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记忆

今年过年借着微信的强大功能,我们班同学有近一半联系上了。在微信和Q群里,大家分享着二十多年前的记忆,说说笑笑,感概万分。有同学原本是记忆中不苟言笑的人,一入Q群,就打下“恨不得扑入**怀中,畅快地哭一会儿”这行字。许多的记忆在老同学面前全部鲜活重现,在电脑面前,有人几乎控制不住情绪,不停地重复着当年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在微信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述着当年的乐事和糗事,相互补充,相互报料,一个接一个的片段不断出现在彼此的脑海里,许多埋藏记忆深处的事件都在同学的慢慢启发下又生动起来,那些被挖掘,被恢复的记忆,那种重拾读书生活的快乐让人动容。有多久了,我们一个个都在岁月的流逝中,在生活的重压下,在为人父母的各色角色中自觉不自觉地披上了防备衣和伪装面罩,现在都在老同学面前彻底卸下,重新回到当初的那个花季年代,回归本真。

 

女生的回忆通常比较感性,一些小细节充满诗意。校园门外的那条灰色巷子,树影斑驳,院墙上和墙根下冒出的小白花还在开放;宿舍楼后的凤凰山上留下的读书身影依旧清晰;去隔壁中医学院蹭饭的小插曲、女生们的小忧伤和私密话、三毛、琼瑶和亦舒的小说、讲八卦的寝室夜话、晚自习拉闸时一瞬间的清静、小卖部、自行车、汤粉、小东门、43路公交车……全都呈现在集体的记忆中,单纯又温暖。男生们的回忆则完全不同,诸如翻墙外出偷看世界杯、合伙泡面抢着吃、集体破窗出宿舍等,还有被老师修理、整治的各种窘态和经历……原来,在同一时间段里,上演的不同剧本却都是那么让人感同身受。大家都爱极了那些记忆力好的同学的情景再现,复述的场景如同眼前,大呼过瘾。

 

二十多年前的校园生活被勾起,让我每晚都沉浸在兴奋中。

 

我在十四中度过了六年的宝贵光阴,从12岁刚入初中的懵懂青涩到18岁高中毕业不断走向成熟,除了寒暑假,全部住读,对母校的感情可谓深厚。想起初中的老师和同学,更为怀念。念初中时,每次下雨,有个女生无论是打伞还是穿雨衣来上课都会摔跤,大家很是好奇。还有一位女生,不爱读书,喜欢和男生嬉戏打闹,被同学取了“煤气坛“的外号。有次学校组织去紫阳湖公园看花灯,我当时任班级的生活委员,班费差点忘记带上,刚走出校门,自己又折回教室去拿。当时没有外出的交通工具,同学们都是排着队沿着昙华林、粮道街的那条小巷子走去公园。还有冬天上体育课,老师带着我们绕着学校外面的那条街道跑,跑到上坡处,每个人都跑得热气腾腾,脸颊扉红,但很开心。课间休息,肚子会有些饿,我们常常跑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一角五分钱一个的牛角面包吃,还有鱼皮花生、字母饼干等。作为生活委员,我会负责收集同学们的月票钱和卡及时办理下月的新月票,记得那时学生月票一个月才两元钱,我从关山坐车到小东门只要两角钱……

 

许多珍贵的记忆,伴随着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痕迹,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人生洗礼后再次被唤醒,当我回望时,才发现学校给予我的不止是知识,还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它注定了我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在十四中,我交到了一些可以陪伴一生的朋友。因为住校生活,同学间长期的朝夕相处,阿莉成为影响我最深的同学。听她清唱越剧《红楼梦》,让我知道了王文娟、徐玉兰、尹桂芳这些越剧名家,也促使我熟读《红楼梦》原著,加深了对古典文学的喜爱。初中入校大家都很陌生,想不到班长阿超成为我的同桌。他是一个对数学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人,没少帮助我解决难题,后来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并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前两年,他随学校来厦门旅游,还带着女儿来和我相聚。教化学的李老师是我们念初三时才调到我们学校,他的一对龙凤胎儿女也和我们同班学习,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李老师不但书教得好,对学生也爱护有加。因为我住校离家远,记得有一次周末回家很晚了,他还骑自行车送我回家(当时爸爸公司驻地离关山公交车终点站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而老师家就在关山煤气厂)。初中班主任崔老师对待学生非常严格,但也非常关心我们这些刚离家不久的住校生的生活,常常在宿舍熄灯后还去男生宿舍察看情况。当然,他那一晚上200道因式分解的数学作业题也让所有同学崩溃。我们初中入校时学校刚刚恢复重点中学的招生,仅招了两个班100人左右。两个班的同学经常安排在一起上大课,对数学、物理学科的学习抓得非常紧。在老师的严格教育下,我们这两个班的许多同学都直升本校高中。我和一些同学也一起共同生活学习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到了高中住校,还有一个很会唱黄梅戏的学理科的同学和我们同寝室,她唱的《女附马》选段,经久难忘。高中文科班的生活虽然紧张乏味,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但全班同学在一起也制造出许多精彩纷呈的小乐趣,将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快乐起来。喜欢文科的人,天生对生活细节敏感,感性思维丰富,到了高中一些同学已经非常爱好诗歌。席慕蓉、顾城、汪国真的诗都是我摘抄本上的重点。我还试着用诗的语言来形容身边的同学,比如写给C.H的“你的话/可伤透一颗心/也能温暖一双眼/于有意无意之中/会发现你的身影”。还有写给X.L的“单纯与谨慎/使你拘于你的世界/走出来/好不好?”。高二的时候,因为经常往来于一墙之隔的湖北中医学院,到了秋冬季节,看到挺拔的银杏树上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堆积在周围树下,不禁也会动笔写下几行小字来纪念:

