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粉条

                              

                                                        家乡的粉条


       粉条在日常餐桌上是常见的角色,萝卜子乌汤里没有粉丝就显得清寡,牛羊肉的火锅里没有粉丝就显得干瘪,如果金陵的鸭血粉丝汤里没有粉丝还吃什么呢?东北的猪肉炖粉条里粉条也是主角儿。

       其实粉丝是有些矫情的称呼,家乡的人很直接就叫粉条,感觉中气十足体格健壮,不像粉丝的感觉纤细妩媚。我没有专门的考证,但大约南方爱说粉丝儿,北方就说粉条,丝与条,区别就在于感觉的细与粗,细为丝粗为条。但东北的粉条与我家乡的粉条不是一回的事儿,东北的粉条是土豆粉做的,厚实有肉感,跟大块五花肉酸白菜炖上一大锅,吃得你什么心思都不想了。

       家乡的粉条是用山芋粉做的,半透明的清灰色,入汤后全透明与水一色,一碗清汤粉丝盛起简直不能分辨碗里有多少粉条。粉条本身没什么味儿,所以能入各种味,你爱调什么味就调什么味,可与肉煮去肉之油腻,可与菜煮补菜之寡淡。

       记忆里最动人的时刻却是冬天的晚上,外面寒风锐利,或者大雪纷飞,平淡的一家都团在屋里的一张桌子的四周,不甚明亮的灯光里一人一碗骨头粉条汤,有萝卜包子蚂蚁菜包子小枕头似的白面卷子,桌子上还有红彤彤的辣椒酱,一家老小大吃大喝,鼻头冒汗额头冒热气,全身暖和和的,都沉浸在舒适的慵懒的气氛里了。

       此刻,路上如果还有行人,当望见一家家窗户里透出的朦胧的黄色灯光,一定可以设想得到屋里的情形,必然加快脚步向着家的方向奔去。

       乡亲们还把粉条用水泡软,用刀剁碎,与菜相伴,包成包子,味道口感都是一流的。也许你想不到,乡亲们这么大方地吃粉条并不是因为手头宽裕,而是因为这些粉条是自家做的,吃起来当然就惬意的很。

       好像是当年分了田,家家的山芋突然就多了起来,一堆堆的,每天都煮上一大锅,人拣那品相好的看起来舒服的吃上几口,余下的放到木桶里捣得半烂去喂猪。一部分埋进地窖,一部分桠成山芋干挂到一排排的绳的绳上晒,留到春天吃。 这些都是粗加工,还有相当部分的山芋露天堆在那,不处理好就会烂了,白白浪费了。

       不知哪一家先想到的法子,自家做粉条,于是全庄都在做粉条。那样的场面真是壮观,大人小孩都有任务,都喜气洋洋的忙碌着。

       做粉条的工序很多,每一道都很讲究。

       首先是筛选与清洗,要尽可能选红色的,红色的比较甜也易出粉,白的不太好。要选没多少坑洼褶沟的,这样的清洗起来才容易洗干净,洗不干净可不行,将来做好的粉条会没有纯净的感觉。这个工作看起来没什么奥秘,却是件细致而有辛苦的活,这往往是妇女做的,一篮篮的山芋在清澈的河水里左刷右抹,直至皮色发亮个个精神。只是,等家里需要清洗的山芋都洗完,这些女人的臂膀都被冻红了,手被水泡白了,手上的皮都皱了。

        接着就是把山芋粉成浆,这是体力活,用手动的机械把山芋加工成水浆,可想而知是这样的吃力。缺少劳力的家庭往往还得请人来帮忙。

        再把浆水进行过滤,想吊豆腐一样吊浆,把一些渣滓虑出来。过滤好的浆水静放沉淀,倒去清水就是白白的淀粉了,经过几个太阳的晾晒,就成了细滑的小粉。到这一步已经是半成品了,这种晒干的小粉有很多用途,直接的一种就是加点水加点油盐葱花在锅里炒成粘稠的深灰色的半固体状,口感滑爽独特,很好吃的,一般舍不得这样吃,因为这种吃法当不得饭,有些奢侈了。干小粉调水和匀还可以勾出各种不同感觉的芡,为菜增色为汤增稠,是菜肴的不可缺少的陪衬辅料。

