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青少年和家长小组讨论

所谓的身份认同,在海一代(第一代移民)和海二代(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最早就提出这个问题的可以追溯到当年谭恩美写的《喜福会》。这位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出生在加州旧金山湾区的第二代华裔,1989年发表了小说《喜福会》,不仅对美国文坛冲击大,而且对整个美国主流社会也是大冲击。她这部自传体的小说在母女关系和中美文化上的描述,引起了文学界和美国社会的全面关注,当中文字所表达的一种身份认同其实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不同,也不仅仅是文化和价值观上的不同,我看到华裔女性在一个白人社会为主的社会里寻找自己身份的一个成长经历。谭恩美最初对她的祖母和母亲是以一种批评和审视的角度去写的,如很多华裔第二代一样,他们痛恨父母领他们去中文学校,痛恨父母逼他们学钢琴,父母旁若无人的大声说话让敏感的第二代引以为耻…… 是若干年后,当谭恩美的父母都已归天,这个当年恨自己长着一张亚洲人的脸的海二代蓦然回归,住在曼汉顿的住宅里招待记者的她,身穿一袭香港师傅做的中式旗袍,端着咖啡,谈着东西方的种种冲突和融合。我在想,几十年的岁月,她并没能完安挣脱她身上永远拥有的中国人的烙印,相反,她可能终于明白她的母亲和外祖母那两代华裔女性所留给她的珍贵之物,也间接地成就了她今天的辉煌,静下心的她可能终于知道她就是那样一个既中又美(或西)的综合人!

谭恩美之外的另一个ABC,我想提到的是刘川,刘柏川这个生长在郊区的白人富人堆里,讲英文长大的纯真中国血统的男孩,床头放着父亲写的他看不懂的中文文集,在他父母刻意营造的环境中无种族意识的成长,却随着社会阅历的增进,一点点体会到周遭不可避免的种族差异这位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海二代,父母是来自台湾的外省人,他出生在美国的东部,不仅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白人社区里,长大了更是娶了位白种女人为太太,在他写的自传体的书里,他反复强调“ The Accidental Asian ” ,不是海外华人,不是在美华人,更不是美籍华人, 而是亚裔更是偶然(性质)生为亚裔美国人!我觉得其实他最想说的他就是美国人!可是等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的白人太太却带着他的孩子去上中文学校,他在电视台里接受采访时,不由自主会把自己放在美国亚裔的立场上代表他们回答问题接受挑衅!一圈走下来,他是不是最终发现刻意营造的几十年的美国人的形象,不经意间就会变回到原形!原来他仍然是亚裔的一员,无论他英文说得多溜,思维多么得美国化,地位到达了怎样的高层,那些根深蒂固的原来不是他想不要就消失的干净的!

(相关文章:偶然生为亚裔 The Accidental Asian 上    偶然生为亚裔 The Accidental Asian 下

最后还想提的是不久前风靡整个美国和华人世界的篮球明星Jeremy Lin林书豪,当林旋风刮起,美国人说林是美国人,华裔世界一面倒,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都说林书豪是中国人的骄傲!媒体逮住林书豪问他身分认同的问题,林书豪巧妙地回答:你们都了解我的背景,我的父母、祖父母、我的出生地来自哪,其实不必太专注这个问题。真实的在他心里,他难道从来没关注过这个问题吗?!

除去这些名人的身份困惑和认同,我们这些普通的人呢,普通的海一代和海二代又怎样看这个问题?

在刚过去的周六晚上,我们青少年和父母沟通小组聚会所讨论的话题就是有关华裔的身份认同。几乎百分之一百,海一代也就是我们这一代新移民,认同的是:我就是个中国人!无论我是否已加入了美国籍,无论今天是中产阶层或者还挣扎在下层,或者幸运的话经济上已处于少数的上层人士,我们的身份认同就是三个最简单的字:中国人!

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是最看到我们自我身份认同的时刻,我们为中国队而欢呼,为中国国歌的奏起而骄傲!虽然我们回到中国,发现我们已不再完全属于那里,那里的同胞也不再对我们同眼相看,我们与曾经养育我们的那块土地的差距在日益拉大,但是,无论怎样,改不掉我们那一颗中国心!说起来好像有点肉麻,像表决心似的。况且如今在中国, 年轻愤青倍受欢迎,我们这样高喊爱国的人似乎反而不合时宜了,可是,真的只有生活在远离祖国的地方,才能真正体验那份中国人的顽固和坚持以其这当中的酸甜苦辣!

