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文学 -流程和模型(3、4)

3

黄河有了支流提供的充沛水源便可汹涌澎湃,奔流到海不复回了。那末,白日梦文学的“河水”是什么?是怎样奔流不息的?回答:人性!是人性在那里流淌,在那里呜咽咆哮!文学可以有许多主题,例如战争,生死,爱情,自然界等等,但是,文学创作家都能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人性是艺术永恒的母主题。(可以把主题理解为核心思想和主要题材的关联)写人性主要写人,却又可以写外界事物;外界事物也是人性化了的。如此,直接间接地写人,把文学故事看成人物性格的历史;人物性格描写不能不是文学的主线。创作家操作白日梦方法的着力点就是要写好人物。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人物交错的关系构成了作品基干。作品成败关键在于主要人物展示得是否充分,能否立起来。主要人物可能在一时一事上没有非主要人物那么眩目,而在整体上非主要人物是无法相比的,主要人物要更丰满,更曲折,顶天立地,是创作家白日梦的主要细分,表达创作家美学观念的载体。非主要人物和副线是为主要人物和主线作烘托的;舍此,作品便显得单薄,缺少依据。《红楼梦》人物众多,仔细考察,贾宝玉、林黛玉应该还有许许多多表演空间,却没能充分利用,充分开掘。如果曹雪芹有在天之灵,恐怕也会考虑最佳的小说底盘的选择。有主有次,主次分明;文学创作家要遵循这一事物原本的规律。后人续写《红楼梦》,穿凿未竟的故事,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不力图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及其故事推衍到极至,(可接近)利用好文学白日梦利器,十之八九难以成功。借鉴古人简约的审美观不应拘泥。

诚然,现实生活表象刺激创作家做文学白日梦,但是,现实生活表象不是文学白日梦的主要素材。主要素材还得在创作家的头脑中开掘。现实生活表象反映在头脑中很零散,发育不完全,经常被习俗、偏激、轻信等假象蒙蔽,时日越久埋藏得越深,存留者越少,以至自生自灭,远比不了地下的和河流里的黄金矿藏。欲意打造灿灿金冠还须经过找矿、分离、积累、设计、加工这些繁杂而艰辛的工序。文学白日梦一切都在头脑中进行——捕捉灵感,加工灵感材料。灵感存在于大脑深处的海马中,海马是记忆矿藏和开启智慧钥匙的富矿。只有捕捉到灵感,精细加工了灵感材料才能获得难以自已的惊喜。

头脑中的记忆有的沉睡,有的浅睡,有的睡眼惺忪,创作家并不知道它们是否真地存在着,也不知道哪个是自己需要的,开掘难度极大。这时对于创作家来说,第一要有信心,相信一定可以把需要的唤醒,提将出来;第二,在艺术理念的指引下确立想象目标,不断强化;第三,把大脑的运转调节到最活跃状态,血液饱满状态;第四,重视已开发的记忆,形成灵感串;第五,绝不放弃刚露眉眼就瞬间消失的灵感,飘走了的一次次再捉;第六,及时把现成的和新开发的记忆连接起来,从点到面,精心描摹;第七,不成形的不断定型,添胳膊加腿;第八,闯过了一关就不失时机地连闯数关,这时的关卡在从前看来十分艰难而现在已经相对平坦。(捕捉和加工灵感不一定都使用这样完全的形态)折腾来折腾去,便可以自由驰骋,妙笔生花了。由此可以想见自己在自己的头脑中手握钢钎铁锤,猫腰撅耻,挥汗如雨,精疲力竭;一旦找到了“狗头金”就连蹦带跳,呼号喊叫,长出一口气,瘫软在地的情景。

白日梦文学同样要求细节真实,却有时仅仅强调细节的精神属性,变了形的,粗略的,像抽象派画作。

小说写人写事写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头脑一下子空了,僵了,依据现成素材特别是从头脑中开掘的素材达不到满意程度,人物性格描写山穷水尽,创作危机真正到来。可能就此收笔,或者敷衍成篇,降低期望值,虎头蛇尾。特别苦恼,特别不甘心。

到底怎么办?最终还是可以憋出头绪的:第一,相信艺术理念引领的神奇。第二,确认头脑中的素材没有挖尽;第三,放大素材搜索范围;第四,进一步串连已有的和新开掘的各种素材。素材,一切围绕着素材。有关小说素材的传统观念必须冲破禁锢,看到艺术理念引领的以幻想为特征的白日梦文学创作的优势。于是,在万般无奈的时候,差不多要放弃的时候,会突然跳出这样的信念:可能有未必无。即自己判断可能存在,生活中未必不存在。这,虽然有些“玄之又玄”的意味,却不失为白日梦文学创作的特异方法,“妙门”。(老子语)仔细考察,这样写出来的人、事、景,从画面到细节经过改造、提炼的素材构件就可能被认为可有可无,似像非像了;对小说的局部或整体印象就可能虚无缥缈,亦真亦幻了。

痴迷是文学白日梦的基础。创作家不放过任何构思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集中的,分散的,浅睡眠的。全天候的创作必须掌握节奏,失去了节奏将疲惫难奈。闲暇,挽小妮子蹿街遛店吗?一个俏皮的灵感的眉眼可能在一颦一笑中传情。健身,忘形地伸胳膊尥腿吗?一个梦的片断可能在热汗淋漓中闪现。奇妙。

