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生活在别处——送礼请客

 

九、生活在别处—— 送礼请客

  离放假还有一个月,凯敏夫妇接到学校正式通知:鉴于霖霖目前的德语学习表现,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霖霖全面进入四年级学习。语言班的学习,至三年级下学期结束。

    夏塔曼将组织语言班的孩子,准备在两周后为霖霖和其他两位也将从语言班毕业的孩子开个欢送会。

    霖霖对语言班尤其是夏塔曼,非常恋恋不舍。一提到夏塔曼以后不再担任她的任何课程,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毫无疑问,夏塔曼是位优秀的教师。她不仅卓有成效地传授知识,更以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孩子纯真的感情。佳颖因此对夏塔曼充满了好感和感激。她觉得,无论如何,应该把自己的这份谢意表达出来。于是,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给夏塔曼写了封充满感情的感谢信,然后,和一条手绘中国真丝围巾包在一起,送给了夏塔曼。

    第二天,戛塔曼托霖霖带口信回来,请佳颍到学校去一趟。

    在学校的教师休息室里,夏塔曼拿出了那封感谢信,神情愉快地对佳颖说,她非常高兴地读了这封信,作为老师,她觉得这是对她最大最好的奖赏,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让她感到高兴的了!她表示,今后霖霖若有任何学习上的疑问和困难,还可以去找她,她会一如既往地、尽心尽责地随时提供帮助。接着,她拿出那条手绘中国真丝围巾,说,她本人非常喜欢这个礼物,但作为老师,她不能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因此,感谢信她收下,礼物就请退回。

佳颖一听,急忙申辩,那并不是什么贵重礼物,而只是一个有点中国特色的小礼品。

    夏塔曼解释说,学校有规定,老师不允许接受家长或学生的馈赠或礼品。当然,一束鲜花或一小包点心除外。这条漂亮的手绘真丝品,价格远远超过了一束鲜花,因此,她不能违反规定,接受这个礼物。

    佳颖说,在中国人看来,送出去的礼品不被接受或被退回来,就意味着不受欢迎或不被尊重。在中国人眼里,真丝围巾其实是一件很普通的小礼品。她不能理解,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德国却变得“贵重”起来而不能被接受?

最后,她说,这份小礼物中,有霖霖对老师的一份心意,如果被退回,那么,霖霖会为此感到伤心和失望的。

    这话显然让夏塔曼有所触动。她想了想,没再坚持,收下了礼物。

    过了两天,夏塔曼让霖霖带回一封信。

    佳颖拆开一看,是夏塔曼回复的感谢信,里面还夹了一百马克现金。信中说,她很喜欢那条来自中国的手绘真丝围巾。由于那里面包含了孩子的真挚心意,让她格外珍视这份礼物。她已请有关人员为这条手绘真丝围巾估了价,按市场行情,价格在一百马克。作为教师,一方面她很愿意接受孩子的心意,但另一方面,她又必须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因此,她请凯敏夫妇能够理解她,收下现金,不要再推辞。

    佳颖读了信,一时有些心乱。她没想到,自己送礼还送出麻烦来了。

那真丝围巾是她出国前托熟人直接到外贸工厂订购的,价格上打了不少折。她一次性买了二十多条花色各异的围巾,就为出国后当礼品送人。平均下来,一条围巾的价格也就相当于一束鲜花。

    思前想后,佳颖感到左右为难:收下这钱,她无法心安理得;退回这钱,无异给戛塔曼添麻烦;按实际价格收钱呢,又搞得像在做生意而不是送礼了。

凯敏说:“你就别再伤脑筋了!我看,这事就这么解决吧:选个合适时间,请夏塔曼到家里来吃顿饭。这样,既可以避免生硬地退礼、还钱,又可以表达我们的谢意。”

    佳颖这回脑子多了根弦,问:“要是学校有规定,不允许老师到学生家吃饭呢?”

    凯敏说:“据我所知,接受邀请吃顿饭,应该不算违反规定。我们又不是有求于她,才请她吃饭,而是为了表达分别时的谢意。”

    这主意立刻得到霖霖的欢呼和拥护。

    凯敏于是给夏塔曼打了个电话。这回,戛塔曼爽快得出人意料。她在电话那头一口答应下来,并说,这次不吃肉,只想吃中国蔬菜,并主动定了个具体时间。

    佳颖想到,不如干脆趁机把艾凯也一道请来好了。

    自从艾凯雷打不动地每星期一次上门与佳颖一道研读《圣经》以来,除了主动提出每次想喝杯中国绿茶以外,从来不提任何其他额外要求。虽然她把“传播王国的好消息”当作自己份内的、天经地义的事,但佳颖总觉得该对她表达一定的谢意。她也曾送过一条手绘真丝围巾给艾凯,艾凯倒是万分愉快地接受了,但第二次来,却回赠给她一个价格远比真丝围巾高得多的礼品。后来逢年过节,佳颖也借机送过礼品给艾凯,每次艾凯都愉快地接受,可每次都无一例外地回赠礼品。这么一来二去,无形中让佳颖觉得,送出去的礼品非但不能表达她的谢意,反倒给对方添了负担。

