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能(四):输不起的是谁?

 

情绪智能(四):

输不起的是谁?

 

       2011年六月,William刚结束Kindergarten,暑假闲来无事,就把国际象棋介绍给他。没想到他一下子着了迷,一天到晚都在研究那64个黑白格子,两个月下来就可以打败他爸爸,于是那年9月开始每周带他到周围的俱乐部下着玩儿。最初的想法是“下棋是锻炼挫折承受力的好途径” ,因为William从小爱哭。一开始下,赢了喜形于色,输了马上就掉眼泪,所以我定下规矩:一哭,马上带他回家。因为太爱下棋,所以输了,他就拼命忍住眼泪,继续下。几星期下来,下完棋后已经在他脸上看不出输赢了。于是我窃喜,以为目的达到了。

 

       随着棋艺的提高,要找到相当的对手,就得参加正式的计分比赛了。William从那年11月开始参赛,几次因为总是和新手归到一组,所以他赢得很轻松,带他去棋赛也是一种享受,皆大欢喜。可等级分越高,William的对手就越来越强。很快,我就发觉在棋场外面等他变成了一种折磨:那叫一个揪心,那叫一个如坐针毡。他也输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常常在正式比赛时输给那些在练习赛总是输给他的孩子。

 

       我和先生开始大声指责,理由是“不是我不高兴你输了,而是你输地这么快:15分钟,别人开局还没开完呢?!不看好就动子儿,完全没发挥自己的水平!!!”连续六个月,他的等级分没有任何进步。常看他下棋的老师也很疑惑,为什么不计分的棋下得这么好,一到正式比赛就失常呢?我甚至开始后悔:当初不参赛时下棋多快乐啊!搀进来输赢,剥夺了下棋的快乐!

 

       直到2012年五月一位资深象棋家长介绍我认识成功象棋学校(Success Chess School)的校长,Mr. Evans。他曾在棋场外见过我先生教训William的样子,一语道破天机:剥夺快乐的不是输赢,而是父母对待输赢的态度! 是我们做家长的太在乎结局了!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原来,输不起的是我!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Dr. Carol Dweck研究人对成败不同的态度二十多年,在<<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书中总结如果有“固定的心态”(fixed mindset) ,成绩就成了用来证明自己或孩子多聪明,多出色的工具这种“固定的心态”在孩子小时候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力有限时,可以为他/她们得到自尊或自信提供简单易懂的捷径:我成绩好,爸妈会夸我爱我拥抱我,我是聪明的,我是好孩子!

 

      小学时妈妈在我身上投入很大精力她的口号是:除体育外任何考试只能第一!第二名就是失败。开家长会时,爸爸妈妈会抢着去我的班,因为同学们的父母羡慕的眼神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孩子优秀,那父母就是优秀的。

 

       可这里最大的陷阱是,按这个逻辑,失败就会证明自己或孩子不聪明或不优秀,可以轻易把建立在成绩上的自尊和自信打垮。考初中时我发挥失常,离市重点录取线差一分,靠小学语文比赛一等奖的证书才勉强加分进去,可初中那三年我在学习上是一蹶不振,可以说是“躲着”任何跟学习有关的事。既然自己考学时“失败”了,让父母颜面扫地,那就是说自己“不聪明”“不优秀”,努力有什么用处呢?如果不是高一时班主任一次家访,告诉我她的信任和期待,让我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和专著,我肯定是高中毕不了业,更不用提以后能越洋深造了。

 

      我以为我了解把成长看做是“发展的过程”的重要性,我以为我体会了“输”只是孩子显示自己需要再加学习的地方。我坚称:“我不是生气你输,而是生气你没尽到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但不管理由如何,连续发生的事情是:他输了,我气上来了,声音提高了,身体语言等都在无形地传递着信息-- 输,是多么不可接受的结局! 归根底:我还在用“固定的心态”来看待成败,所以,输不起。

 

       放眼望去,和我在一条船上的家长还不少。

 

       2011年12月在Santa Clara Hyatt Regency 举办的州立年级象棋比赛上,一位亚裔孩子哭着出来,告诉爸爸对方违反规则才赢了他。不到半个小时,酒店大厅里一片喧哗,原来他爸爸和对手的爸爸大打出手,最终一起被保安请出去,两位孩子也因此无法继续比赛。