我们的下一代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十四个孩子中,四个孩子认为他们是中国人,三个孩子认为他们是美国人,七位孩子认为他们是中美混合体。孩子们说如果把今天的他们放回到他们爸爸妈妈的中国去,他们不会适应那里,至少在刚开始会很难适应!

孩子们提到和父母那一辈的区别,他们普遍地认为他们的父母即我们海一代太Aggressive,他们与父母们在价值观上和事物的优先权上有很大的分歧,比如父母们总爱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孩子们对中国人的学而优则仕表示不完全赞同。海二代觉得中国人太看重金钱和事业,美国人(也是孩子们比较倾向于的)是体现个人价值以及生活的愉快。

孩子们还毫不客气地谈到对父母那一代以及父母的父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下一代要求死板严厉,没有幽默感,吃饭时不注意仪表,咬噘很大声,公众场合大声说话,不懂得合时的衣装,没有时尚感念……哈哈哈,我们海一代都清楚的,孩子们虽不客气,却真的是一针见血。

我也说起中西文化的差异,记得我二十多岁时,我父亲从中国第一次来美看我,我总爱提醒他吃面条不要发出声音,我老爸有一次实在忍无可忍,指着餐厅里的一老美对我说:“你觉得他那个死样好看吗?”那个老美刚啃完鸡腿,正把沾满酱汁的手指逐个放进嘴里嗦着舔着,这在中国人的眼里是非常上不了台面的样子!我想跟孩子们说得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区别,我们就能以宽容的心去看待不一样的事情和标准,当然,这很多时候需要时间和经历,从二十多岁到今天四十多岁,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走过两种文化的鸿沟,孩子们才十多岁,我们当然不能用我们的眼光去要求他们,但至少我们可以在平常的生活里给他们一份解释,让他们了解到中美文化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取长补短,拥有一个宽容和平和的心态。

我们青少年小组谈论这个身份认同的问题,也发现,父母们比孩子们似乎更加在乎这所谓的身份认同。

我也举两个例子:两年多前,我们刚从加州搬来美东,有一天,我们全家四口前往纽约市逛商店,进了商店的大门,店里的服务员问我们:“你们来自何方?”记得当时十四、五岁的儿子,很有些不舒服地回答:“我们来自加州!”虽说那位小姐没有继续问下去,我知道她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我们一家亚洲人的脸,可能是好奇可能是找话题说,这对我来说没什么,可对于孩子来说就可能为这张与众不同的脸而尴尬。这件事我印象深刻,但两年后我重提起,儿子说他不记得了,而且即使别人那样问,他回答来自加州也正常,并没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我分析的)在里面。

还有一个例子是发生在一周前,女儿期中考试结束的那天,我开车接了她就带她去商业中心放松一下,我们母女俩走进一家时装店,在围巾柜台翻看着各式各样的围巾,营业员小姐过来,也是一句:“你们来自哪里?”我立刻想到旁边的女儿,怕她不舒服就立刻代答:“我来自中国,是中国人!但是我女儿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你这样问,她可能就会告诉你她就是来自这里!”女儿清楚地记得刚发生过的事情,但是我提起,她似乎也说那没有什么,她没有觉得太过不舒服。我不禁反省,是我们做父母的太过敏感呢?还是这个所谓的身份问题总要到某一个程度才能真正浮出台面?

记得好几次 ,在不同的场合,美国人会看着我们的亚洲人面孔,问:你们来自哪里?如果我们回答:来自某某州,问的人似乎并不罢休,很多时候还会继续问:你们最初来自哪里?直到你回答来自东方的某个国家,他或她的好奇心才算真正满足了!也许,也能这么理解,我们在中国,听到别人有不同于当地口音的,也会问相似的问题,所以也可以说这很正常。

但正如一名母亲说的:别人眼里你的不同,很多时候并不是瞧不起你,但确实是觉得你跟他们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如果你能坦然接受,那就没有什么。有一天我们都能懂得,我们每个人都跟他人不一样,做我们自己(Be yourself)才是最重要的!