依然是那棵熟悉的银杏树

挺拔、伟岸

依然是那片斑斓温馨的银树叶

宛如一曲跳跃的音符

依稀记得许多稚嫩的梦想都印在这片杏叶上

可曾,可曾被风霜洗刷

被路人踏灭、遗忘

 

拾起一片黄叶

如同把那段思索的日子捡回心上

那或深、或浅的足迹都清晰地烙在

这片枯黄的落叶上

 

银杏树,银杏树

把我秋天的回忆勾勒成金黄

把我青春的岁月点缀成

火一般的希望

读着这些写于20多前的文字,让我又想起了那几棵银杏树,它们应该依然屹立不倒,站在路旁吧。

 

少女时代,成长的苦恼虽然有朋友的劝慰,但没有母亲的关爱,还是常常让我难免孤独落寞。这些心事经常和最好的朋友说起,两个人经常趴在宿舍二楼的楼梯护栏边,一聊就到深夜。后来读了冰心的《往事》,我也学着她的味道,写了一首想念母亲的小诗:

 

《纸船-----寄母亲》

 

也曾怀着冰心一样的情怀

叠了无数的纸船

在一个起风的黄昏

从手里移入湖中

 

风撩起我的头发

吹伤了我的眼睛

纸船被它任性地吹旋着

渐渐漂进湖心

 

黄昏的风吹冷了我的泪

吹走了我心爱的纸船

 

母亲,倘若今夜你看见纸船

会否想起你的小女儿

可是,妈妈,我多担心,担心

这船儿只在我梦里停泊

在我醒来时

远航!

 

如今再翻出这些尘封箱底的字片和摘抄本,重拾自己的成长的足迹,对那六年的时光又有了更深的依恋,对重返母校的愿望又多了几分。

 

今年正好是母校成立110周年,自190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文普通中学堂到后来的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到1955年正式改名为武汉十四中,学校培育出许多优秀人才:黄侃、宋教仁、董必武、陈潭秋、李四光、赵紫阳、何功伟、严文井、聂华苓等,可谓文理并举、英才辈出。我为母校百年来的繁荣发展,教育创新感到骄傲和自豪。学校无法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杰出人才,但她的教育理念和人文氛围终将影响每位在那里学习、生活过的学生。我庆幸自己的中学时代是在那里度过。

 

今年的同学相聚已在策划中。我不想大家只是将记忆停留在脑海里,而更愿意将尚能回想起来的情节全都用文字一一呈现出来,等老了的时候,给自己看,给同学看,给后辈看。

 

2013224元宵节于厦门






飘尘永魂 (2013-02-23 18:27:21)

等忙不动时写小说吧。

玮仁 (2013-02-23 20:45:45)

同学情,是一生的财富!

大灰狼太太 (2013-02-23 20:57:07)

真亲切

雨林 (2013-02-24 16:58:22)

我的中学同学也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微信联络网呢?

Amoy 小时候也不在母亲身边?

Amoy (2013-02-25 01:59:58)

还没写小说的能力,不过,还真值得写呢,呵呵

Amoy (2013-02-25 02:00:51)

是的,难忘青春时期的朋友

Amoy (2013-02-25 02:01:30)

谢谢

Amoy (2013-02-25 02:03:33)

话说微信真的很方便,直接说话就成。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我了Cry

若敏 (2013-03-01 02:26:43)

美好的回忆,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喜欢看你的故事!那些风景都是最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