 

        上周高中校长告诉我,校际足球比赛上开始有家长在孩子输球时出言不逊,监督老师拿他们没办法,教练们则要求每次比赛双方至少有一位校长在场维持秩序

 

       今年一月28日Yahoo头版新闻:Vancouver Skyview 高中篮球队的一位队员家长比赛后在离开Camas 高中时和对的支持者发生争执,于是把自己的愤怒写在Facebook上:“Camas fans!!!!! Worst in the league!!!!! I hope someone shoots up their school real soon!!!!!!!!”引起警方干预。

 

      这种现象在学校里更是屡见不鲜。每年都有高中老师告诉我:XX的家长找到老师,要求改孩子的分数:“我是MD,医学博士,大学里学的生化课多了去了!这道化学题这样解明明是对的,凭什么减分?”

 

          2011年我工作的初中选拔“科学杯”竞赛的队员,其中有位学生笔试非常出色,但反应慢,口试一关被淘汰。他的妈妈很不服气,虽然副校长和我反复解释“科学杯”校队挑的不是科学知识最丰富的学生,而是那些最能灵活运用,反应最快的,妈妈一口咬定是科学队的主管老师和她儿子性格不合。当年我们的校队一举夺得全国冠军,证明那位老师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位妈妈把“被淘汰”当作是对自己孩子科学能力的否定,又是“固定心态”的作用。

 

      父母对待成绩的态度对孩子影响深远。在象棋比赛中我清楚地看到,那些进步最快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最耐心,最看淡成败但最注重学习过程的家长。一位8岁的亚裔女生半年内等级分提高一千多,在象棋圈实属罕见。她的爸爸告诉我,他棋艺平平但最近也去报名参加公开赛,只为更了解孩子在棋场上经受的压力,能更正确地帮她摆正对成败的态度。

 

      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有时虽然我们不明说,他/她们还是能体会到我们的态度。就象William,我一再强调“生气不是因为他输”,他还是能感受到我心底对失败的抗拒,而因此产生压力。春辉教育校长曾和我分享,她有一位9年级学生,天资聪明,完全有能力全A,但费劲心思把成绩保持在C上,每次一到B就连续几次不交作业,好把成绩降下来。旁人大惑不解,他解释说,如果他得B,父母就会喋喋不休地唠叨:为什么不再努力一把拿到A;但如果他是C,父母根本不唠叨,绝望了。他发现这个规律后,因为不想听父母唠叨,所以宁可把成绩保持在C

 

     感谢这次经历,让我改变了自己对自信和自尊的看法。十年来我一直相信,自信和自尊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现在我明白,只是“拿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心态会让孩子不敢面对挑战,因为任何可能的失败都是对他/她们信心的威胁。真正的“自信”不只是相信自己能尽力做到最好”,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不论输赢,都会在这个过程里学到新的东西”。真正的“自信”不需要去保护,因为有了“成长的心态”(growth mindset) 做后盾,它会在失败中越练越勇。

 

     为人父母也是我们成人成长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怕承认错误,勇于吸收新的信息,一定会越做越好。

 

     想明白了,我的心也踏实了。我向William道歉,告诉他我对待他下棋结局的态度是不正确的。下棋是他的兴趣和选择,赢了输了是他的责任,以前我不应该让这些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以后下棋就是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输了更值得庆祝,因为它指出还要加强的地方。我也会利用他下棋赛的时间看书写作,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并请他每次赛后为自己的专心程度以及妈妈的态度打分。

 

     两周之内,William冲过了自己六个月来总冲不过的一千分的坎儿;三个月后,他进入美国7岁组全国排名前50。更重要的是:下棋重新带来快乐,带他去比赛又回到一年前的皆大欢喜。

 

     在“成长的心态”上,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学习,但最起码,我有信心,下次孩子再有类似经历,我可以输得起!

 






亦秋 (2013-02-04 20:27:36)

写的太好了,我就是那输不起的小孩,练习时的结果永远比好考好很多。就连现在也这样,记得小时候考试考得不好,爸妈就叹气。我最怕他们叹气,很大的心理阴影。看来我也要让宝宝去学棋。非常好的挫折锻炼

天地一弘 (2013-02-04 13:58:09)

父母输得起的心态会造就优秀的孩子。

融融 (2013-02-04 16:55:40)

谢谢心桥,多么令人感动的文章!