天地一弘 (2013-02-04 22:34:48)

我们每个人都跟他人不一样,做我们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林静 (2013-02-04 23:02:29)

Amy Tan 的书看过两本「Joy Luck Club」,「Kichen Gods' Wife」。她所写的华裔二代很有代表性。我接触过华裔三代,四代,中国人的认同越来越少,有的连名字都不会写了,有的干脆没有中国名。当然好多美国或澳洲华裔四代的祖先是来淘金或修铁路,没有什么文化,他们自己可能就不识字。当然文化不仅仅是中文。如果和当地人通婚后代的认同就更少了。

融融 (2013-02-05 02:56:22)

身份认同与所在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关系。第一世界的华二代认同所在国,第三世界的华二代认同中华文化比第一世界的多得多。第三世界国家里(比如东南亚),不仅华二代,华三代都延续中文写作,代代相传。

林静 (2013-02-05 00:45:41)

有道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升高了,连老外都跟着学中文。

渺渺 (2013-02-05 00:49:46)

认同一泓的看法,走我们自己的路,别人的看法由他去吧!谢谢海云这样的分享和讨论,很有意义!

文佳 (2013-02-05 05:06:04)

是的,和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有关。十年前我会说从旧金山来的。现在我会立刻回答从南京中国来的,多半会被饶有兴致地追问南京在中国的哪里。

牧童歌谣 (2013-02-05 05:08:11)

我儿子遇到别人问他“你来自哪里?” 他说来自马萨诸塞。 别人如果再追问,他会说我是中国血统(Chinese decent),然后他会反问“那么你来自哪里?” 对方说来自美国某某州,我儿子也就势追问他,非把他老祖宗问出来不可!(其中一位是儿子的小学老师,被我儿子问出来是French Canadian 出身) 我为我儿子鼓掌!

我教育孩子:你们是美国人,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美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空气都属于你们,你们也要为美国尽每一分义务。 如果谁认为你们不是美国人,那是他们的错误。 如果自己都不把自己当主人翁,还会有谁送你一个主人当? 

我还教育孩子,你们的中国血统是你们永生的财富和骄傲。 中国血统不减少你们的美国人身份,相反,它更加强了你们代表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权利。  

 

梅子 (2013-02-05 06:14:31)

尽管我一步也没有迈出过国门,但读了你的文章还是感触很深,估计这个问题会存在许久许久。

非常赞赏你结尾的话:“如一名母亲说的:别人眼里你的不同,很多时候并不是瞧不起你,但确实是觉得你跟他们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如果你能坦然接受,那就没有什么。有一天我们都能懂得,我们每个人都跟他人不一样,做我们自己(Be yourself)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说法不仅适用于国籍,也适用于国内的地区,适用于行业,适用于林林总总的不同。

谢谢海云!谢谢!有的时候用一辈子也搞不明白的问题,也许一个契机就豁然开朗了。

木桐白云 (2013-02-05 07:17:25)

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民族的人都需要进步,而不仅仅是中国。

海云 (2013-02-05 14:17:24)

懂得做回自己,不在乎他人眼光也不容易,很多时候需要时间和历练。

海云 (2013-02-05 14:19:18)

一代一代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同化,一言难尽。我们这一代可能在乎的就是第一和第二代的事情,后面的真的很难看清。

海云 (2013-02-05 14:21:09)

啊,文佳,你我老乡。

海云 (2013-02-05 14:22:23)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

海云 (2013-02-05 14:23:21)

是的,这个问题可能将会一直存在,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面对和淡然处之。

海云 (2013-02-05 14:24:16)

确实如此,人类的共性,人类的弱点,在哪里都差不多。

若敏 (2013-02-05 18:10:31)

谢谢海云。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海云分析的透彻!

henrysong (2013-02-07 08:24:10)

当我们讲自己是中国人的时候,我们讲的是历史文化种族;当我们讲自己是美国人的时候,我们讲的是法律上的身份。身在海外,作为第一代移民,我们难免会在这两个身份之间困惑,纠结。不过第二代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对他们而言,他们是毫无疑问的美国人。

Fenghuang (2013-02-07 20:34:01)

Missed the discussion--didn't receive your email notice. Might have gone to my junk folder? We just had a discussion on Sunday on conflict between parents and kids.

 
Asked my son this morning, instead of saying he is a Chinese American, he says he is American Chinese, and explains that this means he identifies with American more. He treats the term Chinese as more of a country, whereas I told him to me it is more an ethnicity. Small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orry can't type Chinese smoothly from my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