 

                      4

文学创作不比自然科学发明发现简单,只是没有自然科学外在直观,团队协作;白日梦创作一切都在创作家的意念中实现。白日梦文学创作家就像一只蜡烛,躲在漆黑的角落燃烧,孤独地,寂寞地,幻想照亮整间屋子。

恍说文学白日梦的流程以至模糊模型十分困难。但必定有路可走,斗胆触摸它的真实面目也非痴人说梦。

看文学白日梦好像第一眼看人,忽略细枝末节,注意特别之处。文学白日梦创作是不是这样的:创作发生,清醒痴迷,理念趋动,头脑开掘,人性流淌,似像非像,亦真亦幻。

也算流程,也算模型。

白日梦文学很少以纯粹的方式存在,探讨它的意义在于借鉴。

 

       (审视长篇小说<雪落轩辕台>再想,2011年)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5-06 18:36:54)

    大约在1200年前,有一位睿智的神甫当了四个孩子的教父。
    神甫看老大聪明而懒惰,说可以当思想家;看老二聪明而勤快,说可以当哲学家;看老三愚蠢而勤快,说可以当科学家;看老四愚蠢而懒惰,说可以当平民作家。然后肯定:老大要教育老二,老二要教育老三,老三要教育老四,老四要教育老大。并预测将来:老四会服务于老三,老三会服务于老二,老二会服务于老大,老大会服务于老四。
    二十年过后,所有发生的情况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老大具有崇高的理想,老二具有卓越的智慧,老三具有非凡的胆略,老四具有超然的韧性。

朵朵妈 (2012-05-06 18:46:03)

充满睿智的哲理。

抱峰 (2012-05-06 21:57:26)

谢谢圆通赏花进行时!

而其实,写文学作品的未必就是文学家。如果是,最好也是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至少具备一些相关的常识。

那哥四个没有一个是愚蠢的,所谓愚蠢相对而言。试想,一个文学家,又愚蠢又懒惰,怎么可能。如果把韧性当作愚蠢倒是好的修养。如果把敢于暴露真实的人与事也当作愚蠢更是最佳品格。

这个寓言能够给人预留很大的思索空间,是非常好的故事。

希望多多批评。紧握你的手。

抱峰 (2012-05-06 22:11:57)

谢谢朵朵妈!并问小朵朵好!

在中国,一百多年来,尤其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受到错误理念的教育,形成了社会大环境,这一代人以至下一代、下几代人欲冲破束缚何其难也。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见效。如果真想写点自认有分量的文学作品,得跨越多少障碍。有谁知晓里边的苦楚。

紧握你的手。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6-01 14:52:18)

  抱峰你是一个认真的作家,佩服!其实所谓聪明、愚蠢、勤快、懒惰就仅仅是一个看法,其内涵及外延都是因人而异的。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在文学作品中却不常见。

抱峰 (2012-06-01 21:40:38)

尊敬的圆通赏花进行时:每个人都有个性,而一旦写文章就未必了。追求独特是写作者必备的品格。这十分困难。是吗?

这么久了来访,特别感谢。

朋友 抱峰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6-02 03:25:59)

我是学理工的,但近一年多来我迷上了文。于是我在网上搜寻少年玩伴,曹策前进入我的眼帘。他是作家,我与他同学6年,他是一个极其有个性的人。

抱峰 (2012-06-02 06:49:15)

希望曹先生事业有成。作品有个性为最起码的要求。共勉之。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6-03 00:32:34)

  曹策前 1941年6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并分配到大冶县文化馆任业余创作辅导员,1974年调县文化局任创作员,1979年调武汉市公安学校任写作教员,1986年调湖北省公安厅《警笛》杂志社,历任编辑、副主编、主编和《中国故事》杂志主编,编审。1992年调省群艺馆任副处级调研员。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从事业余和专业文艺创作40余年,其中短篇小说《凌云》被《中国文学》以英、法文刊载;散文《灯》被选入省编初中语文课本;长篇小说《梦断危城》、《滴血的天竺葵》为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寻觅挹江人》、《雾迷神农架》和《白粉》三部长篇小说分别被《解放日报》、《羊城晚报》、《长江日报》连载。《策反在子夜》在我们国家的文学长廊中,作为革命题材的小说颇受国人尊重。

抱峰 (2012-06-03 11:00:06)

原来这样!以前不知道。曹先生是个有作为的作家。

中国的文学已经被糟蹋得不像样子,主要是那条政治、文艺路线长期统治的结果。现在人们有所醒悟,但欲从根本上划清界限,何其难也。如果从1942年算起,70年了。

欲消除之,我看也得几十年。那条文艺路线采取似是而非的手段,很有迷惑力,而且培养了三四代人。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就更难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文艺理论是错误的。是外行的吃政治饭的人写的。现在公然全国纪念,实在可笑。可以这样说,我写<雪落轩辕台>有意识地去割断这个脐带。也不敢说就明白了。

中国一定要出现伟大的作家,和世界大师比肩。现在作个别突破也并非不可能。事实怎样,难说。但这样的突破一定在草根中。不是你就是我就是他。

请代问曹先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