 

说得太好了,输得起,是健康的成长过程!

 

“十年来我一直相信,自信和自尊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现在我明白,那样的自信和自尊会在失败面前苍白无力;更可怕的是,“拿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心态会让孩子不敢面对挑战,因为任何可能的失败都是对他/她们信心的威胁。”

桑妮 (2013-02-04 17:20:54)

父母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说得太好了。

牧童歌谣 (2013-02-04 17:49:31)

感谢心桥老师,这么好的文章,这么好的孩子! 我也有体会,真的输不起的是我,儿子audition新英格兰少年乐团,我等他的时候双腿发软,还差点得了心脏病,今年女儿五月份要去audition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少儿团,这还差几个月呢,我一提起来就开始心跳加快!  真的是家长放不下,家长太在乎输赢。 心桥老师这篇太及时了!

心桥 (2013-02-05 06:57:08)

感谢您的鼓励。

应该说明的是:文中讲的“成绩”是指那种狭义的类似“得奖”的人人瞩目的成就,如果把“自己点滴的进步”作为成绩,这种积累起来的“自信和自尊”还是很经得起考验的。

心桥 (2013-02-05 06:57:32)

感谢您的鼓励。想明白容易,真正做到还需要时常提醒自己。

心桥 (2013-02-05 07:03:01)

感谢牧童老师分享自己的体会。我们都在一条船上:如果不是孩子参加棋赛,我都不相信自己会有这种揪心的感觉。我们能提醒自己把心放下,他们一定会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祝您女儿audition快乐地去,快乐地回来!

心桥 (2013-02-05 07:12:27)

感谢亦秋的分享。小升初和考大学我都是发挥失常,直到20岁后才自己琢磨调整过来,真正享受考试的过程,GRE时达到超常发挥。没想到养育孩子的过程让我发现自己以为的坚强都不堪一击,感谢有机会可以从零学起。


国际象棋确实是锻炼挫折承受力的好途径,但也要看孩子的兴趣而定:大部分孩子都会觉得它很枯燥,真正喜欢上就会发现它其乐无穷。

心桥 (2013-02-05 07:14:28)

感谢您的点评。只希望孩子们能各尽所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若敏 (2013-02-05 18:30:27)

心桥,写得太好了。我也看到自身的问题。

谢谢分享!

予微 (2013-02-06 07:28:09)

我们家都有这种输不起的心态!我的孩子都不爱玩棋类和扑克牌的游戏,因为怕输。我自己更是怕输,就满足现状,害怕挑战。每次有升职考试机会,我一想到要填表,要考试,心就一阵发虚。谢谢心桥的分享,专业分析;我要学习面对这个输赢了,虽然年纪不少,还是要学习!

心桥 (2013-02-06 16:41:37)

感谢予微的分享。我也需要经常提醒自己,文中提到的<<Mindset>>那本书对我很有帮助。

心桥 (2013-02-06 16:44:12)

感谢若敏的反馈。我也是因为自己有这个问题才有这个发现。意识到了,我们就一定可以进步。

好奇 (2013-02-06 17:10:47)

life is a circle - 超强父母的孩子有时彻底颓废,稍弱父母的孩子反会自强不息。前者是孩子觉得永不得父母认可,为何费劲;后者父母无任何压力,孩子想超越父母。

我时时用我父亲的方法告诫自己如何为父母,我小时得不到第一时,他从未责备,只说:没关系,下次你会的。因为如此我到一新校时让当年一个从小第一的孩子天天做噩梦 -这是多年后我才知道她有这噩梦Wink。 其实那时得不得第一对我一点无压力。

心桥 (2013-02-07 05:49:40)

感谢您的分享。您是幸运的,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成为儿女力量的源泉。我虽然理解自己父母的教养方式受他们的教育程度和环境的局限,但心里常常觉得象无根的草,不无遗憾。

梦娜 (2013-02-07 20:56:03)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原来,输不起的是我!”经典。

好文。


祝春节万事如意!

心桥 (2013-02-08 06:23:13)

感谢梦娜的鼓励。也提前给您拜年:祝蛇年身体更健康,天天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