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从“道路以目”至“七三二一”

以史为鉴——从“道路以目”至“七三二一”

周厉王暴政对民,决定增加赋税,以维持天子花天酒地的生活。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一些大臣劝诫周厉王,百姓则背地里咒骂他。

可周厉王根本不听。他让巫师去监视百官和老百姓,如果发现有人谈论“暴政、税收”,咒骂厉王,就抓来杀头。从此,人们虽有不满愤怒只好往肚子里咽,谁也不敢再说出来了。熟人在路上遇到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成语“道路以目”就是由此而来。

一位大臣曾抖胆对周厉王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周厉王仍置若罔闻。最终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三年后,忍无可忍的造反民众冲进王宫,周厉王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了几位随从,偷偷从后门溜出王宫。逃奔到今山西霍县。

后来,到了中国的另一个朝代,坊间百姓盛传某大臣与君王面和心不和,可能会在秋天的某个关键时点“粗大色儿”。

由于君王一贯高压限制民间舆论,导致人们畏惧,不敢用正常的语言谈论朝政。否则,妄议君王,要遭法办。

某日,朋友圈传出“21如何如何”、“21要被如何如何”的议论,并且很快被刷屏。这21是什么意思?这么烧脑的词汇到底是指什么?百度也无果,最后对方抛出一个公式“7×3=21”。见此,恍然大悟。哇……,这种脑筋急转弯,真是奇山啊!厉害!佩服!各位看官,你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吧!

后人就把中国那个朝代的那种现象,归结为四个字“七三二一”。

从“道路以目”至“七三二一”,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中某些东西一直根深蒂固的保持着残留。这会不会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你是不是也有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感觉呢?

(全文完! 2017-9-24)






杭州阿立 (2017-10-04 11:50:17)

有道理

鐡手 (2017-10-06 05:15:02)

谢谢支持,认同!Laug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