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斯拉:这里印刻着“流浪”皇帝、歌德和女巫的身影

 

 

戈斯拉:这里印刻着“流浪”皇帝、歌德和女巫的身影

 

  我在德国的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哈尔茨山中的阿特瑙度过的,东西德统一之前这里是北德人——尤其是柏林,汉堡,汉诺威等地的土豪商贾们——趋之若骛的度假和疗养胜地。那是德国统一之后的第二个冬天,翌年(1992),戈斯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里,我邂逅了千年古城,“流浪”的皇帝,歌德,女巫,领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风貌与变迁。

 

 

01

  戈斯拉三面环山,人口4万出头,却拥有1500余栋被当作历史文物来保护的百年老屋。

  戈斯拉,这座曾经富甲一方的千年帝都,今天依然灿烂着。而让她飞黄腾达,至今依旧“坐吃空山”的是拉莫斯贝格——那个出土了千百万吨银矿、金矿、铅矿、锌矿、铜矿的拉莫矿山。

  相传在公元968年的某月某天,下榻在哈尔茨堡的奥托一世突然嘴馋起野味来,于是他指派手下最棒的一名骑士进山去狩猎。这位名叫拉莫的骑士立马就上路了。没多久,他就发现了鹿的脚印,跟踪至深林。但因地势愈来愈见高陡,拉莫索性把坐骑拴到一棵大树上,徒步前去与野鹿周旋。正在他准备射击的空当,听见树那边发出不安生的马蹄踢踏声。待他带着猎物返回原处时,惊讶地发现地面被他的那匹坐骑生生地刨出了一片熠熠生辉的矿石。骑士惊喜不已,揣上了几块带回古堡。皇帝见状大喜,立即传旨动工开采。鉴于拉莫的发现和功劳,奥托一世将这座山命名为拉莫山,以示永久表彰。后来,由于采矿业愈来愈发达,到哈尔茨山打工和定居的人们愈来愈多,一个富饶美丽的城市脱颖而出。出于对骑士的纪念与感恩,人们把这座新生的城市取名为戈萨(Gosa)——拉莫妻子的名字,那条从山上涓涓而下的小溪,亦被当地老百姓昵称为戈泽(Gose)。

  自968年开采到1988年停矿,拉莫山历时整整1020年。昔日的矿井,如今被改建成了一座具有现代国际水平的博物馆,亦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果您对采矿业饶有兴趣,且没有幽闭恐惧症,不妨花上13个欧,跟随着导游到井下深度领略一番。

 

02

  拉莫山的发掘给戈斯拉带来了无尽的繁荣和财富,同时也成为历代皇帝情有独钟的落脚点或“藏身”之处。在戈斯拉城南的拉莫山脚下,有一座宏伟壮观、德国现存宫殿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善、历史最为悠久的皇帝行宫。史料记载说,康拉德二世于某年圣诞节为这座行宫奠下第一块基石,亨利三世接着把心丢在了这里,在他执政的17年期间,统共下榻戈拉斯18回次之多,且每每数月之久。戈拉斯成之为“北方罗马”——神圣罗马帝国之中心,亨利三世于此功不可没。亨利四世就出生在戈拉斯,他在戈拉斯逗留的次数最多,30余回不止。亨利五世来得也算频繁,一共有10回,此外,还在这里召集过6次帝国大会。

  这座成建于1040-1050年间的罗曼式皇帝行宫,庄重且不失轻盈,坚固却不见笨拙,拱窗穹顶,大气而古朴。在行宫的正前方高矗着两尊巴巴罗萨大帝和威廉大帝的青铜雕像,伴之左右的是两头威严霸气的布伦瑞克雄狮。行宫里面最值得一看的莫过于主殿也就是帝王殿了。帝王殿由楼上楼下两个47米长,15米宽的大厅组成,上厅称之为夏厅,下厅称之为冬厅。在楼上的夏厅里可谓是满墙的壁画,满墙的故事,一张面值7.5 欧元的门票,您可从导游那里听得一般导游手册里难得读见的逸闻和传说。

