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巧,不久前,我刚看过一个中国电视台对台湾综艺之父王伟忠的采访,他一口字正腔圆的北京话令我安静下来仔细聆听,他那天说的也是有关眷村那个他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我并非第一次听说眷村,在美国遇到不少眷村长大的华人,陆陆续续队对所谓的眷村文化也算是有所了解。但那天听王伟忠说眷村,我依然听的津津有味。他提到眷村美食,眷村情结,眷村妈妈……
到了上海没多久,就接到Phoebe(高鸽)给我的邀请,问我想不想看她导演的一出戏?这出戏就是王伟忠原作经由赖声川老师搬上舞台的《宝岛一村》。
我当然想看!
认识Phoebe也有些年头了,上次在上海与她碰面还是疫情前好几年,疫情期就看见她在带领着学生排练这个话剧,她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教授,硕士导师,她本人既是导演,也是表演老师和演员。
这出话剧的演出是上戏21级表演系和舞美系的学生们的毕业献礼和四年大学学习的汇报,Phoebe作为她的学生的老师,这四年来,见证了这些大孩子们的挣扎和成长,见证了他们的宝贵的青春的绽放。她说只所以选择《宝岛一村》这个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大的戏作为他们的毕业大戏,不仅是为了锻炼学生们掌握从年轻到年老的完整人物塑造的能力,而且也是为了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走入历史,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民族之命运与人民生活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待曾经的过去,那些颠沛流离,那些战乱灾祸,“愿你们此生都不要经历颠沛流离,不要经历战争,愿大家此生一起平安”,这既是这出戏里的台词,是原作者王伟忠先生的心声,更是Phoebe导演和老师对她心爱学生的祝愿,更是感动到我这个从太平洋另一边飞过来,正好撞见了最后一场秀的人的那一温柔点。
让我先来说说王伟忠写的这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台湾嘉义的眷村,也正是王伟忠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1949年,一群人经由不同的方式来到了宝岛台湾,在嘉义新建的眷村门口,他们排成一队,被叫到号的就可以带着眷属分到一套住房,赵汉彬与本无关系的北平著名餐厅老板家的千金钱燕子和她的母亲钱老太太成了一个组建的家庭,住进了眷村。另一个说着浓重上海口音的周宁,是空军飞行官,因为单身,不想在军官住处跟人家抢房子,来到士官眷村这里也分到一套房子,在赵家与周家的房子之间是一小块空地和一个电线杆子,朱保全搞大了台女陈秀娥的肚子,分不到房子,在征得赵家和周家同意之后,利用他们两家之间的空地,造了一个屋中有电线杆的独特家屋。这三家毗邻而居,很快,他们的第二代相继出生。
赵家生养了三个孩子,分别是大毛,二毛和小毛,前面两个是女儿,最后那个是个儿子。朱家生了两个儿子。周家本来是一个孤家寡人的,但周宁的一个飞行战友在一次飞行任务中没有回来,被传投共了,他的妻子便被赶出了飞行官官邸,周宁收留了她,她很快也生了个儿子。
随着时光的流逝,第一代眷村人所盼望的光复大陆成了肥皂泡泡,破灭了。第二代眷村人随着日月穿梭一点点长大成人,在恋爱的季节里,赵家的大毛与朱家的大牛相爱,却得不到赵家妈妈的祝福,大牛不愿被看不起,走出眷村闯世界,大毛没有跟着心上人一起义无反顾的私奔,反而为了家庭的经济重担,她去了台中给美国大兵跳大腿舞赚钱;赵家的二毛与朱家的二儿子也是一对欢喜冤家,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成长发育期的周家儿子周胖,偷看二毛洗澡被发现,被一群小伙伴追着打……直到他懂事了,有一天,追问他的母亲说大家都说周宁并非是他的亲身父亲,因为人家都说周宁是玻璃(即同性恋),而他母亲与另一位飞行长官有着难以说清的婚外情……
眷村就像一个小世界,发生着特定时间应该发生的一切事情,眷村也是一种牵绊,束缚着这群充满了生命力和荷尔蒙的年轻人。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在我们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命运大河里,上下沉浮,被裹挟着推着往前走。
他们也经历过白色恐怖和无中生有,人性的罪和人性的善,都从他们的生活日常里有所表现,一如我们生活在海峡另一边的中国人,我们都以为对方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记得有一次我们与台湾籍的海外女作家们在金门相聚,谈到当年金门战役以及后来每隔两天从大陆打过去的炮火,大陆籍的女作家们一激动,就要高唱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国的台湾岛遥望……还没把日月潭阿里山给抒情完,我猛然醒起接下来那一句“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连忙阻止了唱歌的女作家,藏起了’弹药库’。台湾籍的女作家告诉我们她们小的时候都以为大陆同胞连香蕉皮都吃不上,我也笑着回应,我们也是以为台湾同胞都是吃菜咽糠的。唉!那个年代!
