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楠 2025年9月7日
我们大洋洲自由行的第一站是新西兰(New Zealand) 的奥克兰(Auckland)。
新西兰由北岛(North Island)和南岛(South Island)两大主岛及数百个小岛组成。总面积大约268,000 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广西自治区相近。人口约 530 万,与中国一个中型城市相当。整个国家人口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一左右。
奥克兰位于新西兰北岛的西北部,它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国际化、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奥克兰的总人口约 170 万,约占新西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新西兰虽小,但却是个发达国家。刚到奥克兰,我们就明显地感受到了。市中心高楼林立,商业街区繁华热闹。整个城市干净有序,充满活力与包容。
天空塔(Sky Tower)是奥克兰的头号打卡之地。天空塔高达 328 米,是南半球最高的建筑之一。此塔于1997年建成,它既是电信广播信号塔,又是奥克兰旅游地标,每年吸引超过50万游客登塔,成为最受欢迎景点之一。
登上新西兰最高点——奥克兰天空塔的观景平台。站在220米的高空,在云端之上,体验令人惊叹的 360 度全景。透过落地玻璃窗,远处的怀特玛塔海港(Waitematā Harbour)在阴云密布的灰色天空下,像是沉睡的墨水湖,静得出奇。
俯瞰市中心,一幢幢高楼仿佛积木拼出的世界。
塔的另一侧,是一片片低矮的住宅区,如同一颗颗温柔跳动的心,昭示着这座城市的宜居与宁静。
据说,天气晴朗时,在天空塔上可远眺 80 公里范围内的海港和火山。可惜,我们登塔时是阴天,一切色彩淡去,只剩灰蒙蒙的一片。
位于182米高的旋转餐厅每小时旋转一圈。在这里就餐,一边欣赏美食,一边观看美景,肯定特别惬意。可惜我们来的太早,还不到就餐时间。
这里的咖啡、甜点和冰激凌也很诱人。可能是外面阴雨天的缘故,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这里的美食也无人问津。
天空塔还是新西兰的极限运动圣地。高空跳跃(SkyJump)让游客从192米高空垂直降落(这不是找死吗!),是世界著名极限体验。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不是想跳楼,而是想观看一下这疯狂的跳塔。不料这里只有工人在维修,没有跳塔的人。可能也是因为天气不好吧。
不过,在这里看到一幅照片,把老太乐的够呛。这是这里的另一项极限运动高空漫步 (SkyWalk)。这新西兰人真会玩儿啊!
说实在的,奥克兰的天空塔仅有328米,确实不算高。听说它在全球塔类建筑中排在30名开外,在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名气。我们在迪拜(Dubai)曾登上过高828米的世界第一高塔哈利法塔(Burj Khalifa),与其相比,天空塔只是小菜一碟。
但是,当我得知,新西兰强调城市“人本尺度”、“生态友好”、“不遮山、不压景”的规划理念;很多新西兰人甚至反感“高度竞赛”,希望城市保有开放感与天际线的平衡;奥克兰更是以自然、海湾、火山丘为特色的城市,不喜欢过高建筑破坏整体景观。我对新西兰人不由肃然起敬。
离天空塔不远,是奥克兰的另一大打卡之地----维塔奇幻工作室(Wētā Workshop Unleashed)。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些驴友的游记,觉得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就买了天空塔和维塔奇幻工作室的联票,两个景点一块儿逛了。
维塔奇幻工作室是一个既是展馆也是创意剧场的地方,一个为观众揭开电影特效魔法的殿堂。它并非一个普通的电影展览,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沉浸式体验。我们在工作室导游的带领下,开始了一个半小时的旅程。
导游先将我们带到一间堆满纸箱的房间。这里有一些电影的剧照和影片中的道具。导游说,这里是我们进入奇幻世界的入口,你们猜猜我们要从哪里进去呢?
同游的孩子们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抢答。有一两个孩子好像以前来过,当然准确地指出入口。弄得导游也没办法再卖关子了,只好挪开一个纸箱,再按下机关,一个小门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的开头真是很吸引人,连老头老太都兴奋起来。
维塔奇幻工作室的筹备始于2019年,于 2020年12月向公众开放。此时正值世界多数国家因新冠疫情而封闭边境,而新西兰凭借其防疫政策得以相对正常运作,也为这个项目的落地提供了可能。
工作室背后的团队是维塔工作室(Wētā Workshop),它是由理查德·泰勒爵士(Sir Richard Taylor)和妻子 塔妮亚·罗杰(Tania Rodger)于1994年创立。它的名字“Wētā”源自毛利语,指新西兰的一种古老昆虫,有“活化石”之意。团队起初只是几个狂热的模型师,如今却发展成全球最重要的特效与道具工作室之一。它也是新西兰的骄傲。
好莱坞的许多大片的道具制作,都是出自维塔工作室之手。他们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包括《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霍比特人》(The Hobbit)、《金刚》(King Kong)、《阿凡达》(Avatar)等。他们不只制作道具,更创作语言、地图、纹章、战争痕迹与角色灵魂,为影片打造奇幻世界。
维塔奇幻工作室是一个以维塔工作室的专业技术和创作过程为灵感,对公众开放的互动展览体验馆,是一个面向游客的奇幻“幕后魔术秀”,通过虚构电影让你沉浸体验他们的创作流程。
视频里,这个大脑袋的怪物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给我们讲维塔奇幻工作室的创作理念。它背后频幕上,就是工作室的创始人理查德·泰勒爵士,他在和怪物用对话的形式讲故事。
小型塑像馆里陈列着许多维塔工作室创造的电影人物、动物塑像。这座”瑟兰督伊骑麋鹿”(Thranduil on Elk”)的塑像是《霍比特人》电影三部曲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幕。电影中的麋鹿是由维塔工作室负责设计与制造的,成功塑造了精灵王的强大气场。尽管非原著设定,它却赢得了大量影迷喜爱,成为电影中极具标志性的视觉记忆。这座雕塑也成为网络热图和模型收藏的热门对象。
这个塑像把我吓了一跳,是不是有点太逼真了?
维塔奇幻工作室的用意是让游客体验如果他们真的要“拍一部电影”,会从哪一步开始?概念草图、角色雕塑、动画机械、视觉特效、化妆道具、甚至声音录制、机械手臂控制,一切都不藏匿,完全揭示。这不是纪念已完成的作品,而是展现创作本身的热情、混乱、坚持与乐趣。
在这里,参观者不再是“观众”,而是“参与者”:你可以触摸异形的舌头,可以雕刻小龙头,可以模拟伤痕化妆,也可以操作一个会讲冷笑话的机器人 Jeff。比起电影本身,过程比结果更迷人。
工作室的创建,不仅是娱乐,也是文化使命。在电影工业正面临工业化和AI威胁的今天,它告诉世界:创造力仍然来自人脑与双手。这座展馆向所有孩子、青年与创作者呼唤:“你也可以构建一个世界。只要你愿意动手。”
这里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地方。他们可以触摸和操纵这里的任何东西,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面具和道具。坐在这面镜子前,你可以选择面具为自己化妆。
这里展示的是维塔工作室的创作过程——包括雕刻、设计、化妆、机械道具制作等等。很多人物的塑造都惟妙惟肖,令人惊叹。
维塔奇幻工作室展示了三个“假想电影”的幕后制作流程,目的是教育、娱乐、启发。维塔工作室才是真正为电影制作奇幻世界的地方。
这个奇幻工作室真是很值得一看,不仅是孩子们,连我们这样的老头老太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不仅看到、学到电影制作背后的秘密,也亲身体验了电影中的奇幻。