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叫钓鱼城的地方……

 

    我从来不知道播州这个地名,当然也就不知道有播州杨氏这一说,更不知道他们历经唐、宋、元、明七百余年令人难以置信的奋斗和兴亡历史。其实不仅我不知道,大部分的中国人也都不知道,因为播州杨氏家族政权的事迹,在经典史籍上没有留下多少记录,专家们是通过在遵义多年的考古发掘,结合其他文史资料,才慢慢撩开这个传奇家族的神秘面纱的。

  CCTV三集《铁血兴亡录》给我的感动有三:

  一是杨氏家族几世掌门人的杰出品格。这些优秀品格包括:家族意识,国家意识,忧患意识,身先士卒,聪慧远见和领导才干。其中,家国意识是他们的信念和精神力量。

  二是杨氏家族的整体优秀品性。这些优秀品性包含了家国意识、坚固内聚力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这样的优秀品性,使得播州军战士们面对气势汹汹、呼啸而来的蒙古铁骑大军时能够毫不畏惧,据险死战,力挫狂敌。

  三是以入播的太原杨氏为中坚的播州各族英雄们,以自己雄踞一方,实际上挑起了国家藩篱的重任。

  人性基本上是求安稳的,能够离开汉人集中的地区,从舒适的江左一带,带领挥师千里,去到“夷人”杂居的蛮荒之地播州,没有一点信念和勇气是做不到的。而在技术上,太原杨家以武立身,家族战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初入播州时,杨端“军高遥山,据险立寨”(《杨氏家传》)。他身先士卒,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率领他的杨家军在最初的战役中数次击溃当地骁勇的南诏军,不仅保证了行军千里的杨家军在异地站住脚跟,也因此引来反南诏各方义军的响应和归附。杨端的队伍因此得以增强壮大。

  杨端是播州杨氏政权的开拓者,第一代领袖。播州偏远,灌木丛生、毒蛇猛兽盘踞,更有当地数量庞大的南诏悍军寻战。杨端怀揣大志远略,带领族人千里迢迢而来,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在联合诸部击溃南诏后,杨端被唐皇帝封为播州侯,得永镇播州。

  “永镇播州”是当时唐朝皇帝发诏讨伐南诏的承诺,也应该是杨端果断进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打败南诏后,他随即开始了“江山”的建设。他将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引入当时还在刀耕火种阶段的播州地区,兴修水利,开荒种田,几年时间将一个蛮荒之地建设得如天堂一般,也因此他得到了遵义一带四方的归附。

  然而,好景不长,二十九年后,唐朝灭亡,中原进入了新一轮混乱时期。播州杨氏一族,以血的事实印证了家国是如何一体的。作为杨氏坚强后盾的唐朝不复存在,深入西南“夷人”区的杨氏一族和太原本家失去联系,很快便显示出孤立无援的危局。在事关杨氏一族香火存亡的危难时刻,病中的杨端作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允许杨氏子弟与当地少数族通婚通俗。同时他也留下遗训:不要忘记自己从中原来。杨端遗训,奠定了播州杨氏一族的行为根基:既与播州血肉相融,生根开花,也世代铭记他们的中原本源。

  杨端及时的决定,缓解了播州杨氏一族的香火危机,另一方面,杨氏勇士们仍然顽强地与四围的“夷人”,特别是当地最强大的罗闽一族展开无穷尽的流血鏖战。杨端之后,杨氏有四代掌门人战死在保卫家族的战场上。这个来自太原,从心到身都极为坚忍顽强的播州杨氏,终于在杨端去世的八十五年之后,战胜悍敌,征服四方,统一了面积七万平方公里的整个播州地区。

  杨家人恪守他们祖传的中原信念,北宋时期,播州杨氏献土称臣,请求归附,同样得到宋代皇帝永镇播州的封侯。杨氏这个臣可不是面子上称的,当蒙古铁蹄袭来,播州杨氏的赤胆忠心和死战精神得以全然的显露和印证。杨家军在当时掌门人杨价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前去驰援宋军。他们夜袭青野原,给蒙古军以措手不及的打击。青野原胜利之后,杨价又自请守卫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阳平关。阳平关上,播州军和宋军联手作战,击溃蒙古军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前后一个月,阳平关硬是屹立不倒;蒙古军败下阵来,只好撤退。

