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 - 写在之前的话

昨天整理家中杂物。有一只放在角落的纸箱子引起我的注意。我拖过来准备扔东西。打开一看,里面除了有开文上幼稚园读的书、画的画,然后就是四封家信。信封上是父亲的笔迹。我拿出信。每一封信都是三张纸。信纸早已经泛黄、发出脆绷绷的声音,圆珠笔的字迹也模糊不清。

 

  夜深人静。我独自坐在灯下,一字一句地读着父亲写给我的家书。轻轻抚摸父亲苍劲有力的字迹,我好像与病重的父亲面对面坐着,虽无语,但泪长流。

 

  父亲,您是否正在大海的那边默念着女儿,期盼我回去看望您?要不然,为何在父亲节来临的今天,您让我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与您见面, 怀念您, 想念您。此时此刻,泪水好似决堤的水,沾湿了每一页纸片。

 

  四封信读完, 我已泪流满面。

 

  父亲的这四封信, 分别写于1994年的4月至9月间。信中虽然是叙述普普通通的家事,却从中反映出父亲当年背负的艰难和压力,以及对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寄予了多么高的期望和信心。

 

  顺便交待一下。1994年, 我们全家已经从纽约州的奥尔巴尼市搬来加州硅谷的桑尼维尔镇。孩子他爹刚刚进入英特尔公司,拿着非常低的薪水。公公婆婆来美国探亲,与我们住在一起。那 时,开文只有几个月大,我正怀着爱美丽。一切都处在百废待兴的打拚阶段。我们一家五口人(不算我肚子里的女儿的话)住在一所两室一厅的公寓内,全部收入全 靠孩子他爹一个人的微薄工资。

 

  当然,从离开亲人出国留学的那天起,我们就不约而同地养成了“撒谎”的习惯:永远报喜不报忧。

 

  我知道父母的家底。自我有记忆以来,家里的经济就处在拮据中,从未翻身过。1994年前后那几年, 更是父母亲最艰难的几年。

 

  那时, 他们刚从新疆调回江苏老家没几年, 为了调动花光了所有积蓄;住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全家人只能挤住在父亲工作的城西小学一所小屋内;两个弟弟渐渐长大, 分别进入了适婚年龄,直接面临结婚、工作、住房等头等大事;妈妈得病需要开刀动手术;外婆患子宫癌已经卧床不起。上有老下有小,每件事都需要花钱。父亲是一所小学校长,妈妈调回江苏前,因为怕和父亲同在教育战线“清贫”,则改行进了一家利润不错的企业在工会工作(后来,教师的待遇提高了,母亲相当懊悔没有看清形势,走错了一步棋。果然,没几年, 母亲工作的单位终于倒闭关门)。

 

  那时国际长途相当贵, 我们一直保持与家人通信的习惯. 父母亲每次收到我从美国写给他们的“报喜”信,深感欣慰和盼望。他们总认为我们在美国生活特别富有,经济宽裕。于是,写信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我们能“量力而行”,在金钱上给予娘家足够的支援。

 

  殊不知,每次接到父亲隐含在问候背后的“催钱”信,我都无奈又为难。我们当时的生活只在起步阶段, 怎么可能还有余钱赞助家里?连着收到家父的信后,丈夫为了不让我太为难,还是决定从“牙缝”里挤出钱来寄给家里,以解急需。父亲收到钱后,在后来的一封信 中,表达了对我们的感谢之意。

 

  1995年5月,我的父母亲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美国,与我们一起生活。那时,他们才真正了解到我们的真实生活状况,体会到了在美国生活的艰辛。这里,我要 感谢两家的父母,是你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跋山涉水来到美国,为我拉扯带大了两个孩子,陪伴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光。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有你们付 出的感情和辛劳。

 

  十八年之后,当我们终于在美国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今天,我再读这四封十八年前的家信,怎么不让我心如刀绞,倍感痛心之痛? 我很恨自己的无能,不能在父母家人最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手帮助他们。虽然我们现在有能力按时给父母寄钱,但是,对比十八年前他们急火攻心、四处借钱几乎求告无门的窘迫处境,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多么需要那时的我, 能像及时雨一样,为他们“雪中送炭”啊?

