首钢琴曲会流泪的她,越来越不快乐。脸上的笑容随着中考的逐渐接近而越来越少,而我们打算留学的心越来越坚定。

     中考前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电话,她的儿子和我女儿同岁,也是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了。最近她儿子的状态非常差,发展到整夜整夜不会睡觉,就算吃了安定之类的药也不起作用。

    这样的状态每年都会听好几个朋友说起来了。

    中考的压力高于高考,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当年全市的初中生只有47%能升入普通制高中,其他是要么无书可读要么进入职业高中,而中国现有的情况,职业高中的校风也实在是很难让大家接受。

    而整个初中阶段的任何一场考试,对将要参加中考的孩子来说都是没有用的,就算你一直保持年级前10名,但是中考的时候也不能稍有失误,因为所有的考试都没有任何借鉴意义的,唯一有用的只有这最后一场考试。

而中考只有一次,它的残酷性已经超过了高考,高考失误了可以复习一年再来,而中考是没有回头路走的,是不允许有任何的失误。而现在的考试成绩也出奇的变态,我们本地中考630分的满分,除掉体育30分,基本课程的分数满分是600分,而当年能上重点高中的包括体育分必须要考到590分以上,假设每个考生的体育分都是满分30分,也就是说其他5门课每门课平均不能被扣8分,这个分数在我们看来是不能有任何的失误的。说到体育考试这个事情本身就很可笑,因为中国学校体育是最不重视的,而学生基本上都能得满分,被扣12分的很少很少。当时体育考试有一项是游泳,女儿的游泳非常棒,而游泳满分的要求非常低,50米的满分要求是150秒,而且中间可以休息一次,也就是说,一个游泳可以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孩子,和一个考试前用了一个星期学会并强化一下的孩子,可以在游泳考试中拿一样的满分成绩。

    这是个多么残酷和滑稽的考试分数啊,所以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分了了几个阶段,初一初二的时候上新课,到了初三基本就是复习了,而复习就是做大量的试卷,做到每道题目都熟悉,做到每道题目都不需要思考。考试的形式决定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所谓的无差错训练,要上高分,不需要思考,主要做够题目类型,反复背诵就可以了。

    初三的时候,我女儿每天就要做大量的试卷,定期有模拟考试,然后全年级排名,相差几分就可能从第一名掉到100名。所以大家说谁谁特别聪明成绩特别好肯定能上一中的时候,老师就说,这个是不能肯定的,现在不能肯定谁能上一中,就算你平时再聪明再努力,中考的时候有稍许的差错就可能会掉下来好几个档次的学校。

而初三整整一年一年,几乎没有新的知识吸收,当时我最担心的就是这种状况。

    而整整一年,从学校里没有接触任何新的学科知识,而大量的家庭作业也就是那一张张的试卷,也占满了回家以后到睡觉前的所有时间,学校里学不到新的知识,在家里也没有办法去补充的,孩子原来活跃的思维慢慢凝固了。而156岁的孩子,原本是最容易接触大量新知识、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这一年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

    而经常性的模拟考试,不能对最后的成绩有任何的意义,每一次考试的排名都会引起每一个学生的情绪波动,而每个孩子之间都是一种竞争关系,没有团结没有协作,只有成绩只有防范。

    有段时间,和几个重点高中的孩子以及他门的家长有过接触,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初三没有任何区别,也是大量的试卷练习,每天大量的作业,没有个人时间,没有自己的娱乐,甚至多个老师对学生说:你们到这里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交朋友的,你们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你们要知道,在这里,你们不是朋友关系,你们都是竞争关系,他的成功就是你的失败......

    这样的言论让我害怕了,如果仅仅是个别老师的观点也就算了,但是我已经听到多次了,我想这恐怕已经成为高中老师的共识了。

而且想到随后几年孩子继续不停地参加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模拟考,不停地反复做一些试卷,我就觉得害怕。因为那时候孩子已经有了厌学的倾向,我真害怕再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孩子会讨厌学习本身。

    除了学习的方式,有些课程也实在让人不安。比如社会课,孩子从初一就开始拼命背一些社会政治的题目,很多题目老师也说了,答案很明确,比如只要题目中出现美国的,答案里面肯定会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8个字,很多很流行的社会问题,答案也是唯一的。我一直觉得社会的问题是可以有很多思考的,而这样唯一的答案,很容易让一个原本思维正常的孩子变得不正常起来。我曾经为了这件事说了句很过头的话,我说社会课是最迫害孩子的一门课,原本好好的孩子,几年社会课学下来,都被教坏了。

所以,在孩子初三的时候,准备出国留学的想法就彻底固定下来。

这个方面一旦固定了,突然就柳暗花明了。什么中考、高考、模拟考,统统不是很重要了,初三的时候,抽空,她依然练习她喜欢的钢琴和古筝,依然时不时画几张画,看小说看电影,一样都没有落下。

    而因为有了大量的英语小说的阅读以及口语练习,在高中阶段开始准备托福考试和SAT考试就显得非常轻松了

 

    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出国留学,虽然这样的结果可能是最后让我自己为了孩子读书倾家荡产。当时周围很多人反对我这样做,觉得得不偿失,但是我觉得,让孩子一直有一颗善良的心,有着不停息的求知欲望,有着与人为善的团结精神,以及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