      但大量的干淀粉是要做粉条的,有两种做法,一种用漏勺把和成半稠的粉用手挤压成条下到开水锅里,等条变成透明就捞起放到备好的冷水缸里冷却,再捞起挂到小竹杆上晾晒。这个过程不能间断,需要几个人合作,一直要把家里的粉都做完才成。另一种比较简便,把和成半稠的粉上锅蒸,蒸成一块大饼,待凉透后用粉刨子刨,从上到下均匀用力,一把粉条就成了,几把下来也用竹竿挑了去晾。

       两者相比,前一种方法做成的粉条细而长而均匀,后一种条粗而短不甚均匀。但前者技术难度大,后者相对容易,而且粉条吃的时候如果长就得用筷子夹住绕上几圈方能较为利索地弄到自己的碗里,孩子们大都这样做,大人看孩子这样的表演很开心。 后一种方法做粉条还有一个妙处,就是有碎粉头,不好刨了的小块,切成小片做成菜了,很对孩子的路子。

       这时节,家家的门前都挂着晾晒的粉条,场景很是壮观,乡亲们串门时都要观察观察你家的粉条如何,做些夸赞性的评论,暗自比较各家的差别,脸上是一色的笑意。 晾晒透了就要捆扎好,收起来,吃的时候要扯一把,要么用剪子剪一些下来,或坐成菜或做成汤或做包子馅,都很方便。

       如今餐桌上粉条的风采依然不减,但孩子已经不能理会这不起眼的粉条在曾经岁月里的留下的是怎样的记忆了。

 

                     



                                                二00年十一月十三日十二点四十三分






予微 (2012-09-12 03:09:32)

久远的村户人家的热闹场面,在木桐笔下如电影般铺展开来。

粉条吃不上,看看好文也满足。

木桐白云 (2012-09-12 03:38:22)

谢谢予微,现在粉条也有假。

雨林 (2012-09-12 09:49:28)

让我们只流连在木桐笔下的桃花源里。

木桐白云 (2012-09-12 10:10:13)

生活其实也很简单。

海云 (2012-09-12 16:44:00)

每次回家乡,那碗鸭血粉丝汤是一定要吃的。还真不知道那么繁杂的粉条制作。

木桐白云 (2012-09-12 21:58:52)

到南京很少有人会不吃这个,尤其是女士。

林玫phoenix (2012-09-12 23:37:04)

看木桐的文那个享受哦!眼睛、嘴巴、心都获得巨大满足。

天地一弘 (2012-09-13 00:00:14)

看着都挺挺好吃的,下次一定做来试试。

木桐白云 (2012-09-13 03:32:18)

谢谢你!

木桐白云 (2012-09-13 03:32:54)

粉丝在超市有的是。

天婴 (2012-09-13 15:42:31)

让我想起我在我姥姥家河北农村的日子,还有,引出了我对粉条的馋。

木桐白云 (2012-09-14 01:57:16)

还是淳朴的生活更适合人的存在。

百草园 (2012-09-16 13:17:58)

读了木桐写的粉条,想家了。东北的猪肉炖粉条,酸菜白肉炖粉条,馋。你的粉条、粉丝描述,好贴切,入木三分啊!

木桐白云 (2012-09-17 03:05:24)

谢谢你!

若梅 (2012-10-28 11:15:22)

关于粉条的回忆,文字细腻,动情感人,而且,您观察得也仔细。文笔真好。

我在农村当知青时,生产队里有个粉匠,地瓜下来时专门做粉条,也被别的队请去漏粉。我常去粉坊看热闹,那个工序和您描述的相差无几。您说的山芋是否就是我们东北的地瓜呢?

木桐白云 (2012-10-28 11:49:02)

山芋就是您说的地瓜,也称红薯。这样的记忆与文字也只有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才有兴趣,谢谢您!您的经历是坎坷而丰富的,您这一代人的遭遇是令人唏嘘的,向您表示真诚的敬意!

辛上邪 (2013-10-04 16:33:47)

我们内蒙是土豆粉。做法也差不多。读了您的文章,真是有点馋了。

木桐白云 (2013-10-04 20:39:50)

家乡的味道很醇厚。

panda11 (2013-10-04 20:44:52)

山芋?俺没见过哎。。。

木桐白云 (2013-10-04 20:50:05)

紫薯就是其中的一种,又名红薯,也有白薯,国内街头上一般有烤红薯,你没吃过?

panda11 (2013-10-04 20:55:33)

呵呵,原来山芋就是红薯啊。。。这个我见过。好,这回知道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