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一条弄堂(一)

 
 
 
 

美国的一条弄堂(一)

融融

刊登在《星岛日报》副刊“阳光地带”版,2004年6月20日

 

(一)宽敞中的孤独

  我在一条名叫ANTOINETTE (安彤耐特)的LANE里住了十年。LANE,在英文中是小巷,小道的意思,安彤耐特弄堂是一条死道(DEAD ROAD),很像上海的弄堂。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把美国的一条死道和上海的弄堂联系在一起?上海的弄堂是有后门的,比喻得并不确切。但是,我相信,在离开上海弄堂三四十年以后,它突然在异国他乡冒出来,绝不会无缘无故,一定是出於一个什么契机,给我送来不寻常的信息。

  我确实出身在上海一条弄堂的小阁楼里,只记得窗很高,屋顶很低,楼梯很黑,家里很拥挤。那是清贫如洗的记录,家里人都不太愿意提及。可是,我的记忆恰恰是从那里开始。小孩子不喜欢宽敞,也不适应明亮,因为母亲的子宫也是狭小和黑暗的。

  我在小阁楼里住了四年,留下的记忆并不可靠,有些可能是长大以后拼凑而成,因为上海的阁楼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小阁楼曾经数度在我的梦中出现,有时候独自爬在陡立的楼梯上,象睁眼瞎一样,伸手不见五指。有时候,站在小板凳上,踮起脚尖往窗外张望,却什么也没有看见。不过,那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梦了。

  出国来美,经历了天翻地覆的人生变化,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是谁,更谈不上回忆出生的地方。是这栋房子这条弄堂把我拉扯到记忆的源头。

  也许离开母体的孤独和恐惧,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小阁楼一直驻在我的心头,只是被时间的尘埃所淹没和封存?否则如何解释三四十年后的今天,它突然以死道的形式在我的眼前复活?

  美国的死道与中国的弄堂完全没有可比之处。

  安彤耐特弄堂很短,不到百米,共十五户人家,多是四卧室两厅两厕两车位的平房,属於中产阶级的居住水平。路口朝西,对着太平洋。路的两旁各六栋房,路东三栋,呈半圆型,把路封住。路南第二栋就是我的家。

  上海的弄堂是一个居民单元,由一排排象美国“TOWN HOUSE”那样的楼房组成。一栋楼有三到四个门牌号码。每个门牌里,卧室和露台在楼上,客厅和厨房在楼下,楼前还有一个空间,围在砖瓦水泥墙里面,供种花养鱼等休闲之用。这种房子,如果一个门牌只住一户人家的话,蛮舒适的。

  (十七之一,未完待续)






henrysong (2012-12-30 02:01:09)

原来融融在旧金山住过啊。

我喜欢Cul de Sac,来往车辆比较少,安静,尤其对孩子而言,更安全。所以我的买自住房,第一就看这一条,然后才看其他。

桑妮 (2012-12-30 04:28:34)

喜欢那张照片,是那时的融融吗?很有味道,衣服的颜色和房子背景配得很好。

渺渺 (2012-12-30 05:57:40)

回忆上海的老弄堂,真的很好!我们小的时候,弄堂里一早就有倒马桶的声音,那时是拖粪车来了,家家户户都拎着马桶出来倒马桶,再后来就是每个弄堂口都有一个清洁站,各家自己拎着马桶去清洁站倒了,但刷洗马桶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毕竟那是家家户户每天必做的一件大事哦。值得回忆的老弄堂到现在的新石库门房子,几十年的变迁让我们真是匪夷所思了。呵呵!

融融这张照片很独特,很淑女,如果你所站的位置在过去要算弄堂房子的天井里了。但过去的天井好像没有这么大哦!谢谢你的信息!

融融 (2012-12-30 17:03:44)

我们就是因为一号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到了周末都是外人来到海边享受,当地人只好躲在家里,才把房子卖掉的。

融融 (2012-12-30 17:05:09)

那是二十年前的融融,那时怎么吃也吃不胖。谢谢你喜欢。

融融 (2012-12-30 17:08:18)

据说,上海的石库门房子是法国人设计的,也可算洋房了。一栋一户的话,很不错的。我在四岁时搬到杨树浦的控江新村去了。那里有很多童年的回忆。

天婴 (2012-12-31 00:22:04)

融融的这张照片太有感觉了,可以写一个故事。

仲夏百合 (2013-01-02 02:47:45)

融融的故事很好看。我也非常喜欢那张照片。

2012 年秋天回国旅游, 还特意去新天地参观了石库门博物馆。就是一栋房子, 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