  在夏厅主墙上那幅最大的壁画正中,有一威风凛凛,危坐马上的人物,此人便是当年的普鲁士国王,后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开国皇帝威廉一世。紧随其后的是他的独子,后来成为威廉二世皇帝的弗里德里希·威廉王子。在威廉一世左边有两位长裙飘逸的少女,分别指代的是现今法国境内的洛林和阿尔萨斯。在她俩手中各自擎着一座教堂,一为梅斯大教堂,一为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均在现今的法国境内。在威廉一世的右边立着铁血宰相俾斯麦,铁斧在握,俨然一副大帝国建筑师之形象。在壁画的左半部,集结着一群国王和诸侯,最前头的那个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威廉一世正在为他加冕。威廉一世皇后及其王子和公主在壁画的右半部分。浮游在壁画上空的是神圣罗马帝国巴巴罗萨大帝,在他的对面是皇母露易丝,正捧着一顶王冠 朝他飘然而去。

  在夏厅的南墙顶上有一副《睡美人》颇为引人注目而且别有一番寓意,此画所要表现和传达的是: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根本没有被拿破仑所灭亡,它只不过睡了一个长觉,在1871年,于第二帝国诞生之际又幡然苏醒。不能不提及的是,在举世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之际,第三帝国时期,戈斯拉亦曾为希特勒的一块心头肉1934年,在他夺取政权的第二年,即在此地举行了一场大阅兵,随后又把戈斯拉提升为“帝国农民城”和军备重镇。二战期间,共有61家兵工厂、冶炼厂、化工厂等等军事机器集中在此,为希特勒的千年帝国梦想披星戴月昼夜旋转不停。谢天谢地,一个短命的梦。

 

03

  在冬厅里“瞻仰”过“长眠”在那里的奥托、亨利、康拉德们之后,倏忽间我意识到,偌大一个神圣罗马帝国,既无固定的首都,亦无雄厚的资产,从北海到意大利,从奥德河到马斯河,他们是如何执政或统治的呢?

  那个时代的皇帝可谓是“流浪”的皇帝,终年骑在马背上,驮着行囊干粮,带着自己的宫廷、家眷及其随从,每日跋山涉水几十公里,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行宫。

  那个年月的马路交通与现代的马路交通断不可同日而语,冬季冰天雪地,夏日坎坷泥泞,动辄还会遭遇强盗或野兽们的袭击,故而随行和护不可或缺,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但他们可都是要给饭吃的喔!故而每到一处皇帝们都要“投靠”当地的诸侯或主教,依赖他们的供给来养活自己的大队人马。当然,与其说被诸侯和主教们养活,不如说是被农民们养活,因为所有的负担终竟落在农民的头上。不过,皇帝们也自知其趣,在生产力低下、资源贫困的年代,他们不便也不允许自己在一处长期久留,以防给当地官农造成不堪承受的负担甚至饥荒,引发不满和怨恨。所以,在成其累贅之前,他们必须走人,不断地流动或游历,把负担平摊给各个地方。

  从某种程度而言,路即朝廷,对那个年代的皇帝们来说。于是,便留下了著名的“国王之路”。于是,我恍惚明白,为什么德国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体制与我们中国人的有种种不同;为什么他们没有像中国人概念中的大都,譬如长安,譬如北京;为什么他们那么的地方主义,那么的非中央集权;为什么他们拥有那么多美丽富庶、遍地开花的小镇和古堡。

 

04 

  从皇帝行宫里出来,沿着商业街高路(Hoher Weg)往老城方向漫步,大约200米之后,您会在街道的左边看见一座漂亮的罗曼风格建筑“伟大圣十字(Das Große Heilige Kreuz)。此乃一座诞生于13世纪中叶的教会医院&孤儿院,历数德国最早的慈善机构之一。

  在圣十字的斜对面,有一条名叫阿普祖赫特的小河,小河边有一古老的水车和一条僻静的小路。沿着这条小路可一直走到沃特溪畔的沃特街(Worth Str.)。戈斯拉有两溪一河,沃特溪、戈泽溪和阿布祖赫特河。沃特溪上跨着一座小桥,小桥左边有一家衍架结构的中世纪磨坊(Worthmühle),古典而美观,里面是一家专门经营野味和生态肉食的地方风味饭店,夏日可坐在花园外面的七叶树下畅饮一杯当地老牌——清爽可口的戈泽生态麦啤酒。

