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瑞:向死而生?甘之若饴!——长篇小说《凭灵魂生育》赏析

 

任何寻求毫无保留倾诉的心灵,都有着对爱情最真挚最纯粹的体悟。如果作家没有对心理的独到见地和深层的哲学探讨,仅凭笔墨功底玩着看似高深的文字游戏,那么他不能被称为真正的作家,更不会留下问鼎人心的力作。

 

国内首部探索苏格拉底式的师生恋爱情小说——《凭灵魂生育》,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深刻剖析与情欲关系的细腻体察,在专业的哲学和心理学的架构下,由浅入深地剖释主题与丰富内核,使得这部作品成为集文学性和思考性于一体的佳作。

 

以下将以心理学视角,从小说中性与爱的关系、爱情的过程与结果以及灵魂升华三方面,略抒拙见,望窥得一二。

 

 

 

 

美国南方出版社:

 

http://plhsy.dixiewpublishing.com/

 

亚马逊:

 

https://www.amazon.com/Linghun-Shengyu-Chinese-Zhehong-Xiong/dp/1683720482/ref=sr_1_19?ie=UTF8&qid=1492650673&sr=8-19&keywords=Dixie+W+Publishing+Corporation

 

 

 

一、一树梨花压海棠

 

 

 

初读之下不难发现,小说的一大特色是以大胆而精准的笔触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勾勒。细品方知,对性与爱的关系之主题探讨更有其厚重所在。这个故事精灵通透,爱与性的面纱以最真实的方式被轻轻揭去。

 

1997年版本的电影《洛丽塔》曾被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不难看出这个颇具诗意的译名有着点情色的味道。“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小说《凭灵魂生育》中男主人公余旺和女主人公程旖旎因《洛丽塔》结缘,后来相知相爱的过程,也在无形中走向“洛丽塔式”的宿命。可不同于《洛丽塔》结局难以言状的悲恸,《凭灵魂生育》的师生恋哺育了更为清澈的灵魂,这一精神产儿也让小说的格调得以升华,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古今中外,艺术作品中从来不缺少对师生恋的探寻,从金庸《神雕侠侣》中的姑姑与过儿,到琼瑶《窗外》里的江雁容和康南,从许鞍华导演《男人四十》中张学友饰演的语文老师与林嘉欣展现的早熟少女,到罗斯《垂死的肉身》中62岁的教授与24岁的姑娘。而婚外恋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英国作家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如何在作品中带出新意和深度,无不考验着创作者敏锐的嗅觉和扎实的功底。《凭灵魂生育》中明确传达着“性、爱情和婚姻有着彼此独立的功能”这一初看咋舌、细思在理的观点。作品中余旺和程旖旎对性和爱的观点可用爱情模块理论解释,这也是两人一拍即合,彼此引为知己的关键。爱情模块理论从“功能分解”的方法出发,将性、爱情和婚姻分解为三个功能独立的模块或单元。换言之,性、爱情和婚姻,三者彼此的功能互不相同,它们分别有着独立的功能。性的功能是为快感而快感;爱情的功能是为幸福而幸福;婚姻的功能是为繁衍而繁衍。

 

主人公余旺的一生,有一次悲怆性的初恋,一次尝试性的爱,一次婚姻,三次婚外恋,而贯穿其间的中心旨趣则是哺育爱欲的师生恋。青涩的初恋程韵,初尝禁果的张少颖,步入婚姻殿堂的妻子安琪,身材丰满、满足余旺对“乳房意象”的所有美好幻想而闯进余旺生活的保姆李玲瑶,在余旺引导下逐渐打开心房、勇敢踏出第一步的学生渝儿,这些性与爱的经历让余旺的追求产生了由量到质的跃进,性是身体的感觉效应。“我渐渐学会了在爱情与性欲之间找到必要的平衡。渝儿对我起到了爱情聚焦’的作用——多一份爱的激情,少一点性的因素;爱情是两性关系的主导因素,而性只是爱情的必然伴随物;爱情本身就意味着性,但性并不必然意味着爱情……”

 

成熟稳重、已然成为爱情大师和女性身体探索者的余旺,在对的时间邂逅了热情奔放、灵敏聪慧、美丽动人的程旖旎,所有美好,恰逢其时,爱情必会轰轰烈烈,彼此在灵与肉的交流中孕育了精神的产儿,这不仅高于对肉体和性欲的迷恋,更超越了对幸福和爱欲的追逐。

 

 

 

二、长恨人心不如水

 

 

 

余旺说:“爱情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因爱而激发的幸福体验本身,已然是爱情的全部。

 

