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性感少女”的性格特征及其爱情悲剧命运

 

纳博科夫“性感少女”的性格特征及其爱情悲剧命运

     ——对《洛丽塔》主人公的人格心理学解析

                     熊哲宏

 

如果我们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的话,那么在《洛丽塔》中,性格决定了主人公洛丽塔的命运,同时也就决定了她和男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的爱情的命运。一场爱情,它的萌发、演变和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最终都是由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决定的。我认为,纳博科夫极其精到地了解这一点,所以他才着力去刻画洛丽塔的性格特征。

纳博科夫“性感少女”的性格特征,从总体上说,她们——以“洛丽塔”为典型代表——的真实本性,不是“人性”,而是“仙性”的,即“精灵般的”——“一个披着自然色彩的小精灵”(·亨”第一次见到洛丽塔时就是这种样子)。性感少女是从九岁至十四岁这个年龄段的少女中精选出来的人儿。容貌漂亮并不是衡量的标准(洛丽塔的鼻子上就有五颗不对称的雀斑);而她们的粗俗(想想洛丽塔有时是多么粗俗!),也不一定就会损害其神秘的特性——那种超逸的风度,那种难以捉摸、变幻不定、销魂夺魄、阴险狡黠的魅力。而那些暂时显得平常的、只是好看的、娇小可爱的,甚至是甜蜜动人的、平凡的、丰满的、未成形的、肌肤冰冷的,以及本质上富有人性的小女孩,都不算性感少女。

按心理学家惯常的思维方式,性感少女的性格特征,要从两个维度上去考虑,即天性(或本性)和特质这两个方面。说性感少女是“精灵般的”,算是涉及到天性问题;而超逸的风度、阴险狡黠的魅力等,则是对性感少女的某些特质的描述。纳博科夫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生动地刻画了以洛丽塔为标志的性感少女形象。以至于今天有人说,《洛丽塔》一书的出版,不是纳博科夫出了名,而是使“洛丽塔”出了名。 

出名到什么程度?可以这样说,“洛丽塔”已经渗透到西方人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中去了。实际上,她已经成为那些身材瘦小、胸部扁平的年少女性的代名词——所谓“洛丽塔遐想”。特别是男人们在评价女人的某些身体部位,如乳房、下腹、臀部、小腿时,经常会说“看起来就像洛丽塔”、“跟洛丽塔的一模一样”。确实,在今天,洛丽塔的名字在与少女联系起来时,人们变得格外敏感(特别是做母亲的)。据说,最近英国连锁零售商Woolworths 被迫从网店撤下了一款名为“洛丽塔”的少女睡床。原因是遭到了不少家长的投诉。

看来,洛丽塔的确具有象征意义。这正是我们研究性感少女的性格特征的意义所在。如果进一步追问:洛丽塔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我认为,其关键就是:洛丽塔是男人欲望的创造物!正如·亨坦承:“我疯狂占有的并不是她,而是我自己的创造物,是另一个想象出来的洛丽塔。”

这样一来,研究纳氏“性感少女”的性格特征,最终是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评价“·亨”爱情的内涵,而不至于简单地给他贴一个“性变态”、“乱伦”、“犯了强奸罪”、“卑鄙龌龊”等标签。这也就意味着,·亨的爱情还是有意义的,对后人是有启迪的。

在理解纳博科夫的性感少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他的狡黠之处,就在于给性感少女一个年龄段上的限定。他实际上是有意地嘲讽——以他的“诙谐模仿”技巧——人们的惯性思维:爱一个“12岁”——而不是“18岁”——的少女,无论如何,不管是道德,还是情理上,都是不能接受的——除了“乱伦”,此外再没有别的可以解释。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正义、善良的读者,在看完《洛丽塔》后,不仅不厌恶、痛恨·亨,反而对他还抱有同情和理解(这在文学史上倒是绝无仅有的)。而这就是艺术,纳博科夫式艺术的魅力:把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

对我以上论点的一种反驳意见也许是:洛丽塔本人的性格特征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亨的。正是他的“变态”性格特征,导致了洛的悲剧。是他强行使洛遭受了那种“罪恶的淫欲”。

但我认为这实在构不成一个像样的反驳。这是因为,爱情的结局是男女主人公双方互动的结果。不能完全归咎于·亨一个人。洛丽塔当然要对他俩爱情的结局负一定的责任——如果我们不对·亨持有偏见的话。洛丽塔“爱幻想的稚气”和“怪诞的粗俗”的双重性,她那最可鄙的小妞儿神情,她那时而央告,时而辱骂,时而自为以是,时而模棱两可,时而粗鄙恶毒,时而幼稚绝望等行为方式,都使得她对·亨的感情——即使我们不用“爱情”这一字眼的话——具有不确定性;加之她早先的性游戏经验(这也是由她的性格决定的),使得她更容易背叛·亨。

可能还有人会这样反驳:洛丽塔与·亨发生那“可怜的恋情”时,她才12岁,是一个完全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也就无所谓性格不性格的问题,至少她的性格还在形成中。若要她这样一种正在形成中的、不成熟的性格对·亨的爱情悲剧负责,是不是太残忍了?

我端的不是要洛丽塔对·亨的爱情悲剧负责,而是说,要解释他们的爱情悲剧,必须考虑到洛的性格特征。再说,不能因为洛只有12岁,就不考虑她的性格对她行为的影响。实际上,根据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12岁的洛,已经进入她人格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即“青少年期”。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的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必须将自己以前学到的知识与发展的能力加以整合,完成“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的认知,并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与对自己的认知二者结合起来,方能获得“自我同一性”;反之,就会出现“同一性危机”——表现为角色混乱,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这个观点来看,我认为洛丽塔有一个同一性危机问题,特别是角色混乱的问题(纳博科夫对此刻画得相当到位)。这对她处理与·亨的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