 

“我总想,年轻时为工作、为子女操心劳累,那时盼着子女长大了便是出头之日,如今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而我负载更重了,不是悲观厌世,我恐怕一辈子也出不了债巢了。。。”

 

                                                            ---- 摘自父亲信中的一段话

 

家书 <wbr>- <wbr>写在之前的话

1995年7月,全家去17 Miles海滩时,父母个抱着开文和爱美丽
 
 
 
 
1995年父母来美国探亲。那时,父亲已经患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三年了。
 
当见到父亲之后, 我才知道他的病情是多么严重,他饱尝着怎样的病痛之苦。
 
因为分别,因为彼此相爱,我们都互相隐瞒着许多东西。直到真正生活在一起,才深深体会各自的艰辛。
 
 在美国的一年时间,父亲病情得到稳定控制,精神状态也非常好,先前消瘦的身体,变得胖了许多。
 
爸爸说:“和女儿在一起,我是最满足的。”
 
谢谢父亲!
 
 
(未完待续。。。)





牧童歌谣 (2012-06-15 23:03:45)

红花! 抱抱!

红花 (2012-06-16 01:15:34)

感谢你的讲座。讲得又专业又有同理心。我跃跃欲试,可就是怕下决心。很纠结。

阿朵 (2012-06-16 03:17:23)

红花的每篇文章都很打动人。

红花,要参加就赶紧报名吧,不就是那点肥油和肥肉吗,who 怕 who啊!咱成同学了,就可以互相监督了。

 

 

红花 (2012-06-16 06:20:38)

我早就报名了呀,难道你把俺漏了不成?

俞静 (2012-06-16 14:42:32)

18年前,日子仿佛即在昨日.....

阿朵 (2012-06-16 15:07:08)

红花大小姐,报名表在这啊,你报哪去了?

http://www.overseaswindow.com/node/3537

红花 (2012-06-16 19:10:11)

再读父亲的信,心头千头万绪,无法平静。

红花 (2012-06-16 19:11:01)

阿朵,我毛主席保证,我报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遵旨又报了一次。

予微 (2012-06-17 02:22:55)

红花,日子虽然艰难,可你有好丈夫,好父母,好公婆,都协力同心过!读当年的信,虽心酸也安慰!

Sujuan (2012-06-20 05:42:18)

红花,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实在是不容易。我父母也常常提起那些艰苦岁月。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物质条件极度缺乏。我因为可以与父母同住圣荷西,他们常常来我家帮忙,心里总是充满感恩。我母亲在大陆时总是生病,从我记事开始,她总离不开药,常常三更半夜送医就诊。童年时最大的担心是母亲会突然去世,我和弟弟们要变成孤儿。奇怪的是我母亲来美国十年,身体倒一下全好了。而我父亲五年前得肺癌,因着斯坦福医院的髙超技术,竟然无恙。当时我的弟弟们都认为父亲活不过一年半载的,他自己也十分悲观。可这几年来,斯坦福医院总是跟踪复珍,甚至连加州洲长办公室都曾经打电话叫我父亲要坚持复诊, 不要失約。爸爸总是说他在美国是享受温家宝的待遇。

红花,您父亲的这些病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只要能调整对药物,完全可以过很幸福的晚年。我有些病人,初看病历时,觉得这些老人一定是病入膏肓,可当我看到他们时,他们的精神状态让您根本想不到那些病历中的2公里长的诊断。今天我才看到一对97岁的老夫妻,住在从1944年就开始住的房子里。虽说两老都有些耳背,可两位老人的优雅风趣难以让人相信这是即将入土的人了(医生说可能活不了6个月)。当我问老先生心情有没有无望伤心的时候,老人家笑答,只有髙兴都不够。还说看看我的太太吧,她可能需要您的帮助。老人的儿子媳妇就住在附近,也参与今天的面谈。最后我对老人的儿子说,您可要多多省钱计划您的退休金,您有望活到百岁呵!因为您有长寿基因。

红花,但愿您的父亲高兴起来。喜乐的心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如果可能,接您父母来美一段时间,疗养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