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远方

                                 

                                          何处是远方

 

       大家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人类历史相当长的过去或者说大概延续到上个世纪结束,这个诗和远方代表着一种理想的向往与追求。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很不满意,我们向往更纯粹更美好的生活,用“诗和远方”来安慰自己激励自己。这是很有效果的,古人也这样,所以诗文成就很高的人往往都是生活很不如意的人。

可是到了新世纪,尤其是过去十多年后,问题还是来了。“诗和远方”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一种笑话,老是念叨这个的基本被看成痴子,即使当面不说。

为什么呢?

其实,在以前,大家生活的条件比较差,所以会用想象来弥补生活的不足,物质缺乏精神饱满,还是可以平衡的。现在呢?能有的不能有的似乎都有了,想吃的想去的基本上都能满足了,这个世界仿佛一夜之间被脱了个精光,还有什么神秘的?还需要什么诗和远方?还有什么诗和远方?都不是事儿。

这当然是个误解,刚才说了,“诗和远方”是一种理想代表,如同我们会用喝酒来代表聚会的意思一样。聚会不一定需要喝多少酒,追求理想也不一定是“诗和远方”。不会写诗不代表不会诗意地生活,不去远方也不代表没有理想追求,换言之,会写诗也不代表一定高尚,去了远方也不代表一定很美好。

那么,诗和远方究竟是什么呢?

在我个人看来,诗的高雅性是不曾改变的,改变的只是一些人的个人理解。以诗的名义发布自己庸俗的感知与曲解是一些人的消遣,在他看来,诗就是这么个可以装点一下的东西罢了。远方呢?在这些人眼里就没什么远方可言了,有点钱哪里去不了啊?这样的认知也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有道理的地方就在于社会进步导致这部分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这样看待“诗和远方”,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不会这样的。

问题是眼下的生活还是需要“诗和远方”,即使再发展很多很多年也一样,可以这样说,只要人类还存在就需要“诗和远方”。这已经成为人类的精神支柱,没有这个,就没有人类的世界了。

“诗”代表高雅的文明,这是一种境界的表达;“远方”是更高理想的追求,并不是地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当今的世界是理想中的状态吗?有一些个体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一切,我也认为很不简单,但放到全局来看,你所获得的又算什么呢?一片树叶上满是蚜虫,这些蚜虫很努力地占领着属于自己的空间……可是这片叶子飘落了,蚜虫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这只是一个小比喻,不必很激动。

明白什么了吗?

向往诗意不必写诗,也不必盲目地崇拜写诗的人;憧憬远方不必去远方,也不必轻信去了远方的人。

 

 

 

 

 

                二0一七年十月二十一日二十点






司马冰 (2017-10-22 01:02:03)

远方,那是心的港湾。心在哪里,哪里就是远方。罗老师好!

木桐白云 (2017-10-22 01:49:02)

有道理,这个远方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是个人的,一是社会的。

海云 (2017-10-24 18:08:08)

以诗的名义发布自己庸俗的感知与曲解是一些人的消遣。。。一阵见血

现在有人写的诗,我都不忍读。

木桐白云 (2017-10-28 23:47:23)

这些人糟蹋了好东西还以为自己才华横溢,时间会给出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