  小桥的右边即是戈斯拉博物馆。离这里不多远有一所天主教小学,几百年前它曾经是一家旅店,1777年和1783年歌德先后两次在这家“罗马皇帝”下榻。在这里,我生平头一次“邂逅”歌德,隔着时光,激动之心情可以想象。可后来,发现歌德吃过睡过游过的地方多去了,最初的兴奋感和新鲜感也遂之失而不再复得。值得玩味的是,歌德给戈斯拉留下了这样一句评语:“这个城市腐朽其特权之中。”(Die Stadt vermodert in ihren Privilegien)歌德为什么这样说?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好想知道。

  从这里往市中心大约不过100米左右的距离。一路溜达着看过市政厅、金鹰喷泉后,在集市广场某个咖啡馆或饭店里坐下来,边吃边喝边等待着广场东头“财政大楼”的那道山墙上小门开开,木偶出来,在钟琴的伴奏下上演拉莫山的矿工生活。

  倘若时间充裕,建议去号称德国最漂亮的锡人儿博物馆小转一圈。锡人儿博物馆就在广场附近一座有着500年历史的老磨坊里。博物馆不大,但展品丰富多彩,活泼且精致,童话、传说、民俗、矿山生活,戈斯拉长达一千年的往古来今皆可在这里一览无余。

 

05

  戈斯拉的小镇故事里离不开一个话题:女巫。

  在黑暗的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发生过一场持续数了百年之久的宗教迫害和“惩治女巫”的恶潮,其手段极其卑劣残暴。从1518世纪期间,大约有为数5万人的男女惨遭厄运,其中80%的受害者身为女性,而天主教、新教、包括世俗法庭均为非为作歹的刽子手。

  于那个可怕的冤案迭出的时代,戈斯拉可谓是贴上了“女巫”之烙印,盖因几起著名的女巫审判均在此地发生和进行。

  其中有一名叫玛格丽特·黑勒布兰特的女子,被诬告为女巫而遭受逮捕,严刑拷打了五周之后,非但对所谓的玩弄巫术,制作迷魂汤加害于人的罪行供认不讳,而且还承认自己与魔鬼发生过交媾。对判官来说,此巫婆分明与撒旦有缔约无疑。在戈斯拉市档案馆,当年的审判纪录依然有据可查:“……她去布罗肯山跳过舞,骑着长柄的扫帚。”1588924日,玛格丽特·黑勒布兰特被判处以“活焚,杀一儆百”的死刑。在被押往集市广场柴火堆的路上,玛格丽特·黑勒布兰特撕心裂胆,边哭边叫骂。但是,这个可怜女子的最后挣扎又有甚用?对现代的我们来说,此乃一宗显而易见的冤案,可是在生产力低下,加之司法又为宗教所把持的时代,一旦有生存困境出现,譬如饥荒、贫困、流行病以及天灾人祸等等,出于恐慌和无知,人们很容易把一切归咎于一种非自然力或超自然力在作怪——妖魔、鬼怪或巫师。所以,像玛格丽特·黑勒布兰特如此小人物的命运是十分无奈且充满悲剧色彩的。所以,当我回头再看那些满城满街神态各异的巫婆玩偶时,心情不禁蒙上了一层灰黯,不再觉着她们滑稽好玩,更勿宁说把她们带回家了。

  女巫的故事成为欧洲历史黑暗的一页,以致于后来演变成为一个与此息息相关的狂欢节日:瓦普几司之夜(Walpurgisnacht)。每年春季430日的这一天夜里,远远近近成百上千的居民和游客把各自打扮成奇装异服的女巫和妖怪,肆无忌惮地骑着扫帚招摇过市,然后成群结队从戈斯拉城中向布罗肯山巅进发,在位于那里的巫婆据点穷舞狂欢。布罗肯山海拔1142公尺,是德国北部哈尔茨山麓的最高峰,夏短冬长,风冷雪寒,一年四季大约有300多天云雾紧锁。据说,倘若在大风雪天气进山,由于光波折射之缘故,进山者面前有时会呈现自个儿的虚像,不知情者,会大惊失色,误以为自己撞见了鬼。故此,当地人很少于冬天上山,大概是害怕遭遇如此“不测”的吧?

