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个海 第十六章 河北路九号 (一)

 (一)青岛早期里院建筑之一

在青岛老城区有一个默默无闻、年久失修的里院,河北路九号。走进这个里院,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贫民窟的气象。然而,这个里院在民国时期,曾经是一个非常优雅时尚的住宅,这儿住了一家老青岛有名望的大家族——我的母亲梁今永的娘家梁氏家族。

青岛里院建筑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青岛人的一种独特民居形式。河北路九号,是青岛早期里院建筑之一。

日本第一次占领统治青岛期间(1914年11月一1922年12月),我的外公梁善川在青岛西区临近劈柴院的一条叫直隶街(德文Tschili Straße)的原渔村地段买了一块地(现改为河北路)。现青岛市建设档案馆收藏了一份日本殖民当局”房地科”的文件,此证明验证外公是拥有者,上面有用毛笔字书写的两行字:

”查梁善川,直隶路一番地私有地一段,面积一零二七平方米。”

 

外公梁善川之所以选择买下当年还是比较偏僻的“华人区”地产,是因为他敏锐的的直觉告诉他,这儿因临近江宁路上刚盖好不久的劈柴院,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中下层民众集聚的华人区商业中心。他想在这块空地上盖一个二层里院,不仅是为了自已的梁氏家族居住,也是为了外地来青岛的商人可以在这个华人区商业中心有个落脚之地。

河北路九号的建筑蓝图是由从没有学过建筑工程的外公梁善川自己设计的,外公设计的这个里院蓝图巧妙结合了西式洋楼与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他把里院的每一间屋子都设计成相同面积,长七米宽六米,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奢侈的布局。里院有两个出入大街的门洞,门洞口的两根石立柱上雕刻着花纹装饰,显得气派美观。这两个门洞现在有两个门牌号:河北路九号与十一号。

建筑蓝图画好后十一天,外公取得了河北路九号的建筑许可证,这张编号为743号的建筑许可证,现在仍存放在青岛市建设档案馆。许可证上记录着外公申请河北路九号建筑的备案日期,是按照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大正十一年十二日,即公元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二日。(注释1)这张建筑许可证的签发日期,是一九二二年一月二十三日。

这个743号建筑许可证,揭示了生活在日租界的青岛人申请建盖民房的程序(日本取代德国统治青岛租界 1914年11月一1922年12月)。许可证上盖有十个官员审批的印章:系主任、科长、起案者(备案者)、财务科、事务官、财务科土地系、工务系、X道事务所(?)、事务室。这些印章的名字大都是日本殖民者,著如高宫、葛西直作、吉岗、祥田……。

这十个审核部门的上级长官,署长,並没有在这个743号建筑许可证上盖章签字。署长的审核批文是单独的一份文件。能够通过这么多部门的审核,我想外公这个业余建设师当时一定会暗自窃喜吧。

 (二)如期竣工

河北路九号里院见证了青岛历史的一个重要变迁。外公梁善川拿到743号建筑许可证十二天之后,一九二二年二月四日,中国与日本政府双方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规定日本将“德国旧胶州租借地”归还中国。

一年之后河北路九号里院竣工时,外公梁善川写了一份建筑竣工报告。这份报告是这样写的:

为呈报事

奉钧署发给建筑许可证743号,准於直隶町一番地建筑房一处,业将开工日期呈报在案,现该项工程已予十二年正月二十日如期完竣,理合备文呈报钧暑,伏祈。

呈具人

姓名梁善川 

年龄四十五岁

籍贯广东香山县

职业房产实业

住址北京二十三番地

 

初看外公用毛笔书写的这个文件时,我着实纳闷了一番。只接受过小学中文教育的我,搞不懂为什么精通书法的外公在书写第一行的“为呈报事奉“时,把这个“奉”字加进来。这个字不是应该与下一行的“奉钧暑发给建筑许可证743号”连接在一起吗?

为此我隔洋请教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侯会教授(注释2)。侯会教授通过微信告诉我,外公写的这类旧式书面材料,都是有固定格式的。因为“钧署”是对旧时主管衙门的敬称,所以书写时要特别另起一行顶格书写,以示敬意。在这份文件的结尾处也是采取了同样的形式,把“钧署”二字另行顶格。

审核外公这个里院竣工报告的钧署主管衙门,不是一年前批发给他建筑许可证的那些日本殖民者了。外公梁善川是在民国十二年正月十五日,既公历一九二三年三月二日完成了河北路九号里院的建造工程,三个月前,北洋政府已经于一九二二年十月,正式从日本殖民者收回胶澳租界地,设立了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注释3)

外公在这份竣工报告中用的是他的虚岁年龄。一九二三年他的实际年龄应是四十四周岁。报告上用的地址,北京路二十三号,是外公于一九一零年从烟台搬迁到青岛时盖的第一所家宅,这个家宅后来有三个门牌号,北京路二十二至二十四号。这个老宅现已不存在了。

