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西游记》的小人书,总是认为唐僧一定姓唐名僧。那段岁月里,常常为唐僧师傅感到无奈,也时时为三个徒弟感到不平。
于是私下琢磨:作师傅的原本是要传授给徒弟武艺的,那唐僧什么本事也没有,凭什么这么心安理得地教训别人。那孙猴子号称齐天大圣,功夫自然了得,猪八戒曾经天蓬元帅,本事也非同一般,就是最不济的沙和尚也当过卷帘大将军,上天下河自然也不在话下啊。唐僧除了每每上当受骗,然后念念紧箍咒,别的就一无是处了。
上大学时读到一篇评论《西游记》的研究文章,作者从人格组成的角度阐述师徒关系问题,文章指出,历史上唐僧取经原本只有陈玄奘孤身一人,所以吴承恩在设计西游记取经团队的时候,也是按照一套分化的象征来设置每个角色的,其中唐僧代表一个人的心志,悟空代表一个人的智力,悟能代表一个人的欲望,而悟净则代表一个人的身体。心志、智力、欲望和身体合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它们互相纠结着一同踏上漫漫征程。
作者认为,心志虽然渺小,但却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它的伟大在于善良和执着,唐僧当之无愧。而智力如同精灵的猴子、欲望就像贪婪的猪猡,身体则挑着担子默默追随。
所以心志必然就是带领智力、欲望和身体的师傅,没有慈悲和坚定的心志,西游记就无法渡过九九八十一个劫难,就不能取回如来的佛祖真经。
这套说辞倒是让我心悦诚服了。
最近看到另外一篇文章,一些德国学者在深入分析希特勒的理论和学说,目的是希望了解希特勒思想究竟包含了什么精髓,让以理智和严谨著称于世的日耳曼民族陷入集体盲目和集体疯狂。研究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根本没有什么创新发明,他们令整个德国陷入狂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把一句谎言重复一千次,一万次或者一百万次。这样就有90%的普罗大众相信了这个神话,9.9%的识时务者选择了明哲保身,成为及时行乐的犬儒份子,而那0.1%的反对派则被正义的人民送进了监狱或者押赴了刑场,并最终被淹没在山呼海啸的欢呼之中。
正如一位二战之后幸存的德国牧师马丁·尼默勒(Martin Niemoller)所言:他们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杀工会分子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人;当他们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随后他们向天主教徒而来我没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当他们杀我的时候没有人说话,因为已经没有人了。
这,只是事后,一个逃避者的悲鸣和醒悟而已吧。
那天,同学老倪跑来聊天,他说他培训新员工的基本思路就是采用唐僧的重复策略,一定要耐心地不停地说,一遍不成十遍,十遍不成一百遍,直到你服帖了为止,老倪咧开嘴呵呵地笑着:你以为让孙猴子头疼求饶的是观音菩萨的紧箍咒啊,其实吴承恩是个明白人,他知道那神功其实就是:唠叨。电影《大话西游》的导演也想清楚了,唐僧就是个婆婆妈妈,神神叨叨,喋喋不休的大话痨,呵呵。
唐僧的武器成于心发于声,其威力竟然无与伦比。但唐僧毕竟是慈悲为怀的,你可以想象,当一个失去本善并且缺少自觉的所谓牛人正执迷地带领着茫茫信徒走向那个无比辉煌的未来之时,那又是一幅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历史噩梦啊。
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