  阳平关大捷,让播州杨家军获得了钦赐的“御前雄威军”的称号。这支名副其实的雄威军,在他们的英雄将领杨价带领下,在此后的几年里,继续与蒙古军顽强战斗,屡建奇功。

  此后,由于南宋对蒙战争的整体颓势,1242年,蒙军攻占成都。

  杨玠之子杨文,如同他的父辈一样,常怀忧国报国之心,谙熟军事,密切关注宋蒙战局。他向南宋名将、四川制置史余玠献上精湛独到的“保蜀三策”。在余玠采纳了他的中策之后,他又向其推荐了一对精于防护作战工事的冉氏兄弟,帮助宋军建筑山地攻防体系。最后,由这一对兄弟亲自主持,南宋军民建成了一座有机连接险关、要隘、悬崖、断壁与城池的山城攻防体系,这座铜墙铁壁般的山城就叫钓鱼城。

  钓鱼城建成一个甲子年后,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进攻四川,一路攻城拔寨。1259年,四万铁骑攻至钓鱼城。久攻不克,蒙哥汗遂把兵力再增至十万,继续围攻他估计已经弹尽粮绝的这座城池。不料,钓鱼城奇迹般矗立如初。蒙哥汗大惑不解,遂上瞭望台想探个究竟。这一探,要了蒙哥汗的命,他被钓鱼城上轰出的重型土炮击成重伤,很快死亡。

  蒙哥大汗的战死,使得蒙古内部汗位争夺战浮上台面。蒙哥汗的弟弟忽必烈将攻打四川的十万军队撤回。正率另一支蒙古军在西亚作战的旭烈兀,得知蒙哥汗死讯后,只得停止对伊斯兰世界最后一个堡垒埃及的攻打,即刻返回蒙古大本营帮助忽必烈争夺汗位。

  就这样,一座钢铁山城钓鱼城,不仅在蒙古十万铁骑的狂攻乱打中坚强地挺立了下来,使宋王朝得以继续生存,也间接帮助了伊斯兰世界不受灭顶之灾。因此,伊斯兰世界视钓鱼城为圣地,称她为东方的麦加。欧洲的学者,也肯定钓鱼城在护卫欧洲文明上的卓越历史功绩。

  钓鱼城抗战的胜利,无疑要记播州掌门人杨文和他推荐的播州冉氏兄弟俩一大功勋。从某个意义上说,钓鱼城,也是播州杨氏刚毅精神的化身。

  钓鱼城之后,杨文领导的播州军民又与宋廷合力,一面继续与蒙军作战,一面兴建另一座巨大的山城攻防体系——海龙屯。这个未战名先扬的海龙屯让蒙古人不敢逼近播州一步。而杨文所率雄威军也继续血战在抗蒙第一线。南宋灭亡之后,前仆后继英勇抗蒙四十年之久的播州军,仍然在尽其宋臣之忠,继续顽强战斗着;播州,一时成了元朝版图中的一隅汉军孤城……

  个人与整体有着皮毛相附的依赖关系和汪洋浪花的融合架构。西方文明更注重个人;而家国意识、整体荣辱、集群命运,是中华大地上历经几千年的一个初心和基本价值观。立身西南的汉人政权,大致都有一种对中原文化挡不住的依归之心。从商周一路走到战国的楚国是典型的例子。楚国的凤文化终于能够与中原的龙文化结合,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核心主体。播州杨氏前期的领军人物们,大都坚守那一份根在中原的初心。他们教导族人不忘本初,坚守对中原王朝的忠诚,在宗族儿女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了这个基础,加上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得播州军战士们在战斗中勇往直前,顽强不屈。靠着这颗本心,这种精神,这个西南汉人政权以他们七百年的存在,构成了中华腹地的坚强屏障;在历史的危机时刻,也护卫了其他文明的存在和发展。这是播州杨氏一族光耀千年的精神力道,可歌可泣的历史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磅礴历史的一部分,播州杨氏一族将永远被历史铭记,并告诉后人,在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奋斗背后,是一颗什么样的心,一份什么样的信念。(原载中国南方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