故事的最后描述了两岸经过几十年的敌对到达成共识,三通开始。
当舞台上那个北平的老奶奶佝娄着腰,对着那个从台湾来从没见过面的孙子一巴掌过去,说这是孙子该为他父亲所受的,因为他答应母亲的回归成了永不归,那一幕是令我眼泪决堤的一段,令我想起我台湾的伯父,最终也是人在香港,却回不了中国,只能从电话那端等到他母亲离世的消息……时代的悲剧往往不只是某一个家庭会被影响,而是很多个家庭都被影响,很多人的命运就此改变,而我们人在大浪淘沙面前,往往是无力的,被动的,被影响的,悲因此而来。
虽说都是大学生在演,虽说他们也经历了四年的学习,但毕竟有些演技还是看得出的稚嫩,比如,演老人家,模仿的痕迹很重。但他们很多都是一人分饰两角或者多角,比如那个演钱老奶奶的徐霖纳,我就没看的出来她后来演了二毛,戏也很多,这两个角色差距很大,她处理的很好。我很喜欢另两位女演员,一个是演赵嫂的周景怡,她把钱家公主的那种骄傲带点刁蛮演的很生动,后来作为赵太太的泼辣也很有爆发力,最终意识忽清忽糊老年的赵妈也很内敛,只是,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的磨练,相信她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演员。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女演员是饰演冷如云的王或倩,那个角色不好演,与吴将军的私情,与周宁的假扮夫妻,还有最后与李子康的再次相逢,这些情节和戏份都需要一个演员的生活阅历,很显然年轻的她不会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以及生活经历,但她把握得还不错,让我至少能相信舞台上的她那种挣扎、不甘、自尊又无奈,那些经过的岁月摧残才能有的复杂情感,她至少表现了一部分,让我觉得她就是那个一早送丈夫出门,几十年的岁月就如一天,傍晚却看见丈夫又回来了的那个女子。
还有个想提一笔的男演员,那就是演周宁的钟伟伦,他演的可能是同性恋的周长官,很有特色,他为人物设计的带着上海口音的台词也很有说服力,只是,那句“哎呦”似乎太多了一点,便显得过于刻意了。但总的来讲,他演的周长官是所有的男角中我比较喜欢的。
人物太多,我无法一一记得清楚,还请你们原谅我一个五十多岁女人正在后退的记忆力。
在最后,我听到高导演在介绍你们一个个怎样的努力排戏,怎样的辛苦付出包括疫情期遥控排戏,真的在很感动之余,感觉过了一把我年轻时没能过得戏瘾。
还得说非常欣慰高导选的这个题材,这样的主题,台湾人可以演,大陆人一样可以演的毫无违和感,因为眷村本身就不是一个有地域性限制的地方,那里的混杂和那里的大陆特性,反而让我觉得由一群大陆演员来演,非常的合适。
尤其在今天这样的环境里,这样的纯艺术剧,没有任何歌功颂德或者献媚讨好,更没有让两岸人的任何一方感到不适的“夹生”,我很乐见这样的艺术作品。
唯一的建议:若可能是在舞台的两边加上对白的字幕,尤其是那端前老奶奶教朱嫂包包子那段,基本上没听懂她两的对话,可能会对各种方言的理解有帮助。在美国的一些舞台剧里,当有非英语对话出现时,一般都会有类似的字幕来帮助观众理解对话的意思。
再一次,谢谢你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欣赏了这么一场有意义有深度的戏剧作品。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