  在我所生活的西南部德国也有人过瓦普几司之夜,但主角不是巫婆,而是零星少顽,虽不及戈斯拉布罗肯山那般疯狂和人多势众,但也够恶作剧的。每逢五一劳动节前夕,邻里之间必然相互提醒,把房前院后所有可移动的家什,诸如花盆、躺椅、垃圾桶、门饰等等统统请回家中。倘使这个日子被您不小心给疏忽了,那第二天可就麻烦啦,您就东南西北四下里去寻找昨夜间的失物吧!

 

 



  瓦普几司之夜(Walpurgisnacht)

  瓦普几司之夜,即 51日前夜,亦称女巫节。据民间传说,这天夜里除了妖魔就是妖魔,首当其冲的是女妖,她们骑着扫帚飞到布罗肯山,在那里与魔鬼聚舞交欢。之所以“瓦普几司”,其中有一种解释说它缘起于8世纪一名生活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境内的本笃会修女瓦普嘉(Walpurga)。传说她生前手到病除、武艺过人而且身怀驱邪避妖的绝技,因此被提任为海登海姆修道院院长,并于870年的51日由教皇哈德良二世册封为圣女。不过,瓦普几司之夜与瓦普嘉两者之间的干系迄今为止仍未得到百分之百的考证。

  可以肯定的但是,布罗肯山作为女巫据点首次出现于1540年。布罗肯山系哈尔茨山麓最高峰,海拔1142公尺,一年到头逾300多日云遮雾障,冬季尤甚风寒雪狂,当地人故而心存敬畏。歌德和海涅都几曾慕名而来,寻求灵感,后者著有《哈尔茨山游记》,前者将布罗肯山写进了《浮士德》,使其名噪天下。

  其实,早在瓦普几司之夜出现之前,51日原本是个迎春的节日。在古日尔曼人眼中这一天是夏季的开始,女巫们带着扫帚去扫雪,雪尽寒止,春满人间。可为何偏偏是布罗肯山?大概跟一个古老的日尔曼神话有关。传说神王兹定于430日晚举行隆重婚礼,考虑到最好离各路神仙近便一些,故而把地点搞定在海拔最高的布罗肯山山巅。后来到了9世纪,哈尔茨地区开始基督教化,诸如此类的世俗节日遭到了禁忌,念旧的当地人只得把自己伪装起来,以草耙、粪叉等农具为防范之器,秘密前往布罗肯山过春节。而山里的老百姓就想了,上山的路被封死了,但凡上得了山的必定非凡之人不可,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而今,瓦普几司之夜演变成了一个名正言顺、自由快乐的“女巫”狂欢节。

 

 






山泉水 (2017-01-17 09:30:31)
谢谢分享!我和我先生今年4月底5月初会在荷兰比利时度假探友,大部分时间会住在Urtrich。如果时间安排的过来,我会去审判女巫的地方看看。 我不知道具体地址。到了当地再去问问。不知你住在德国西南部什么地方?要是近的话,我们能见一面多好! 网上看到的:" 世界上著名的女巫镇,除了戈斯拉尔,世界上还有一些著名的女巫镇,它们每年也会有类似女巫节这样的盛会。虽然每个女巫节的主题不尽相同,但都能在其中感受到浓厚的魔幻气息。 奥德瓦特:这座女巫镇位于荷兰乌特勒支省,最出名的是1595年建的女巫审判所。在“猎巫运动”时,荷兰人就在这里审判女巫。"
岩子 (2017-01-22 21:48:50)

真的吗?4月底5月初正好我在德国。我住在德国西南部的美因兹附近的Bad Sobernheim,离法兰克福100多公里。

Urtrich,我好笨,怎么没找到呵?或是Utrecht?

你们是跟团呢?还是自驾?是啊,如果我们能见上一面该多好啊!你有微信吗?让我们一起向这个目标努力吧!

抱抱!Innocent

山泉水 (2017-01-25 07:25:17)

岩子,我写错了,是Utrecht ,荷兰阿姆施特丹边上的大学城。此次休假是自驾游,主要在荷兰看花海,到牛角村住上两晚。休闲为主,加上到比利时安德维普看老朋友。 回头我们微信连上后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