    既然请客能被接受,何不请来一块儿聚聚呢?一来夏塔曼和艾凯都信教,彼此会有共同话题,二来两份谢意一并表达,也算机会难得。 

电话打给艾凯。艾凯像是接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邀请,笑声朗朗地满口答应。她说,除了不吃肉以外,所有的中国烹调,她都喜欢。  

 

    尽管有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佳颖还是心中没底。毕竟是第一次在德国请客,她一点经验也没有。做点家常便饭,她还能勉强对付,可要做出一桌请客大餐,还确实勉为其难。

    这种时候,自然首先想到好朋友彭大海。彭大海能做一手好菜。他自己不止一次地说过,这辈子如果没学医,他肯定会去当个厨师——不是一般的厨师,而是国宴级的厨师。

    佳颖几次三番与他电话往来,又是商讨菜谱,又是询问买菜、买料地点。

凯敏提醒说:“干吗不把彭大海一道请来呢?这家伙虽然不是基督教徒,可经常参加基督教徒的聚会。我原先的经济担保人就是他在基督教会里认识的。算过去,他也能算是半个基督徒了,说起《圣经》来,子丑寅卯,头头是道。请他来,既可以帮帮你,也可以活跃饭桌气氛。”

    请客那天,彭大海一早就提着大包、小袋赶来,手脚麻利地洗、切、煮、蒸、烹、炒、煎、炸,根本没了佳颖什么事儿。

  

   夏塔曼和艾凯几乎是同时踩着准点进了门。两人略施粉黛,穿戴漂亮,手捧一束鲜花,像赴一场正式宴会。

    凯敏为她俩做了介绍,在姓名后面,还带上了职业。

    夏塔曼得知艾凯是政府部门的税务审计员,开了句玩笑:“幸亏我的个人纳税记录百分之百没有问题。否则,还真不敢跟你坐在一起呢!”

凯敏也跟了句玩笑:“艾凯,真看不出来,你原来还是位权高位重的人物呀!”

    艾凯用很地道的中国话回道:“哪里,哪里!”

    因为约定的时间接近晚餐,也就省去了“吃下午点心”一环。两巡绿茶过后,佳颖开始陆续上菜。

    每上一道菜,彭大海都来段解说词,回回都引来戛塔曼和艾凯的一声声惊叹。

    由于两人事先都声明不吃肉,彭大海在“素”上动了番脑筋,在“形”和“色”上狠下了一番功夫:用红、白萝卜雕刻出的小鸟和玉兔,摆出的拼盘美纶美奂,让人舍不得下筷。海带丝绿得像大海碧波,莲耦片叠得似宝塔高耸,油豆泡呈古色古香……。

    夏塔曼惊叹道:“如果没有解说,我跟本就想象不出,这些是什么。西餐里面,从没有见过海带和莲耦,而这个油豆泡,谁能想到,它是用豆子做成的?”

    艾凯也叹道:“我去过很多中国餐馆,还从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菜!”

夏塔曼说:“我以前也经常去中国餐馆,我很喜欢中国菜。不过,现在我拒绝进中国餐馆。”

     “拒绝?”彭大海问,“为什么拒绝?”






清扬雪天 (2012-06-21 17:02:12)

中国要是有这种习俗与规矩,就好了。在这文字里分明看见了棱角分明的德国。我喜欢德国的棱角与厚重!

呢喃 (2012-06-21 20:26:15)

在德国很少送礼,一般都是让对方感到很舒服,能够接受,这有个度,超过15欧元算受贿了。

抱峰 (2012-06-21 22:12:03)

中国人要学习他国的长处。德国的就好。那是整个民族的修养。

谢谢!

雨林 (2012-06-21 23:50:47)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还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刘瑛依旧 (2012-06-22 09:00:17)

听说,国内现在也流行家长给老师送礼。而且出手不凡。我当学生那会儿,还没这个风气。

刘瑛依旧 (2012-06-22 09:01:10)

呢喃更了解德国“国情”。

刘瑛依旧 (2012-06-22 09:02:33)

总是叫我们中国人学习他人长处。啥时反过来,能让他国都来学习中国人就好了。嘿嘿!

刘瑛依旧 (2012-06-22 09:03:12)

的确,不是一下就能完全适应的。

梦娜 (2012-06-22 19:27:27)

看到这篇,让我想起这里的教会很多人和事。呵呵

天地一弘 (2012-06-23 12:44:02)

国内的请客送礼比较严重,这是国家的差别,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德国的严谨是中国目前无法比拟的,中国人喜欢自圆其说。

老来天真 (2012-06-25 16:41:51)

德国人在他们收到“重礼”时,会感到难为情,可是很懂得礼尚往来。

刘瑛依旧 (2012-06-27 17:56:51)

是的。有关送礼的事,我还可以写一篇短文呢。

刘瑛依旧 (2012-06-27 17:57:44)

赶紧写出来!让我们也开开眼。

刘瑛依旧 (2012-06-27 18:00:20)

德国人也很讲礼尚往来。但礼送得太重了,会让别人无所适从。这是咱们中国人到国外送礼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