影片《青蛇》中道:“留人间几回爱,迎浮生千重变。与有情人做快乐事,未问是劫是缘。”爱,是一个动词。主人公余旺也真正做到了如果爱,请深爱,爱到不能再爱的那一天。无论是整部作品中余旺从对爱的懵懂小伙到爱情大师的蜕变,亦或是与六位风情各异女性的情感故事,爱情过程见证的不只是甜言蜜语、海誓山盟,更是凤凰涅槃。

 

对女主人公程旖旎而言,尽管她朝气蓬勃、大胆灵动,但自小缺少父爱的她骨子中有着很深的恋父情结。在程旖旎与余旺的爱情中,余旺不仅带领程旖旎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丰富阅历,指导她的本科科研项目提升专业性,甚至付出巨大代价帮助她顺利出国深造,更如父亲般精心呵护着旖旎成长、成熟,弥补了她缺失的那块对父爱的渴望。谁又能说这一爱情过程的体验不是弥足珍贵呢?

 

爱情仿若罂粟,多少男男女女在它的面前被征服,自动缴械投降,束手就擒,甘心做彼此的俘虏。这一过程中关系的吸引、试探、博弈和交融也格外迷人。如磁极异性相吸的爱情像极了两人的初遇,经过了摸索后的博弈更像是两个相斥磁极的靠近,而欲望正是那想紧压由吸引与排斥相织而成的空间的张力。情感的付出始终都是一个自我流逝的过程。余旺在爱抚旖旎时,会不自觉想象她曾经爱过恨过的男人;旖旎也会假意在不经意间透露季笃等男性对自己的爱慕之情。

 

对余旺来说,旖旎是毁灭,更是救赎。这场爱情以巨大代价为终,从结果看是毁灭;但这场爱情更像孕育分娩的过程,是救赎!毁灭与救赎靠得如此相近,占有与放手,侵略与妥协,瞬间与永恒。只要一次不经意地轻抚,爱便消解了它们边界,将它们连同相爱的肉体与精神流放到了一个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荒芜之地。没有准则在其间生根,却有寓意在其间发芽。相衬之下,世俗是如此脆弱,越过自我规训的孤独城墙,爱是对混沌的一次进军。

 

爱情面前,有人把最好的东西留到最后,一点点状如啜饮,惟恐一个疏忽,在错的时间里浪费对的机会,于是小心地等待耐心地积累;但也有人仿佛浇了油的火,烧得不计前因后果,每一天都如同生命的最后一天一样用力生活。前者平庸、冷静而被动,左顾右盼患得患失;后者毫不遮掩对情欲的渴望,言之凿凿,方为爱情本来的模样。

 

 

 

三、朝闻道,夕死可矣

 

 

 

爱情是贪婪的,既想要身体的短暂愉悦,又想要心灵的长相厮守。既想要新鲜的冒险,又渴望熟悉的安稳。既想试炼容忍,又无法不嫉妒。可就是这奇妙的过程,有成长蜕变,有彼此博弈,也有灵魂升华。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读《洛丽塔》至此,颇为动容,悲伤和绝望统统掩盖在亨伯特的不悔之下。在《凭灵魂生育》的尾声,旖旎即将踏上他国求学的旅途,余旺也深知校长委员会函件已下达,但他爱抚旖旎时,没有遗憾,全是不舍。

 

“此时此刻,我的手指,我的掌心,也许比梦幻还要轻;我的眼睛,可能也是在梦悠悠地看。但我的神志,则可能比任何时刻都清醒!我喃喃地絮叨,又像是吟诵似的说,‘旖儿,你……你忘了我吧。把我忘掉!把你这个不称职的老师忘掉!把你这个不像样的老旺哥忘掉!把……’”余旺要求旖旎忘记他开始新生活时的告白,也将苏格拉底式爱情浪漫到极致。“如果我不了断对你的情爱,那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在羁束你爱情心理的发展;正如你不斩断对我的那份情丝,你就不可能站在爱情黎明的地平线上领略新朝霞的景致。”

 

这超越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般的祝福,更像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无畏与决绝。

 

“爱情不是永恒的。正因为它不是永恒的,它才值得追求;才有意义;也才有了人世间经久不衰的爱情神话!”一切拥有都是短暂,唯有失去得以永恒。“凭身体生育”是余旺对肉体和性欲的迷恋,其本质是物种传宗接代的生物本能,生育的所谓爱情结晶——婴儿,是生命的延续;而“凭灵魂生育”是余旺对信仰和精神的追求,其产物是更好的彼此,是更丰满的灵魂,也是更清澈纯粹的灵魂。生育在此时已超越取舍,达到了传承的高度。

 

作品的结局难说美好,却也无法定义为悲剧;小说源于生活,但必会高于生活;世俗物质不会消亡,但唯有精神永驻。

 

向着光明和本心攀爬生长,即使在世俗和腌臜间粉身碎骨。

 

敬向死而生的勇气,敬甘之若饴的凭灵魂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