 (三)“存善里”

外公梁善川递交这份里院竣工报告时,神怿气愉,他为青岛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回归中国而欢欣;他信心满满,自以为会顺利通过验收並拿到里院的使用证书。

然而,令外公梁善川大失所望的是,他的竣工报告,没有通过检验。新成立不久的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的一位派员去竣工的现场检验,发现外公没有事先申请核准就擅自修改了原蓝图上的窗户与房门。于是,在外公收到的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第二四七号公文中,对他“殊为犯事”作出以下决定:

批原具呈人梁善川

……该具呈人所筑楼房门窗位置与原图间有不符,虽无妨碍,而事先並未呈奉核准,擅行变更,殊为犯事,仰即另行绘及图书,並将变更理由切寔声叙,呈后核夺,再行饬批,此批。

外公在河北路九号建筑过程中为什么一下子心血来潮,改动了自己设计的蓝图,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这也许是他生性不拘一格的个性的表现吧。

几天后外公把重新修改的蓝图与书面解释呈交给胶澳商埠督办公署。一位专员去工地现场检验后,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签署了第三二九号公文,准许外公先行使用河北路九号里院。这是公文里的部分内容:

批原具呈人梁善川……该具呈人声叙楼房改筑理由,不无可原,业经本署派员检验,查兴所具图书尚属相符,应准先行使用,仰候本公署建筑规则公佈后,再行添发使用凭照,此批。原图分别存发。 一九二三年四月二日印发

 

接到这份公文后,外公梁善川立即举家从北京路二十三号迁入了河北路九号里院。外公把家人按置在里院的二楼,里院的一楼房间则出租给来青岛经商的商人。外公为新居起了一个名字:存善里。

 (四)“楼高月得先”

外公梁善川迁入河北路九号那年,一九二三年,他的好友康有为也在青岛买了一所房子。从此康有为成为河北路九号的常客。康有为与外公梁善川的友谊始于一八九八年。那年光绪皇帝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下令追杀康有为。康有为搭乘了英国太古公司“重庆”号从天津太沽港逃亡,当重庆号抵达烟台停泊检修时,一个十九岁的广东同乡陪同康有为在烟台马路上漫步了几个小时,顺便买了一些烟台梨与纪念品石子。他还为怆慌逃亡的康有为慷慨解囊。这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就是我的外公梁善川。外公为此惹上了麻烦,他的家产被登莱青道台李希杰查封,他只身逃往广东唐家村老家躲藏了好几年。

当年康有为到河北路九号拜访外公上楼时走的楼梯,不是通往二楼的主楼梯。他走进里院门洞后,径直穿过里院天井,一直走到里院的后院。在这儿,紧贴着里院后楼的外墙上,有一个通往三楼的狹窄楼梯。在这三楼上外公为自己特别建造了一间屋子,大约三十八平方米。房间的楼梯口处有一个小厕所,厕所外有一个七、八平方米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摆放着一把外公的太师椅。

这个三楼的屋间,是外公梁善川后半生隐居之地,也是外公接待康有为的地方。他们在这隐蔽之屋饮茶聊天,欣赏外公收藏的古物与字画。聊得兴起时,康有为会挥笔洒墨作乐。

 

青岛市博物馆收藏了一幅字贴:“善川仁兄:地僻人难到 楼高月得先”,就是当年康有为在河北路九号三楼外公的这间屋子里书写的。“地僻人难到“,意指外公梁善川在直隶街(河北路)原渔村建盖的这个里院,当时还是个人烟稀少偏僻地方。”楼高月得先”,除了意指外公为自己盖的这个三楼房间当时高于周边其它建筑,还含有外公孤特自力、志行高洁的傲然个性。

外公梁善川在河北路九号居住了三十二年,直到他于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去世。外公有两位妻子,先后共生了二十一个孩子。在这三十二年里,从这个里院走出的梁氏家人,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动荡变迁。他们之中有人为国捐躯,有人参与过五四运动,有人协助过二战的中国盟军,有人卷入建立共和国的革命洪流,有人在文革失去了生命,有人被打成右派,也有人在商业、教育、人文、宗教、科学等领域里有所成就。然而,他们现在都已隐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待续)

注释1  大正年, 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 1912年7月3日 — 1926年12月25日

注释2  侯会,教授、北京文艺学会古代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所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编委

注释3  胶澳商埠,直隶北洋政府,其存在时间为1922-1929年,中华民国十二个直辖市之一的青岛市政府前身  






春阳 (2017-12-29 19:28:12)

又看到常大哥的新文章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祝常大哥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常约瑟 (2017-12-29 21:04:40)

谢谢春阳。祝你与家人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