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张扬文学精神

2012年11月15日德国《华商报》

 

                                                                莫言获奖张扬文学精神

 


       2012年诺奖在读者和作家的翘首期盼中落下帷幕。一直与诺奖无缘的中国或者说莫言获奖着实超出世人的意料,于是乎一时间国际范围、文坛内外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一种莫言符号式的热议越炒越热,急功近利的写作者寻觅着走诺奖的捷径,没有拿下诺奖的同行嫉妒、心态不平衡发出打压或者干脆冷观噤声,更多的思考者陷入反思,值得庆幸的是国人终于被启蒙对文学作品产生了兴趣。面对名利莫言自称仿佛经历一场洗礼。莫言的谦虚低调,反倒令我等平庸之辈实在不语难受。

       诺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并不是给他的具体哪一部作品颁奖,实则对莫言作品的丰富思想内涵和对社会最底层的人文关怀的表彰、鼓励,莫言获奖实至名归,我以为固有硬道理在:

      一是他抓住了一个独特的吸眼球的题材——计划生育,无论是在西方天堂般优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共产主义理想进程中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不讲信仰、无神论,但是围绕利益盲目讲主义、勇者无畏,仍然迷信的中国人,开天辟地采用计划生育,是为世界做出贡献还是摧残人性本能发出的良知呼唤!

       二是先入为主的《红高梁》被关注的国际化,他的文学描述对象,是他早已在国际范围大获成功的“我爷爷和我奶奶”式的《红高粱》的基础之上,没有走出他最为熟悉的农村生活——高密东北乡,又一次“我姑姑”地叙述,也就是他把自己的优势和读者的认可的资源再次地发扬光大,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写作技法并将之发挥到极致。

       三是他用作品说话,是他作品整体的获奖,而不仅仅是《蛙》这一部作品。“获奖好像和《蛙》没有直接关系,第一《蛙》没译成英文,第二也没译成瑞典文,所以硬说是因为《蛙》获奖,这个理解是不对的”。莫言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11部,《透明的红萝卜》等中短篇小说100余部,并有剧作、散文多部,不同风格的大胆尝试。他是高产作家——500万字的大量作品就是最好的说服力,他还是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作家。

       四是即使是《蛙》获奖也有其道理。《蛙》的文学价值在于他的四封信和一个话剧的特别叙述方式,让人感到新颖别致,真实感人,作品有福克纳、马尔克斯、卡夫卡等大师的文风和手法,也是他问鼎诺奖的高度。其实我对他话剧更加看好:那是整部小说的精华之处,代表性的人物出场反讽、暗喻,融历史、现代为一体,魔幻与民间故事的演绎手法,烘托出闹剧、喜剧的撕破衣服给你看那赤裸裸本质的效果,令人惊醒地反思国人痛苦的根源和人性摧残面目可憎人鬼演变的历史进程。

       莫言获奖更加阐明这样的主意:人性的解放和自由。无论世界走到哪个阶段,无论地球上哪一个国家、哪一种主义、宗教、信仰、哪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性的解放和自由永远是人们关注的最高议题和热点,也该是作家笔下任重道远的不尽追求。

       如果文学与经济、政治挂钩,就像有人出来说,莫言获诺奖是我国经济大国的崛起地位所致,“首先是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表现”。“这一奖项被认为是国际文坛对莫言本人和中国当代文学高度的认可,莫言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走向成熟、自我完善的一个象征,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新起点”等等。

      我对以上的大放厥词实在不敢苟同,让我看来这是大错特错文学精神的误导和混淆的认识,一向利益驱动的国人,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一不小心露出浅薄和利益的峥嵘,那不是玷污了文学的圣神讲台。这个奖项奖励的毕竟是作家个体的创作,不能因为莫言的获奖就对中国文学估之过高。理智的国人却看到,是我们距离普世价值和人性自由的差距,这才是我们大多数人追求和向往的幸福和发展之路。

       还有人说他在政治和言论自由方面都有很多问题,他从来不关注国内因言论而受迫害的作家,而且他经常在讲话里面,仅仅根据他自己的情况就说中国的写作是自由的等等,说这些话的人几乎都是身在海外,那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那么你也来试一试了,莫言是体制内的作家,而且身为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读过莫言的作品的人都有深刻的感受:那暗喻、嘲讽、张扬,能够体会到作家的对现状的愤怒和无奈,莫言是用作品说话的人,中国这样的作家又有多少呢?受谴责被挖苦的不是莫言一个,而是我们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大环境的整体。

       当然莫言的获奖,只能表明世界范围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和作家的关注,不予以任何政治意义和经济分析,至于有人利用莫言获奖说政治,而且自相矛盾和相互对立的看法也是滑稽可笑的,如果诺奖也如此趋势俯炎、虚荣势力,见利忘义,为政治和经济服务,那么也就失去文学的精神高度和文学价值。其实莫言的作品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比如典型的高密东北乡语言的表达过于朴素、白话总觉得缺少什么,但是作家能拿作品说话,用良心写作这一条就够了,作品被世人大范围地关注和讨论,本身就是对作家的最大奖励和回报,诺奖本身的意义在于文学的精神张扬!作家作品精神境界的展示!

       如何优化莫言的社会资源,开发高密乡旅游文化,成立公司,建立莫言文学馆实习基地,作品上影视,甚至围绕他获750万元人民币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金,该不该交税都成了热议,难怪莫言面对这呼啸而至的名利诚惶诚恐,他说他获奖以后“如同一面镜子,看到人心、看到世道,也看到自己”,这样下去真担心我们的诺奖获得者也难以逃脱中国特色。

       值得欣慰的是,看到莫言出来本色地放言,“我觉得得诺奖或没得诺奖不会改变我这种风格,也不会改变我的写作风格,我过去怎么写,现在还会怎么写。我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今后也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瞧莫言这气魄:此时“莫言”无声胜有声呀?这样看来莫言手里还没有出版的四部书还真的令人期待,这样的高产作家不想获奖都难喽,是你谁谁心理不平衡,认为评委会颁错奖了,甚至对诺奖怀疑、失望,进而攻击,不相信普世价值的存在,是眼红嫉妒得了的吗?!

呢喃文/图

 






老来天真 (2012-11-23 16:41:44)

分析的好!支持你!

呢喃 (2012-11-23 16:51:44)

谢谢朋友!

真诚地祝福!

飘尘永魂 (2012-11-24 04:27:07)

谢谢分享!

何音 (2012-11-24 09:56:52)

“小心地滑”这中国人人能看懂的东西恐一半老外就看不懂了,一个根生根长在中国的人,写出来的东西能让不同文化不同人文背景的人能看懂本就是扯蛋,何况诺贝尔文学奖其评点依据更推崇于小说,而不是散文、诗歌,更不可能是杂文(杂文只有中国人有,如杂文得奖,才证明世界主流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因此我有一位朋友就说的极好,诺贝尔对莫言的认可,其实本意就是对小说的认可。(当然,她是一个从不写杂文的人)

天地一弘 (2012-11-24 14:33:44)

谢谢呢喃的好文!文学和政治,本不相干。做很淡定的中国人,不容易。

呢喃 (2012-11-24 21:00:49)

我只是一家之言,愿意在这里广开言路。

呢喃 (2012-11-24 21:02:27)

高兴看到您的看法!问好!

呢喃 (2012-11-24 21:03:23)

你说得对,包括莫言!

若梅 (2012-12-04 09:24:29)

莫言的淡定证明了莫言的自信,用文章说话,是最好的证明。莫言的作品我看过几个长篇,有内涵,有张力。

呢喃 (2012-12-04 09:36:13)

你说得对,作家还是写作者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