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湘西 之二-那一只承载着历史的凤凰

凤凰,依偎于沱江之畔一座经历了三百多年岁月沧桑,却又古韵犹存小城,背负着很响的名声,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它是中国三大古城之一,与云南的丽江,山西的平溪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它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它是传说中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据说不少读过《边城》的人们,都会来到凤凰,踏着古朴的青石板路,漫步于蜿蜒的沱江边,去追寻沈老笔下那个旖旎纯净的湘西,温婉多情的翠翠,还有那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我踏上凤凰的土地时,还没有读过“边城”,无法从那些斑驳古朴的城墙小巷里,去追逐沈老笔下那个故事里的场景,那就只好用我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去捕捉和读解这只承载着历史的凤凰,并把它刻印在脑海里,待日后有机会拜读沈老这部名作时,我相信,从那些鲜活的字里行间里,再去寻回记忆中凤凰的旧城古巷,青山秀水,那必定会有另一番的情趣。

 

我们下榻的酒店,就在沱江边上,所以,我的凤凰之游,是从沱江开始的。沱江,是凤凰城的母亲河,它河面宽阔,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两岸是古色古香,土风浑然的民宅客栈,饭馆店铺。江中有一条石墩小木桥,很窄,窄到对行的人都得侧身而过,据说这是当年唯一相连彼岸的通道,历尽了几百年江水的冲刷洗礼,小桥依旧,只是,随着江面更多桥梁的筑建,这条当年作为人们进城的唯一小桥,如今更多的,成为了游客闲逛游玩和摆拍的地方了。



 

据说,沱江的水是清浅平缓的,但因为我们到来的前夜下了一场大暴雨,沱江水位上升,水流湍急,本来清澈的江水也变得浑浊如黄河了,而江边一架古老的水车,此刻也在滔滔的江水中有节奏地转动起来,仿如在吟唱着一首远古的歌谣。



 

漫步堤岸,放眼沱江,有如一幅色彩厚重的历史画卷在汩汩流淌的江水里徐徐地舒展着,江中一排排怀旧的木艇,转动的水车,江面上古韵犹存的小木桥,石板桥,江两岸飘拂的树影,典雅的吊脚木楼,浑然描摹出一幅古朴秀丽的湘西水乡画,而当时那一江滔滔的“黄河之水”,为它的清秀平添了粗犷的一笔。那一刻,置身画中的我,也仿佛逃离了现代的俗世凡尘,回到了清静安宁的远古。



 

走过了跨越沱江的虹桥,就到进入了凤凰熙熙攘攘的主城区了。在这座经历了几百年风雨沧桑的古城,东门城楼和北门城楼尚存,爬满青苔的斑驳里,淤积了多少沉重的历史?又见证过几番小城的起落兴衰?朝阳宫,天王庙,万寿宫,大成殿风采依旧,厚重威严的大门内,写着多少古城的传说?



 

沿着伫立岸边用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行走,踏着刻满历史印记的青石板路,悠然地在纵横交错的古街小巷里穿行,感觉就像在翻阅一本底蕴丰厚的史书,在这部史书的字里行间,活鲜鲜地闪动着古城的风貌,苗家人的风情习俗,传统文化,还有一个个出自凤凰的名贤们的故事,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湖南神童”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



巷子里的手工作坊,摆满了色彩纷纭的传统工艺品,比如腊染,棉织等等,美得令人流连忘返,即使不买,也忍不住要驻足欣赏一番;街道边的传统小吃,香气四溢,让人有款款欲试的冲动,却只怨胃口太小;民宅里居住的人们,敦厚淳朴,他们的生活节奏,就像缓缓流淌的沱江之水,有条不紊,恒古不变,让人感到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与安详。



 

走着,看着,吃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开阔的凤凰广场,广场正中,腾飞着一只国画大师黄永玉笔下的凤凰,这个古城的符号。这只用古铜铸成的凤凰,栩栩如生,我在想,它的黝黑的躯体,一定沉淀着历史的淤积,背负着很多古城的故事。



 

夜幕下的凤凰,又是另一番令人惊艳的景致。沱江边木楼内射出的霓虹彩灯,在平静的江水里倒影出一柱柱璀璨的光影,虚实间,令灯火阑珊的古城蒙上一层梦幻的绚烂,仿佛给朴实无华的凤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彩衣。然而,我相信,当短暂的光芒黯淡后,凤凰,依然是那一只承载着古城历史,灵动秀丽,古朴的凤凰。



 

说起来,我这趟回国,似乎与古城结缘,短短时间内,已经游玩了三个古城。其实,并非我对古迹有什么特殊的偏爱和情结,只是,这样的安排,全在有意无意间。说实话,走过这几个地域不同,风情各异的古镇,我发现,古镇,其实都有着大同小异的外貌,黛瓦粉墙,青砖木门的建筑,斑驳古朴的街巷,只是,不同的习俗和文化底蕴,赋予小镇不一样的风情,各异的民间传统小食,令小巷飘忽着不一样的味道,对于匆匆过客般的我们,穿行于古朴的青石板路,就仿如浏览一幅油彩浓厚的历史画卷,细读那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并在那些外观相似的古镇小巷间,品味它们不一样的内涵。而对于历史知识贫乏的我呢,在古镇走一趟,也算是补上一堂景物交融的历史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